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刑事和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和执行的必要性,在探索刑事和解制度时,必须结合现实生活,领悟到我国刑事和解存在的价值,统一刑事和解规范执行条件,加以合理适用,促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能够体现出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司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责令加害人对被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表明其人身危险性的降低,进而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刑事和解制度兼顾了被害人、加害人和国家利益的维护,与"私了"和"花钱买刑"存在本质区别。在司法实践中,必须严格按照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和适用程序执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关于刑事诉讼的相关理论也处于不断完善趋势,且带有鲜明的特色社会主义色彩。从刑事诉讼角度出发,我国在相关法学理论方面较为丰富,不断探索出较多适用于的各阶段发展中的理论,对进一步完善刑事法治可起到关键性作用。本文主要从司法职权合理配置、刑事证据、程序正义、人权保障以及创新改革等理论着手,对刑事诉讼涉及的法学理论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恢复性司法是近二十多年来刑事司法、尤其是青少年刑事司法的国际趋势和潮流,也是我国刑事法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刑事诉讼中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对借鉴恢复性司法的核心理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制度是当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措施。基于刑事和解在公正和效率方面的双重价值,应当对此制度进行合理化的借鉴,从创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制度,无论在民间习惯中还是被国家法确立后,对于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族和彝族自古有刑事和解的习俗,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独特的优势。其中,藏族和彝族刑事和解制度源远流长,当代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贯彻刑事和解,对化解矛盾和恢复社会秩序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吸收和参照西方的辩诉交易的过程中,在司法领域进行了创新,创制了刑事和解制度,并于2007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实际上,作为过失犯的交通肇事案件成为和解的主要适用对象,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对其适用界限的不明晰,使得全国各地的适用范围不一,分析其原因,则是由于各地的经济状况及其加害人的经济状况不一。本文作者通过对广西昭平县的交通肇事案件发生后的刑事和解适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在综合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本文,希望对交通肇事案件发生后的刑事和解适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孕育于西方社会恢复性司法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刑事犯罪解决的方式。目前,刑事和解法律制度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也被移植和实施,因而成为我国目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界关注的重要焦点问题而大加探讨,然而大多数学者从刑法本身的角度来研究,因而也有必要从刑事和解法律制度构建的伦理价值、潜在的道德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三个方面进行审视,以促进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仅在未成年人犯罪范围内规范了较为全面的量刑调查制度。确立我国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对实现刑事和解的目的与价值,保障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顺利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就有必要对公诉案件刑事和解量刑调查制度适用范围和调查内容予以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保辜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极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在唐代臻于成熟。保辜制度的目的在于确定伤害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具有对受害人进行保护、对加害人赋予悔改机会以平稳修复社会关系的深层内涵,从某种意义上其与当代的刑事和解制度的目的有着一定的相通性,对于完善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具有积极意义。借鉴唐代保辜制度理念,可以从扩大适用范围、增加审查起诉阶段观察期、加大司法机关参与力度、实行执行阶段保证人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日益深入,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日趋重要,但与此不协调的是证人出庭率低的情况相当普遍。之所以如此,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后应完善立法,建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保护制度,同时进一步赋予具有特定身份的证人免予作证的特权并建立证人经济补偿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当下,我国行政诉讼法理论和实践研究中,以法律明文规定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来堵杀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建立的道路。但中国法律中并没有明文规定行政案件不能适用行政和解。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构建具有现实理论基础和可行性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赵晶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5):60-63,82
在征诸传统法文化以论证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正当性的研究中,存在一些对史料进行片面解读与过度诠释的情况:如未妥善解决中国古代的刑事与民事的区分问题,从而有混淆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之嫌;又如过度诠释保辜制度,因为无论是从该制度见诸记载的最早文献出发,还是立足于作为传统法典代表的《唐律疏议》及吐鲁番出土文献所见的案例,皆无法推出保辜制度与刑事和解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4.
对刑事诉讼价值理念的传统定位,主要为由刑事诉讼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构成的“二元价值体系”。刑事诉讼的实现刑法目的价值侧重于犯罪的控制,而妨碍刑法目的价值则侧重在权利的保障与程序的正当性。刑事诉讼所体现的“二元价值”论,实为对两大法系诉讼模式在价值选择上的高度抽象与概括,而其背后隐藏的实质精神理念则为自由与安全。  相似文献   

15.
同一个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事实,因审理法院和审判程序的影响而得到不伺判决结果的“同案不同判”现象,在中国的附带民事诉讼中出现的比例较高。究其产生的原因,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确定赔偿范围的基本原则把握不准:二是精神损害赔偿请求被无理排除;三是物质损失赔偿范围被任意压缩;四是公诉机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不作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案件的审判质量,提高诉讼效率,我国应该建立证据开示制度,文章从证据开示的主体、内容、时间、形式、程序等方面构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17.
人身自由权是人身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现行立法在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存在着诸多不足,对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出了四点建议: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