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只要对中考作文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诗歌写作近年来基本被打“入冷宫”。以2005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要求来说,大多数中考作文的要求中少不了“不限文体(诗歌除外)”的说法,如南京、北京和武汉等市的作文题就是;也有同时限制戏剧的,如河北和天津的作文题表述为“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当然这也许是受了高考的影响,以今年高考来说,天津、辽宁、浙江、重庆高考作文要求也是“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上海高考的作文题要求为“不要写成诗歌”,江苏高考的作文题则要求为“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其实细细一想,这种限制的说法从…  相似文献   

2.
参看历年各级各类作文试题,笔者总是心绪难平,众多作文试题大都赫然提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真是百思千想也无法想通,诗歌怎么了?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为何独无一席之地?文体的开放性又体现在哪?也许有人要说,现在不少作文命题取消了这一限制,如2003年深圳的中考作文就首次标出“可写诗歌”。是的,文体的限制在逐渐松动。可是试问,哪一道作文命题没有不少于600字或800字甚或千言的明确规定,而这一规定无异于变相地给诗歌写作设了一道较难逾越的槛。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鉴赏辞典》,在该书收录的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3.
参看历年中考、高考作文试题,笔者总是心绪难平,众多作文试题大都赫然提出“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诗歌怎么了?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为何独无一席之地?文体的开放性又体现在哪?也许有人说,现在不少作文命题取消了这一限制,如:2003年深圳的中考作文就首次标出“可写诗歌”。是的,文体的限制在逐渐松动,可是,试问,哪一道作文命题没有不少于600字或800字甚或千言的明确规定,这一规定无异于变相地给诗歌写作设了一道较难逾越的槛。翻开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诗鉴赏辞典》,在该书收录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5.
张淑艳 《现代语文》2006,(8):127-127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题几乎清一色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不管是材料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这种“不限”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情感的倾诉和个性的展示。正因为解除了“限制”禁锢,使得近年来考场作文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一部分考生,在面对“文体不限”时,要么苦于“不限”二字,难以确定写作的“切入点”,无所适从:要么信马由缰,随意草就,结果写成文体不分的“大杂烩”。为此,笔者想针对以上两种情况谈一下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在此指挥棒下,中考作文也经历了相应的几个阶段。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大致可分为“限定文体”和“文体不限”两大类型。近年来的考试作文题大多“文体不限”,有少数作文题增加了“除诗歌外”的补充限制。  相似文献   

7.
常言说得好:“写作无模式,文章有体裁。”虽然近年来中考作文大都是“文体不限”或“自选文体”,但这只是对具体文体不作强制性要求,并非是“取消文体”;考场作文如果文体特点不鲜明、作文形式不规范,是很难得到阅卷老师认同的。只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才能写出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的高质量作文来。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文体表述调整,为写作教学和中考作文命题指明了方向.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表述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必然使新课标追求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中考作文命题记叙文概念被窄化,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忽视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缺失文学性写作,直接影响着中考作文命题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作文命题要全面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具体文体,细化文体考查,创新考查形式,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面对中考作文试题中“文体自选”或“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与其“随大流”把作文写成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的记叙文、议论文等常规文体,倒不如另辟蹊径,选择小小说来写。  相似文献   

10.
一、话题作文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2000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中考作文命题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话题作文明显增多,成为中考作文的主流;内容和形式上逐渐放宽要求。高考作文题型对中考作文题型的导向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根据近年中考的情况来看,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作文形式都倾向于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另外作文命题的语言也简洁明了,限制因素少,为同学们的写作扫除了不少审题障碍。  相似文献   

11.
2012年的中考就要来临了。值此重要时刻,要复习好作文,就要首先明确中考作文的规律。国家教育部在关于中考的《指导意见》中对作文的命题要求是:"不得设置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贯彻这一精神,近两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作文呈现出以下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一、定文体,扬长避短紧扣话题,调动积累,选用自己的“拿手文体”写作是快速拟题的基本前提。因为任何文章都是有体裁的,不讲文体,随心所欲地写作,只会写出结构松散,不合章法,非驴非马的“四不像”文章。况且,话题作文也只是要求文体不限,并非不讲文体。如:以“梦”为话题,《这一幅风光,如梦》、《比梦更美》宜写成抒情散文;《美梦成真》、《想起了那个暑假》宜写成记叙文:《说说课文中的“梦”》宜写成说明文;《梦想中国足球》宜写成议论文。以“树”为话题,可记叙为主——《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我的小桃树》;可抒情为主——《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桃林》;可议论  相似文献   

13.
考题 请以“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不少于20行,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点拨 济南市中考,三年来一直是标题作文。2011年标题为“阳光灿烂的日子”,2012年标题是“咀嚼生活的真味”,2013年标题是“定格在记忆中的画面”。知道了i年来的作文命题形式,那么对于2014年中考,应该以什么作为我们的作文备考重点,也就心中有数了。  相似文献   

14.
<正>题目预测一路有你相伴要求:①请你以"一路有你相伴"为题作文;⑦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1."一路有你相伴"是一个全命题作文,近年来,中考全命题作文呈逐年增长趋势,几乎占据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半壁江山,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2."一路有你相伴"属于中考全命题作文四大题  相似文献   

15.
中考试题:题目:向前,向前,向前!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写作导引:这绝对是一道新颖且偏难的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出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仿佛是远离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借用反复手法、三次接连出现的词语,容易让人联想起口号。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身处中考之中的北京考生们,面对着08年上半年的抗雪抗震救灾、下  相似文献   

16.
"新材料作文",有别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间流行的"材料作文"。那时的"材料作文"一是限定文体,二是要求全面把握材料,写作时不能抛开材料,行文中必须引用材料。而最近这几年出现的"材料作文"中,这些限制都没有了:一是体裁不限,除诗歌外任何文体  相似文献   

17.
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求考生自选文体,不对文体作限制性要求。因此,有的考生便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不限文体,就是不要文体。其实,文体不限只是给考生选择文体的自由,并不是不要文体。考生动笔写作之前,必须选定一种文体,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所写文字就必须符合该种文体的写作要求:  相似文献   

18.
翻开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试卷,其中作文要求中几乎都有这么一条:"文体不限。"对于"文体不限"这一点,媒体的声音惊人的一致:没有了文体的限制与束缚,学生得到了解放,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自由。然而,"文体不限"并没有带来作文教学的繁荣,相反,我们看到的作文教学实际依然是一片狼藉。  相似文献   

19.
真题回放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技巧指导 "有你相伴,真好"是一个全命题作文.近年来中考全命题作文呈逐年增长趋势,几乎占据了中考作文命题的半壁江山,已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该题字面简单,内涵丰富,给考生预留了较大的写作空间.本题的设计旨在引导考生写作时以"我"为中心,真实地叙写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本题的设计还在于拓展考生的写作个性,引导考生个性地抒写.个性化写作是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之一都是“文体不限”。命题者的“文体不限”给考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尽管如此,但从阅卷情况来看,大部分考生都选择了记叙文,因为,对阅历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记叙文好写,也容易打动阅卷老师,从而拿到高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我认为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必须强调三个基本要求:①必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