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语言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工具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作者合著等角度可视化分析了我国语言学科学研究发展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2.
吴俊  史明明 《图书与情报》2014,(1):74-80,88
文章利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III,以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2000~2011年我国民族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十二年间年我国民族学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及作者共现图谱,可视化的呈现了我国民族学这十二年来的研究热点、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民族学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3.
知识图谱是文献计量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可以直观展现学科知识结构及其演进。文章以2000~2011年间CSSCI收录的新闻学与传播学来源期刊数据为基础,以知识图谱作为研究方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作等方面,可视化呈现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热点、重要文献、高影响力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科学计量学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知识图谱工具分析2000~2011年间我国外国文学学科发展,从关键词共现、文献共被引、作者共被引和作者合著等角度,可视化的分析了CSSCI收录外国文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CSSCI(2000~2011)中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来源期刊发文及引用数据为数据来源,绘制并分析了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及作者共现图谱。通过相关知识图谱的构建,可视化的呈现了我国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十二年来的科研脉络、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及科研合作情况。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知识图谱作为计量工具,对2000~2011年间中国文学学科发展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章从关键词共现图谱、文献共被引图谱、作者共被引图谱以及作者合作图谱等几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十二年间中国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动态演化。  相似文献   

7.
作者共被引分析(ACA)是目前识别与分析学科领域知识结构的主流方法之一。本文构建了1998~2012年我国档案学领域45位核心作者的共被引关系矩阵,并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一时期我国档案学学科知识结构。研究表明,1998~2012年这15年间我国档案学研究主要集中于8个主题领域:档案学基础理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档案学教育与研究、档案资源利用、档案开放与立法、档案保护技术,并进一步分析了每一主题领域的核心作者、研究范围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共被引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情报研究方法,自1981年被引入之后,在探讨学科结构及其研究现状和趋势方面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70 947篇被引文献进行了区别于传统模式下的共被引分析,即综合采用引文分析、因子分析以及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国内情报学领域高被引作者的共被引关系进行深入发掘,进一步尝试实现其研究影响力情况以及该领域学科结构的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9.
综合采用作者共被引分析、作者文献耦合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CSSCI收录的2000-2009年情报学领域的8567篇发文和70947篇引文进行作者共被引关系和作者文献耦合关系的深入发掘,对引证关系视角下的国内情报学领域作者研究活力与影响力进行尝试性探索,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模式与主题演化作进一步的归纳分析,以期对国内情报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知识网络中的文献共被引网络,它形成着一个学科的知识基础,是学科知识输入和转移的重要知识之源。文章在总结和梳理了共被引网络的一般研究方法后,采集了1900~2012年图书馆与情报学的71350条题录数据,构建了期刊共被引知识网络与作者共被引等知识网络,并对其进行深入数据挖掘和分析,发现了经常反复被引的学科内核心期刊与作者群体,以及在学科的演化历史上连接前后时段的关键性节点期刊与作者群体。论文的最后还对文献共被引网络方法局限性方面和未来发展方面进行了讨论与总结,指出在解决现有理论难题后,共被引网络未来在各具体学科领域内的深化将是其发挥用武之地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顾铖  张燕蓟 《出版科学》2010,18(1):75-79,98
以CSSCI(2000—2007年)的引文数据为基础,统计各出版社在体育学论文中的被引情况,列出体育学领域内出版图书被引次数较多的百家出版社,由此评价百家出版社在体育学研究领域中的学术影响和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近几年新兴的研究领域—观点挖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领域的基本统计信息,例如增长趋势、高产作者、高被引文献等,描述了领域的概况。基于共词分析和作者共被引分析研究了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知识结构,并进一步根据高影响力的文献和集中的主题对领域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共被引分析,通过h指数确定核心作者,构建共被引矩阵,最后运用SPSS和Ucinet软件,进行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并绘制出目录学研究的知识图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这一时间段我国目录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从共被引角度对我国图书馆联盟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进行其被引分析,运用h指数确定核心作者,构建作者共被引次数矩阵,在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Pajek进行可视化处理,试图揭示我国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享研究的结构和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CNKI、CSSCI两大数据库中于2010-2020年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智能媒体"研究的中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以及传统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绘制出该研究领域在作者、机构、关键词、被引参考文献、被引作者、被引期刊六个维度的科学知识图谱,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学术脉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知识图谱,从"拓宽研究话题""提升批判意识""重构学科话语""关注人机关系"四个方面为我国未来的智能媒体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作者共被引分析是探索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在复杂的学科发展态势下,其依赖于共被引频次的作者关联度度量颇具争议。对此,提出一种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方法/过程] 在介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以图情领域为例开展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的效果实证,面向CNKI期刊库进行引文全文挖掘,并对引用句及引用位置进行抽取,结合预训练的领域词嵌入模型计算共被引文献间的深层相似度和作者间的关联强度,利用网络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比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效果差异。[结果/结论] 结果证明,基于语义和位置相似的作者共被引分析改良方法能更准确地识别共被引作者的关联强度,可发现更为细致的学科知识结构,并具有可拓展性与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ESI(Essential Scientific Index)数据库收录的近10年来有关计算机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计算机领域高生产力和高影响力的国家机构、期刊和作者的分布,并对计算机领域高被引文章和热门文章进行期刊和作者分析;最后,对高被引作者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共被引研究,并提供近10年来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和作者的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18.
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和引文索引数据,介绍一个基于文献数据库中书目信息共现关系进行文本挖掘的系统。该系统具有基本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功能,并对相应的结果进行可视化表达;对高频主题词、高产作者和高被引论文和高被引作者进行共现分析,据此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获得有关的研究主题聚类和主题词/副主题词关联规则、合著聚类分析、高被引论文同被引聚类分析和高被引作者同被引聚类分析的结果和可视化表达。其中对关联规则的分析可以发现主题词之间的潜在语义规则,其他的文献计量学指标和共现分析结果可以用于科学计量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ISI的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学科分布、国家/地区分布、作者分布和基金资助分布等方面,对国外2008年-2011年间有关数字图书馆研究的相关论文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采用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Ⅱ对文献的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外数字图书馆研究以借助相关计算机技术提供用户个性化、易用性服务为核心研究内容,并将成为持续研究热点,具体研究热点包括:基于本体、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数字图书馆系统设计、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数字图书馆模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协同服务等。  相似文献   

20.
作者同被引分析(ACA)方法是研究领域知识结构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发现跨领域知识关联的存在,借助一些辅助的分析方法和步骤也能够发现知识关联的内容.但作者同被引网络无法直接反映关联的内容,因此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限制.施引关键词与被引作者的交叉共现分析(CKCA),能够清楚地发现科学领域中的学术流派及研究方向,以及流派中作者间关联的内容,发现在某一主题领域有重要贡献的研究人员.与作者同被引分析(ACA)相比,CKCA分析在揭示学术流派间、学术流派内节点间联系的能力更加出色,能够更准确的反应学术流派的研究主题和方向,并且具备了更高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