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英国《卫报》10月9日报道,《卫报》决定实行一项“开放编辑部”的测试,将编辑部讨论的各项新闻选题在网络和Twitter上向读者开放;然后根据与读者的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宗边 《新闻前哨》2012,(2):37-37
英国《卫报》10月9日报道,《卫报》决定实行一项“开放编辑部”的测试,将编辑部讨论的各项新闻选题在网络和Twitter上向读者开放:然后根据与读者的讨论和交流,确定报纸的最终选题。新闻编辑丹一罗伯茨(DanRoberts)称,通过Twitter,你将可以与我们的记者和编辑互动;在新闻组尝试开放期间,你将具备发言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数据新闻的不断发展,新闻的呈现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变,可视化在数据新闻中占据的地位愈为重要。英国《卫报》作为最早涉足数据新闻领域的传统媒体,在数据可视化方面取得了较高成就。本文主要是通过对2016年《卫报》的报道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卫报》的数据可视化类型,并以此来分析《卫报》的数据可视化实践给中国数据新闻发展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时代兴起的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新闻生产方式,它需要新的思维方式与多种能力的支撑.本文以该领域的领跑者——英国《卫报》为例,结合其“2012年美国大选报道”专辑,着重分析了《卫报》开展数据新闻报道的实施步骤和特点,以及数据新闻的兴起与发展给新闻从业者所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梁红玉 《青年记者》2017,(15):51-52
数据新闻起源于计算机辅助报道,历经精确新闻、数据库新闻的演变,到2009年英国《卫报》设置“数据博客”版块,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数据博客”每天都会对Google电子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搜集、统计和分析,借助可视化图表帮助广大的读者解读和理解移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棱镜事件等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国内探索数据新闻的实践始自门户网站.搜狐网在2011年推出了最早的数据新闻栏目“数字之道”,网易的“数读”、新浪的“图解天下”和腾讯的“数据控”随后上线.之后,传统媒体也开始探索这一新兴的新闻报道方式,《新京报》开辟了专门的数据新闻栏目“图个明白”,《瞭望东方周刊》顺应大数据变革进行全刊改版,新增“数读”栏目.  相似文献   

6.
"数据新闻"作为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2013年后风靡海内外,《卫报》作为数据新闻报道的先驱,其数据新闻实践与探索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关注。本文以《卫报》官网"数据新闻"(data journalism)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该专题内全部数据新闻进行梳理分析,力求厘清《卫报》数据新闻历史脉络、目前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翠萍 《传媒》2018,(13):52-54
"数据新闻"在互联网时代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全速发展时期.文卫华、李冰在《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新闻报道——以英国<卫报>为例》一文中将"数据新闻"定义如下:数据新闻形式上图表数据为主,文字为辅;实践上,记者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等,或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新闻线索、拓展新闻主题,最后将数据用可视化技术,以形象化、艺术化方式呈现,为读者提供系统客观的报道和良好的阅读体验.这是笔者认为最符合中国数据新闻现状的定义.在国际数据新闻领域,《卫报》是业界公认的先锋和模范.作为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卫报》充分将传统媒体与新技术巧妙结合,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新闻形式.  相似文献   

8.
贾媛媛 《青年记者》2016,(22):74-75
近两年,国内外多家媒体将写作机器人引入新闻撰写环节,“机器人记者”受到关注.本文探讨的“机器人记者”是指通过特定的编辑软件对指定信息进行甄别、运算、分析等处理,并基于预设模板进行批量新闻写作的人工智能技术. 最早的“机器人记者”出现在美国.2014年,美联社启用机器人进行财经领域的新闻撰写.《纽约时报》和《卫报》的机器人编辑的主要职责并不是写文章,而是为编辑挑选优质的话题稿件提供帮助.还有一些“机器人记者”的工作更加专门化:比如《华盛顿邮报》的Truth Teller专注于核实新闻的准确性,《洛杉矶时报》的智能系统则专门服务于地震新闻领域.国内,腾讯财经2015年9月首次刊发了机器人Dreamwriter的作品《8月CPI涨2%创12个月新高》,引起诸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卫报》利比亚战争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试图探讨在当代国际干涉的战争中,媒体是如何建构战争的合法性。通过分析《卫报》建构对这场战争“合法性”的内容建构,本文发现《卫报》在建构战争“合法性,,的过程中,客观公正、新闻专业主义的价值观被弱化,而政治价值观以及人文价值观被强化,需要警惕这样的价值观念因为其具有的普适性而被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继2009年《卫报》的数据新闻报道实践之后,多家媒体机构开启了数据新闻报道之路.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数据新闻这种新兴的报道形式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新闻生产流程发生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发现以及报道的准确性.国内对大数据舆论关注度较高,为数据新闻在新闻行业的实践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我国数据新闻栏目日益增多,包括央视在内的各大媒体对数据新闻的热度持续增加,如网易的《数读》、新浪的《图解天下》、腾讯的《新闻百科》等,对我国新闻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数据新闻“热”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数据呈现的效果问题、价值开发与选题问题、数据来源过窄问题等等.正是因此,数据新闻产生了双重影响,促使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之间产生了博弈.  相似文献   

11.
Open Access中文译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景娣 《图书馆杂志》2005,24(10):34-36
搜集统计了国内目前现有的“Open Access”中文译名,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对“Open Access”的中文译名进行了剖析,从科学性、通俗性、习惯性以及语义的准确性等方面说明了目前绝大多数“Open Access”中文译名的不妥之处,提出“Open Access”较适宜的中文译名应为“开放访问”。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开放存取”的译名及其相关概念、开放存取在国际图书情报界的发展,以及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电视新闻节目主体地位的确立,我国的电视竞争正逐渐演变为各个电视台之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改革逐步加大了步伐,早晚间新闻板块的开辟,新闻评论类节目的红火,直播节目的增多等等都为我国电视新闻节目的繁荣和活跃并在受众心目中奠定主体位置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开放获取":信息交流新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开放获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开放获取的含义开放获取(open access)思想迎合了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特点,开创了一种新的、高效的交流模式。目前,为人们广泛引用的“开放获取”概念有两个:一个是《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BOAI)给予的完整定义:“对某文献的‘开放获取’即意味着它在Internet公共领域里  相似文献   

15.
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获取模式下"作者付费"机制及其面临的问题,认为尽管目前仍面临一些发展障碍,但"作者付费"机制符合各方利益,具有可行性,并提出了加强宣传、提供政策支持、建立联盟、实施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等推进"作者付费"机制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开放获取”运动作为一种新的学术交流模式和出版模式,已经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在我国,这一运动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要让其真正蓬勃壮大起来,还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服务机构,在受到它影响的同时,致力于推广“开放获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文中,笔者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图书馆在“开放获取”环境中应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17.
‘科技期刊开放存取服务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年4月26—27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科技期刊开放存取服务国际研讨会’。本综述对此会议的背景、整体情况和会议交流的开放存取国际知名项目、以及会议的成果和未来的规划做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开放的社会开放的图书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开放的中国,面对开放的社会,公共图书馆要树立开放的发展观、开放的服务观、开放的资源观、开放的建筑观、开放的人才观、开放的管理观和开放的资金观,以更加开放的态势发挥自身的多种职能,以推进自身的发展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天津高职院校图书馆基于"馆藏揭示+开放获取"的专业性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实践,就如何分析、梳理、提炼、整合、存储基于学校专业建设的馆藏信息资源以及如何挖掘、整合和利用具有专业特色的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一条适合高职院校的专业性特色资源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机构社会意识的内涵和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交互作用,相互统一,共同促进档案价值的实现.从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角度探讨了社会档案意识的影响要素,提出了新环境下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推动档案价值实现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