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老兵口述历史资料为基础,研究了抗战时期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基于民族尊严之上的我族意识是战时青年知识分子民族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晚清以来爱国知识分子建构的中华民族的族群意识对出生于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种现代族群意识与儒家传统文化中忧国忧民思想相结合后产生的民族主义思想,促使青年知识分子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为使命,并愿意为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牺牲自我。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内始终认定并坚持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典范。他不仅在建国前夕就已认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工人和职员都是工人阶级",而且在1956年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已经为社会主义服务,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对知识分子的这种定性定位,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制定并实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莫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尽管后来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认识发生扭曲,知识分子政策也随之发生严重失误,但周恩来依然坚持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的正确观点,千方百计地保护知识分子,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为知识分子"正名",重申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属性,为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分子问题创造条件。周恩来在知识分子工人阶级属性问题上的坚持和努力,不仅充分展现了他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风范,而且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避免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更大失误。  相似文献   

4.
对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对河南省知识分子较为集中的高校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和研究河南省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及亚健康状态,探讨知识分子亚健康状态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对促进知识分子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提高知识分子的健康水平、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为制定知识分子保健措施,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短篇小说《文学教师》中的尼基丁是一个从追求爱情、享受安逸生活的普通教师,蜕变为一个具有怀疑和反抗意识的知识分子形象,在庸俗生活与知识分子个性碰撞过程中,体现出一个兼具典型和非典型知识分子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通过对尼基丁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充分展现了他的知识分子个性由潜伏状态向觉醒状态的演变,并预见俄罗斯知识分子曲折前进的未来,表明契诃夫对此乐观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北村小说的知识分子叙事中,道德、经验理性和艺术诗性都无法回答知识分子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问。北村小说中知识分子叙事的展开,实际上隐藏着他对知识理性如何导向信仰的知识分子式的思考。然而北村对此问题的简化实际上却削弱了知识分子启蒙的主体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论述了晚清知识分子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的宏伟理想;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富国强兵,藏富裕民的理论和实践;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理想以及自由、平等、均富共享的思想主张。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晚清知识分子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为了在知识分子问题上拨乱反正,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和中国知识分子队伍的基本状况。对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特别是其阶级属性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逻辑严密的论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劳动者——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红又专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社会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一系统、严谨的论证及其相关论述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分子思想。为我们党和国家确立知识分子的工人阶级地位.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依靠科技和人才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前夜,中国旧式知识分子(封建文人)已在黑暗中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并力行实践。20世纪以后,中国新式知识分子(包括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知识分子和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知识分子具有优秀的思想品格,应当积极地投身到工农中去.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0.
摩罗的散文集《我的村,我的山》在饱含深情的叙述乡情的字里行间氤氲着一位客居京城的高级知识分子与故乡丝丝缕缕难分难舍的悠悠情丝。贫瘠、闭塞、原生态的故乡哺育了摩罗,赋予他生命的血肉和灵魂,赋予他求知的欲望和前进的执着,更赋予他与生俱来的羞怯、敏感、自尊和坚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按照理工、文、农、医、艺术、体育分类对长春市高校知识分子的体育锻炼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了解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体育锻炼的现状,对长春市高校中年知识分子的健康提出建议和参考,提高高校知识分子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健身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响应全民健身号召 ,“积极为知识分子创造体育健身条件 ,倡导和推广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体育健身方法” ,提高知识分子身体的机能状态水平 ,本文根据体育学的有关原理 ,结合当前体育健身的一些新观点 ,设计出符合知识分子特点的健身模式 ,为知识分子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粤西知识分子2302名男、女性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依照性别和各年龄段进行分组分析,揭示粤西知识分子男、女性各年龄段身体素质状况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粤西知识分子男、女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呈衰退的特征,总体上城市优于乡村.粤西知识分子体育锻炼意识有待加强,特别是乡村知识分子,体育锻炼意识淡薄,健康、保健意识差,各级政府及社会应给予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从知识生产者的角度来看,以新时期为界,戴厚英经历了与她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大多走过的历程,即从"革命"改造型知识分子到"启蒙"反思型知识分子。新时期的戴厚英也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一个身份重构的过程。但是,戴厚英又是独特的。她并不局限于倾诉知识分子所受到的伤害,而是反思知识分子的局限与困境,并寻求突破的可能性。戴厚英在小说中所展现的知识分子的矛盾与困境,不仅是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共同要面对的,而且是整个现代性历程本身的矛盾与困境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相似文献   

16.
党外知识分子是我国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而高校历来是党外知识分子的集聚之地,是党外人才的聚集地,智力资源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要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我国一些高等学校如何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作用,引导党外知识分子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在工作中团结凝聚好党外知识分子,做好其履职履责行为的引导和规范,关心关爱并注重做好党外青年知识分子工作等。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健身水平与其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特尔斐法等方法,以我国八大地区4800名知识分子作为被试对象,4619名非知识分子作为参照,对知识分子健身水平与其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各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知识分子健身总体水平偏高,且存在民族、性别、职业、年龄结构、健康、城乡、职业类型间的差异。2)知识分子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好于非知识分子,但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被试样本中有明显症状者为6.1%,有轻度症状者为21.7%,无明显症状者为72.2%,且存在性别角色的社会化特征差异。3)知识分子健身水平不同,其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各个维度有显著性差异,健身水平越高,其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越好。4)身体和心理自我感觉对其健身水平有一定的预测功能,可以作为其健身水平的有效显示器。  相似文献   

19.
钱钟书在《围城·序》中曾这样写道:"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毋庸置疑,钱钟书在《围城》中所写的"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指的是中国40年代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大家所习惯称谓的"新儒林"。钱钟书用幽默讽刺的笔端,嬉笑怒骂,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形象,透视了人性的弱点,以深厚丰富的思想内涵给读者以深刻的人生启迪。  相似文献   

20.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知识分子的改造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已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我自从进小学读书,一直到现在工作,都是出了学校门又进学校门。长期以来受的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教育,没有很好的学习理论,对世界观的改造也重视不够。还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