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从新规则变化特点谈世界男子体操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操评分规则是体操技术发展的重要导向,规则每次变化都会给体操的总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它是指导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实践的准绳。本文通过对体操新规则的研究分析,探讨了世界男子体操技术的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等对体操本质进行了研究,旨在解决体操定义研究存在的问题,丰富体操基础理论。提出体操本质是多元的并且多元本质是分层次的。然后以概念分层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体操概念分层分类体系,依此提出并讨论了体操本质的四层理论,即形式本质、一般本质、特殊本质和个别本质。体操本质的四层理论有助于解决体操定义争论证明体操本质多元论与层次论的科学性,意义在于:能为主体认识体操本质提供同一性前提;有助于提高主体认识体操本质的效率;有助于防止定义过宽或过窄的逻辑错误;有助于解决体操“邻近的属概念”是一元还是多元的争论;把握体操本质四个层次的统一有助于主体在实践中做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探讨了杨氏体澡,客观地描述了其基本内容,并以此为出发点,指出该体操从发展的眼光看是具有科学性的。人们常常指责该体操是“准军事的”体操,其实是一种误解。本文还强调,该体操是德国户外竞技运动的温床,它对户外竞技运动在德国的开展起了促进作用。同时,笔者也同意该体操在体操器械、体操术语、扩大体操的实施范围和推动民族运动等方面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体操是高校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影响很大。目前,我国高校体操发展普遍十分缓慢,因而也对高校全面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相关研究发现,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体操教学已经不符合高校发展需要,因此,详细分析高校体操发展受阻原因,应用相关改革策略,是当前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市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幼儿基本体操活动正蓬勃发展,但尚未普及,它的开展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通过研究与分析,找出目前尚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为各幼儿园更好地开展幼儿基本体操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规则变化对比分析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美学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对比法,对1997~2004年健美操规则变化(国际体操联合会)进行了深 入详尽地研究分析。阐述了竞技健美操的美学形态和审美价值以及发展主流。结果表明:动作编排的新颖美,高难 动作连接的艺术美,完成成套动作的节奏流畅美,艺术表现关、稳定美,难与美和谐统一、新、力、稳的完美结合美将 是竞技健美操技术发展的最终导向。  相似文献   

7.
试论少年儿童体操训练中的美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操作为形体表现艺术项目,无论它如何表现都不能背离美,美是体操的灵魂。体操的美育功能,对少年儿童训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从美学理论出发,结合体操运动特点,探讨如何将美学教育渗透到体操训练中,从而提高运动员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转变体操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效率,这对每一个体操教师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体操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现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体操理论课教学更加科学化、现代化,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采用信息技术进行体操理论教学,它有利于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实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在实施信息技术应用于体操理论的教学时要注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注重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注重教学手段运用的时机要恰当,并及时收集教学的反馈信息,它有助于促进体操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信息技术在体操学科进一步推进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体操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是永恒不变的。体操概念从它的产生到现在,特别是20世纪初,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操内容和范畴的扩大,标志着体操概念发展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小提琴演奏艺术美本身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特殊类型美,它还具有现实主义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武术是中国古代留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遗产,它源于体育,又高于体育,其美的特点又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不论是从中华武术美学的本质,还是美学特征,其美学艺术特点极为鲜明。武术的各种表现手段无不以其优美的形态,别具一格的韵律和浓烈的东方神韵展示其艺术美,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艺术,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为了使武术美学艺术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应不断探讨和研究武术美学艺术,让武术之美服务更广的人群。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武术技术形态的“艺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武术的技术形态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的"艺术属性"展开讨论。研究表明:"武"与"舞"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是交织在一起并行发展的,"武舞"为武术在技术形态上形成"艺术性"奠定了基础;在兼具"技击性"这一实用特征的同时,武术的技术动作也表现出了"动作美"、"意蕴美"和"意境美"的艺术特征;充满"艺术性"武术技术动作包含着对技击真实的再现和技击情感的表达,它们构成了中国武术技术形态的艺术表征。故此,中国武术在技术形态上具有鲜明"艺术性",这是从艺术的视角对中国武术作出的一种全新表述和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万年来的玉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与审美观念。由古人的爱玉、用玉、崇玉、赞玉,以及用玉来比人状物,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典的美学理念。玉美,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为中国传统美学之结晶。由玉美学,可见中华美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4.
刘晓红 《美育学刊》2020,11(1):39-44
2004年赵汀阳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可可西里的最后一枪》的一篇影评,文中提出,如何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真实"并"有力量"的美,这一点很重要,它触及了这个时代一个重要的美学观点问题。在美术领域,蒋兆和的《流民图》等作品,也阐释了"真实""公共性""力量""卓越"等艺术批评关键词。结合这些作品的分析,可以说,艺术作品要观照生活、关注人类命运,摒弃表面的琐屑和虚饰,揭示生活本质真实,通过"真实"获得"公共性",从而获得"力量",进而追求艺术作品的"卓越"品质,使这种力量外化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5.
钟锦的《词学抉微》把词体美感特质作为词学研究的核心对象,以康德哲学作为基准,融会其他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关于美感研究的基础,认为“士大夫们在小词中迷恋的并不是言志载道不予许诺的色情魅力,而是言志载道不能给予的作为完全自由愉悦的超越性美感”。他以先验研究作为基础,尝试从关感的基本心灵机能出发对词体美感特质进行剖析,认为词体表现的是超越性的美感,在词中则具体表现为艺术关、自然美和德善之美,其中德善之美是《词学抉微》在词学上最重要的创获。作者不仅区分了“益善之美”和“德善之美”,在叶嘉莹先生“弱德之美”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善之美”,并且重新解读了“诗言志”的内涵,认为词上接了先秦儒家的诗教传统。  相似文献   

16.
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在于艺术美。本文通过三首唐诗的赏析,指出,艺术美的获得是艺术家在现实基础上,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对生活原型抽象、加工,经由艺术家自由创造,使人物形象达到美的高级形态。而要达到美的高级形态,艺术家必须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陈逸飞的绘画技法纯熟、风格独特,用西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浓郁的东方神韵。几组系列组画体现了他的艺术探索,并且都在中国和世界画坛产生了巨大的震动和反响。从他的作品中,我们不仅领悟到了油画创作的关轮关奂,还体会到了他对关和生命的眷爱。  相似文献   

18.
国际体育舞蹈的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体育舞蹈是将体育与艺术融为一体的一项运动。近年来,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这种独具魅力的舞蹈,不仅能使欣赏者获得愉快的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使参加者的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心灵得到净化。试从美学的角度来初步分析国际体育舞蹈的美。  相似文献   

19.
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舞蹈文化具有典型的审美特征:竞艺合一性、男女和谐性与多元统一性。体育舞蹈文化应全面提升审美价值,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提升体育舞蹈文化审美价值的根基在于坚持竞技与艺术的双重价值取向;提升体育舞蹈文化审美价值的内在底蕴在于弘扬绅士风度。  相似文献   

20.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