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重点剖析了美国联邦政府研发预算形成过程、编制周期、预算公开、绩效管理,充分反映了研发预算在财政总预算中的重要性,其编制方式及程序的严密性,监督及绩效机制的有效性等值得学习借鉴。在归纳联邦政府研发预算启示基础上,提出加强科技预算宏观统筹与权力制衡,健全预算公开和增加透明度,优化中央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发展和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科技预算绩效评价实践主要集中于产出与管理行为(efficacy)的评价,而对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的评价相对缺乏。文章以英国学者Peter Checkland的3E评价模型为基础,结合我国科技预算绩效评价现有实践,提出了科技预算绩效评价3E理论,旨在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升科技投入效能”的新要求,开启全面的科技预算绩效评价新阶段;同时,文章就如何开展科技预算绩效评价3E理论的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与模式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谈毅  仝允桓 《科学学研究》2004,22(2):150-156
科技计划或预算整体绩效评价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科技创新政策重点之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国科技预算吃紧以致于稀少公共科技预算的分配更强调合理性,同时在以创新而非只是科技为主的政策趋势中,科技相关计划或预算的成果评估越来越重要。透过绩效评价,科技政策的制定也会趋向于权责相符、透明化和减少扭曲性干预。本文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上,分析科技计划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以期对我国科技政策体系的完善有所促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测度美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有利于从全局视角把握美国科技评价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建设新时期科技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方法/过程]基于政策文献计量分析,以1945年7月—2022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国会等部门发布的国家科技评价政策为研究对象,探究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阶段和不同阶段下政策焦点主题的演变。[结果/结论]美国科技评价体系的发展进程可分为初建探索期、规范修正期、创新发展期和改革完善期4个阶段,当前正处于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完善阶段;美国历年来科技评价的焦点是项目评审、科研机构管理和科研资助,政策重心已逐渐从围绕科技人才、项目资助的事后评价,转变为对科研机构、科技计划或项目的事前、事中评价。  相似文献   

5.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推行绩效预算管理的道路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为稳增长,保运转,健全和创新预算绩效评价机制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行政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实际,在分析具体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缺陷的基础上,探讨完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的对策,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STAR METRICS项目是美国联邦政府开展并实施的,针对因缺乏数据和信息支持而导致的政府科技决策失灵问题,以评估科研成果外部社会影响及其社会贡献为目标的科研评估项目。该项目自运行至今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聚焦美国联邦政府科研投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第二阶段聚焦联邦政府的科研投入对科学知识、社会产出、劳动力产出与经济增长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收集STAR METRICS官网以及美国相关政府部门网站中关于STAR METRICS项目的第一手资料,系统梳理了该项目的缘起、实施流程、数据收集及评估指标等方面,并对其独具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籍此为我国科技政策与科研评估改革提供三点启示:关注并开展科研成果的非学术影响评估;构筑并完善机构数据共享网络;提升科技政策决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如何资助和管理面向科学前沿或国家需求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选题、资助、绩效评价等方面),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文章以美国联邦政府组织开展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为对象,经案例研究发现,美国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重大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机制,主要包括组织动员、目标管理、绩效评估、预算听证4个方面,以此实现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绩效管理,保证财政科技投入效能。文章探讨了美国在重大科研项目资助和管理上的实践与经验,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发展活动是公共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内容。基于预算安排的研发经费规模及其占比是财政科技投入偏好的重要体现,彰显了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职能定位。中国现行的政府收支科目中虽设立了科学技术支出类别,但尚未明确列示研发预算科目或可行的数据归集方法,这对于判断财政科技投入绩效以及分析和调整科技投入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都造成障碍。研究美国联邦政府预算中有关研发支出的制度安排与具体实践,包括预算编制与执行、研发经费支出分类方法及统计数据应用等,对研究者分析和探索建立中国研发预算体系、提高财政科技经费使用绩效以及支撑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首先介绍美国R&D经费的来源和执行者,分析美国R&D的投入特点和变化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详细解读美国联邦政府的R&D经费去向,并以合同预算和支出两套基础数据比较分析美国联邦政府四十多年R&D经费的变化发展特征,希望用于指导我国的R&D经费的管理与实践.  相似文献   

10.
科技项目绩效评价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和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分析了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2008年度财政科技项目为对象进行绩效评价实证研究,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科技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建议。关  相似文献   

11.
美国政府2017年颁布了《美国创新和竞争法案》,以法律形式规定减轻科研人员的行政和管理负担,并实施了一系列的策略以完成目标。本文详细分析了该法案颁布以来一年多联邦政府推动法案落实的最新进展,认为美国联邦政府从政府侧采取措施减轻科研人员负担,采用公私合作方式完善数据系统,统一项目管理程序和精简科研人员报告,建立基于风险评价和绩效结果导向的科研管理框架。提出中国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人员简历系统建设,标准化科研管理数据,让风险评价和绩效评价更加量化科学。  相似文献   

12.
政府研发资助是全社会研发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基础研究等基础性、前沿性科研活动的资助是国家科技水平提升的重要动力和源泉。美国联邦政府自二战以来构建的对外研发资助机制对于美国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我国政府研发资助机制的优化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美国联邦政府在对外研发资助中如何协调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关系?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具体机制怎样?为回答上述问题,文章以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的底层预算数据作为分析对象,构建分析框架,运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和文本分析等方法,基于统一的数据来源与分析框架,识别美国联邦政府研发资助中稳定拨款与竞争性项目资助的关系框架、分析资助机制与特点,进而形成了对美国联邦政府研发资助机制的完整认识。通过分析,发现美国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具有:(1)联邦政府对外研发资助紧密围绕机构自身的使命定位展开。(2)基于目标,采用与其相匹配的资助机制。(3)实现联邦机构自身的职能与使命的研发活动多采用稳定拨款机制。(4)产生公共产品的研发活动更多依靠竞争性项目资助机制。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对我国政府研发资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工程类科技项目可以划分为基础研究项目、应用研究项目、技术开发项目、软科学项目4种,构建4种项目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引入适合于"少数据、贫信息"情形的灰色系统理论,提出基于中心点混合正弦可能度函数的灰色聚类评估模型,采用较为光滑的正弦可能度函数,克服原有基于三角可能度函数的部分缺点。以某工程类科技基础研究项目中某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例,运用该评估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所评估项目属于中绩效灰类的概率为51.88%。  相似文献   

14.
科技前瞻是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科技智库发挥决策服务支撑作用的重要体现。科技前瞻作为智库大规模研究问题,在研究过程中面临学科交叉性挑战、相互关联性挑战、政策实用性挑战、社会影响性挑战、创新性挑战、不确定性挑战等“六大挑战”,具有高度复杂性,亟待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研究范式,以保障高质量科技前瞻成效。文章在探讨科技前瞻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智库双螺旋法对科技前瞻的思维指导、过程指导、操作指导,形成了规范化、体系化的科技前瞻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包括以国家实验室系统为主的集中管理和资助模式,和以科学基金为主的自由探索科学研究资助模式。国家实验室系统是联邦政府资助科学的主要渠道,国家实验室以任务导向研究为主,服务国家需求为目的。大部分国家实验室采用“政府所有、合同运营”治理模式,主要涉及联邦主管机构、国家实验室和合同承包商三方主体间关系。国家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围绕联邦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及研究任务开展的需求进行设计的,核心制度(以能源部为例)包括财政资金的拨付及资助形式、实验室战略与联邦主管机构的协同、M&O合同机制、承包商PEMP绩效考核机制、承包商保证系统制度设立以及监管部门的评估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6.
俞立平 《科研管理》2013,34(10):94-102
本文在分析科技产出对科技投入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框架,运用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VAR模型研究了科技投入与产出的互动关系,侧重不同投资渠道资金的绩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投入具有一定的刚性,相对独立,不能带动企业科技投入。企业科技投入与银行科技贷款的结合相对比较紧密。科技产出除对企业科技投入的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外,对其他投入要素的反馈较小。从要素贡献看,政府科技投入的弹性系数大于企业科技投入,银行科技贷款的弹性系数为负数,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与科技产出无关。  相似文献   

17.
科技强国建设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文章从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意义出发,总结了科技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科技强国的历史进程,分析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科技强国建设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关系,探讨了新时代科技强国建设的阶段性任务。文章提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科技强国,要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要素质量,构建现代化国家创新体系,完善科技强国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科研单位支出预算与绩效评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全  薛倚明 《科研管理》2006,27(4):26-30
中央级科研单位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在为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做出创新贡献的同时,所占用和使用的经济资源也越来越多,其中国家财政预算的科技投入所占的比例也逐年快速增长。随着国家财政预算改革的深入进行,支出预算与绩效考评一方面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成为衡量科研单位经济管理整体水平重要指标。本文就支出预算与绩效评价在科研单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