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进行思考,并积极探索"传技、育人"立德树人式、"继承,借鉴"开放式和"走出去,请进来"互动式的"工匠精神"培养模式,以便可以培育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培养高素质现代工匠人才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美育协同"四育"(德智劳体)培养工匠的显性历史渊源和隐性内在关联,得出美育协同"四育"的价值底色表现为工匠内心观照的精神保障,滋养工匠精神的文化保障以及个体全面发展的物质保障.在此认识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美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以美润"德",涵育匠心;以美启"智",化育匠技;以美健"体",培育匠人;以美促"劳",训育匠学.  相似文献   

3.
在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当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工匠人才成为时代的呼唤,"工匠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工匠型人才的关键."工匠型"教师具有技术性、职业性和人文性特征.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与线下访谈发现,高职院校在"工匠型"教师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以标准为引领,建立培养标准体系;以分层培养为抓手,构建协同培养新模式;以提升内驱力为目标,完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昭平县职业教育中心为例,论述将“三一重工”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培养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策略:加强校企深度融合,通过树立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培育理念,创设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环境,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企业的职业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精神等的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生活、实训、实习全过程,从而解决人才供给、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有效培养德技兼修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如何培养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当前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热点问题之一。中职技能训练过程中,"求精"的工作态度、核心技能的精准训练和职业发展规划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德技并举"的培养形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只有通过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等四个环节,才能使立德修身成为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处世之道,使执着技道成为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灵魂寄托,使文理兼备成为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要求,使知行合一成为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使专业素质成为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7.
"德国制造"举世闻名,德国"工匠"忠于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入骨髓,已成为其民族的文化符号,为世人所赞颂.我国正在全面实施"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力求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因此,积极借鉴和学习德国"工匠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制度,"重技精业",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建立鼓励和保护"工匠"创新创业的有效机制,这对我国"双创"人才培养,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工匠大师资格证书"考试从"技""理""营""传"四方面进行"全面能力"考察,为各从业人员提供多元成功机会,实现政校行企协同共育,催生"大国工匠"标杆形象,集中体现了德国工匠精神和职业教育选拔人才标准,保证了其人才资源储备.2019-2020年德国手工业联合会的考试模式,包括考试内容、组织形式、支撑保障等内容的特色和策略分析,对我国深入推进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和国家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经济经历高速发展阶段之后,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匠的主阵地,必须结合新时代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又红又专的工匠人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广东省示范校和一流校的建设,探索了“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打造了德技双馨的“双师型”队伍,将课程思政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活动为重要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0.
培养“工匠型”人才是基于“技能中国”建设对职业院校提出的新型育人目标。面向“技能中国”建设,职业院校培养“工匠型”人才有助于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优化职业教育育人体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鉴于此,从“匠心”“匠德”“匠术”“匠行”及“匠人”角度出发,探索构建职业院校“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为: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少年工匠+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成长系统;推进三全育人,打造“德技并修+资源共享+赛证协同”课程教学平台;落实立德树人,建设“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孙杰利 《教师》2014,(17):10-11
教育部等六部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深刻阐述了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做好技工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德技双优的技能人才,成为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12345"德育工程为例,阐述了加强和改进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创造适合环境,唤醒人的认知,培养人的活动。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是摆在职教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遵循"以生为本",把握"德知技"三个维度,阐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有"创新、创业"素质和"工匠精神"高技能人才的适合职业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工匠角色体验,既有助于会计专业学生积累会计工作经验,也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依托产教融合培育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必须处理好产教、工学、企校、内外、德技、集散等关系。其实施策略包括:明确会计人才工匠精神培育的目标要求,做好教师选聘,实行课程渗透,融入企校文化,树立典型标兵,融合形式多样,实施过程监控,科学考评激励等。  相似文献   

14.
冯宝晶 《教育与职业》2021,990(14):108-111
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是履行立德树人使命任务的需要,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思政课融入"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价值观教育,开展工匠精神情感体验式专题教学,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队伍的工匠精神培育能力来加强工匠精神培育.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2014,(17):F0002-F0002
正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引企入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在这里,快乐生活着的年轻人来自不同专业,"乐学"让他们倍感充实,"技能"让他们更加精通专业知识。遵循"德技双馨、首脑并用"的校训,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在全国、省、市技能大赛中薪露头角,在工作岗位上技能傍身优势发展,尽显新时期的工匠风釆。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些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中,"德技并修"是一个出现频次很高的热词。这是职业教育对智能化时代需求的呼应,精准表征了当今时代理想的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然而,何谓"德技并修"?如何正确理解"德"与"技"的关系?对这些根本问题亟需进行准确定位。德技并修,首先是指"德技融合",即德育与技能教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能工巧匠或有精妙绝伦的手艺,或有泽被后世的发明创造,或由技而悟道。弘扬工匠文化是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需要、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需要。弘扬工匠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职业院校、企业、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华工匠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核心是工匠精神。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对于传承发展中华工匠文化,健全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均有重要价值。中华工匠文化融入高职教育,重在引导学生认知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传承中华工匠文化精神,领会中华技艺美学意蕴。融入各类课程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融入社会实践教育与融入校企合作等都是中华工匠文化深度融入高职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新常态下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型的升级不仅需要具有技术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维系。将"工匠精神"与大学数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具有鲜明的实际意义。结合当前的大学数学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将各门类知识融会贯通加以创造性应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更要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精益求精、敬业奉献、诚实守信、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前,职业教育的教学普遍存在着只注重单纯的知识内容的传递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不注重人的内在潜能的锻炼培育和心智情感的品质培养等问题.我们有必要关注和重视职业教育的生存和发展,关注学生心灵和精神的发展.渗透德育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要把德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确保职业教育教学能够回归育人的本真,培养德技双优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