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梳理,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改革的可行性进行剖析,指出了新时期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课程地位过度边缘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政策、法规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课程体系的混乱;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的缺失。在此基础上,对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体育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武斌 《中国成人教育》2012,(14):113-114
大学阶段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如何对体质弱势学生进行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影响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对培养高校体质弱势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新课程改革和实践活动的结合,促进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普及奥林匹克知识,传播奥林匹克文化,使广大学生关注奥运、了解奥运、参与奥运、体验奥运,促进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要把奥林匹克精神教育渗透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以及培养他们优秀的思想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奥林匹克的重在参与精神,进取精神,公平竞赛精神,团结、友好、进步、和谐、合作精神,学校要发挥其教育优势,把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与学校德育、体育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营造奥林匹克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并加强体育教师队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建设,引领学生深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进行奥林匹克主义教育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林匹克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体育活动,它始终以教育为核心,提倡的是通过体育和文化及教育相结合,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纳入到高校体育的系统教育中去,让身心发展处于最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接受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形成正确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大连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掀起的奥林匹克教育热潮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奥林匹克教育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大。表现在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兴趣及主动性明显提升,这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纠正其不良生活行为,促进其生活方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试论奥林匹克精神及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宝平 《考试周刊》2008,(48):125-126
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注重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不仅可以纠正长期困惑高校体育教育中的教学误区,推动中国高校体育教育的革新,而且可以丰富体育教学的文化内涵,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的人文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建 《华章》2010,(16)
本文阐述了学校是传播奥林匹克教育的重要阵地,论述了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教材化的可行性.提出了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教材化的具体对策,以期奥林匹克文化在高校里更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更新定位与转变的研究,有针对性提出高校教育下的体育教改的建设性规划,以期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舒鸿的体育思想涵盖奥林匹克运动、学校体育和体育竞赛等多个领域,主要包括:在奥林匹克方面,表现为践行“重要的不是取胜,而是参与”的奥运思想,实践公平、公正的奥林匹克思想和发挥奥运榜样作用,传承奥林匹克思想;在学校体育方面,表现为“通才教育,以生为本”的体育教学观、“根据需要,因地制宜”的体育活动观及“严格训练,团结合作”的体育竞技观。舒鸿的体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奥林匹克和学校体育的发展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衔接点,所以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教育习惯的重要时机。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该阶段,对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终身体育教育的内容和作用入手,进而相应的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要求,为今后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学校的奥林匹克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教育,更应该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奥林匹克深邃的精神实质。构建适合不同阶段学生身心特点、融合奥林匹克知识与精神的体育游戏,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将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奥运知识及奥林匹克文化,深刻体验奥林匹克精神,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也必将完善和推动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指:由于身体上处于弱势的原因而导致其在进行体育运动时相对于普通学生处于一种不利地位的大学生群体,其"弱势"突出表现在身患残疾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疾病以及体质虚弱。目前,高校保健体育班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为我国高校开展体育人文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人文奥运”理念是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浓缩与升华,是对现代体育人文精神的集中概括,也是高校体育人文教育内容体系的主要内容。高校作为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倡导“人文奥运”理念,推崇体育人文精神,开展体育人文教育方面无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彭新龙  张正中 《教师》2012,(7):68-70
理想的体育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活动,实际上,课堂中的学情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某种程度上讲,对体育弱势学生的引导和关心比对优生的教育更需要教师付出智慧和心血。体育课堂中的弱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关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黑龙江省普通高等院校的弱势群体的体育教学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黑龙江高校体育弱势学生主要包括特殊疾病者、身患残疾者、身体肥胖者、体质虚弱者和疾病恢复期等5种类型,约占全体学生总人数的0.14%;为弱势学生开设的保健课程在教学目标、内容、组织形式及评价上不符合学生的需求;体育运动的场地及器材数量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特点,导致弱势学生体育得不到有效保障。因此,提出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程结构和完善器材数量及类型等对策,为黑龙江省高校弱势学生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苏彤 《天中学刊》2004,19(2):115-116
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是人一生中所受的各种健身教育和教养的总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认识到体育的功能是不可估量和无法替代的.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意识加强,追求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使身体终身受益的欲望愈来愈高.高校体育是与终身体育衔接最为密切的体育教育环节,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基础.因此,应把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作为衡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以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体育弱势学生是指那些在体育的学习行为方面发生偏差、体育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体育弱势学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体因素也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对中学体育弱势学生的相关性状的归类总结,找出了问题的根源和特点,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实践,并根据多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由技能教育到终身思想的转变,就必须深化对当前高校体育体系进行改革与调整,使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使高校体育教学取得成功.本文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高职院校体育弱势生群锻炼形式单一,锻炼频率非常低,持续时间短,参与体育课的态度差等,为此提出了对体育弱势生群进行体育教学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