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社区旅游参与研究一直是近几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原古镇旅游的开发研究是河南特色旅游发展的一个显性体现,梳理研究了河南的古镇空间分布及分类,以朱仙镇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的社区参与机制进行走访问卷,并进行行之有效地分析,以期对河南古镇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古镇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学者们关注的对象,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开发也成为实现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社区参与中原古镇旅游开发正处于由初级参与层次向积极参与层次上升的关键期,必须创新旅游开发模式与社区参与机制,以适应现阶段的旅游开发和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佛教旅游是宗教旅游的一大主流,近几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巩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并已形成一定规模,但是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采取突出独特性、景区区域联合、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培养专业佛教景区导游等措施确保巩义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万绿湖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和淡水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位高,开发潜力大,但存在规模小,组合单一,空间分布不均衡等问题.针对万绿湖库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及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湖、两心、两环、三区"的旅游资源空间整合模式,即以万绿湖为主体,两个综合服务中心为集散地,沿两个景观廊道环布局景点与基础设施,形成东南部、西部和北部三大旅游主题片区,并成立县级单位万绿湖区和万绿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以期对万绿湖库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河源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投入、旅游产品结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旅游人才、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管理体制等方面剖析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池州市旅游业发展主要对策建议,即:①深化认识,理顺旅游管理体制;②优化布局,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③错位开发,打造特色旅游产品;④区域联动,走共同发展之路;⑤科教兴旅,加强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体育旅游消费人群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省沿海地区体育旅游人群作相关的抽样调查。研究发现,沿海地区城市居民中体育旅游消费人群在体育旅游消费方面存在以下特征:1).消费水平一般人均一次消费在5-200元不等,低于一般旅游消费;2).体育消费者的职业分布主要以事业机关管理者、政府公务员、企业管理者、教育、科技人员、在校学生为主,个体户工商业主次之;农民所占比例极小;3).从消费者学历上看,在初、高中以下学历的占45.6%,大专以上学历的占49.5%;4).体育旅游消费者中83.1%的人在其受教育期间,喜欢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地方传统文化出发,结合池州旅游产业的发展,从文化的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分析传统文化在池州旅游形象宣传中的应用.试图从更深的层次去开发池州特色旅游资源优势,提升池州旅游经济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惠山古镇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对其开发源自2000年无锡市政府向住建部申报全国100个著名古镇的项目。同时它还肩负着向联合国申请历史文化遗产的重任,无锡市政府与民众对其给予着厚望。然而经过十余年的规划与开发,如今惠山古镇的旅游开发却面临缺乏亮点与特色、知名度不高、人气低迷等诸多现实问题。鉴于此,本文对惠山古镇旅游开发的现状进行了相关调查与分析,望能为惠山古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基于筛选出的217处以旅游地质资源为主体的景区点位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来探讨景区在云南省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景区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类型总体上为集聚型,州市尺度上均匀型占大多数;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东部整体集中,西部分散集中”的特征,密度差异较大;景区有着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存在空间聚集现象。对于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采取强化旅游地质资源区域特色、加强多元化旅游地质资源的产品开发、加快区域地质旅游品牌建设等措施,以促进云南省地质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观念的改变、旅游意识的增强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促进国内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措施政府主导,携手培育大旅游;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和优势旅游产品;重视旅游消费引导;加强旅游人才培训,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南宁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南宁旅游要加强协作配合,形成旅游发展合力;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南宁城市品味;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绿城山水风光;整合旅游要素,开发特色旅游精品;加强对外开放,扩大区域旅游合作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制定对地方社会治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一直以来也被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中心环节.古镇旅游的兴起不仅为地方带来了经济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地方政府影响当地古镇旅游开发的主要途径,地方性旅游政策的制定无一不体现出地方特色和公民的诉求.因此,对地方政府在开发当地古镇旅游资源的公共政策制定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完善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促进古镇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可以对软件需求进行类别划分;通过灰色关联方法,可以对每个类别内的需求进行重要程度排序.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为需求管理提供一个科学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保定市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却存在着旅游商品特色缺失、产品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在目前保定客源市场主要来自于京津冀的背景下,文化同质性让保定商品的特色更加难以突出。在基于与旅游发达省份对比研究和对京津冀客源市场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定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建议,包括对社区居民提供财政和培训支持、增强旅游商品地方特色、增强销售点的经营特色和丰富旅游商品的类别。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同程、携程、马蜂窝等旅游网站搜集靖港古镇有关评论和游记,用ROST CM6软件进行内容分析,从旅游者的个体特征、旅游动机、旅游和旅游态度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者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周围游、自助游、亲友团游是游客出游的主要方式;旅游动机主要是休闲放松、体验风土人情、与亲友增进感情、感受古镇古风古韵;靖港古镇的旅游吸引物是游客感知最强的维度;游客对靖港古镇的评价多是积极正面的。  相似文献   

16.
公园绿地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资源,可在提升城市宜居性、增强居民福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GIS技术,采用最小距离法及考虑地形的行进成本法,分析2007—2017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期为乌鲁木齐公园绿地的优化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征;2)2007—2017年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空间和时间可达性均提升较大,截至2017年,93.14%的居民点能够在5 min内到达距其最近的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级递减的“圈层”式分布特征,而时间可达性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渐降低的“T”字型分布特征;3)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形状指数及距居民点空间距离对公园绿地可达性决定力显著,路网密度和公园绿地距居民点距离是关键因素;4)绿地布局变化是东西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提升的主要原因,道路网络改善对南北方向公园绿地可达性有积极作用,且两者分别对5 min内和5~30 min可达区域的面积增加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17.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为提升乡村旅游体验质量、补齐全域旅游短板提供了新路径,是保障全域旅游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广西阳朔县乡村民宿为例,总结阳朔县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特征是以"高田、福利、白沙"这三镇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周边区域不断扩展;分析"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民宿的特色、营销手段"等影响阳朔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提出通过调整民宿空间结构,构建乡村民宿等级结构和发展多种类型民宿的建议,以更好地创新乡村民宿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加强其旅游资源整合,有助于提升旅游资源开发层次,促进区域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文章从地理区位、交通条件以及旅游资源的数量、品质、空间分布等方面分析武陵山区进行旅游资源整合的条件,进而提出"四中心、三轴线、四板块"的空间整合,五大类产品类型整合以及七条旅游线路整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不仅影响区域设施空间布局,同时也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基于分形理论,对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以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天山大峡谷为中心,测算聚集维数以及基于乌鸦距离和乳牛距离的空间关联维数。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A级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的双分形特征,总体上呈现聚集分布,分布密度由中心向四周衰减较快,在演变过程中可能出现多中心并存的格局;系统空间结构具有自组织优化趋势,各景区之间关联程度较高,但总体交通通达性一般,交通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据此提出多中心协同发展模式、大力打造主题式景区、开发精品自驾游路线等建议,形成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20.
旅游商品在旅游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多年来,滁州市旅游商品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了滁州市旅游商品发展的现状,摸清了旅游者对旅游商品的评价;在分析滁州市旅游商品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旅游商品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