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官员的俸禄包括官禄、俸料钱、职田和禄力四项。唐代后期俸禄制度屡有变动,且相对复杂。俸料钱变动最大且最为复杂,其余三项基本沿袭唐代前期,变化较少。俸料钱主要有大历制、贞元制、元和制、会昌制,俸钱数额、发放依据都在发生变化。从唐代俸禄制度各项内容入手,重点分析唐代后期俸料钱的演变,尤其是使职官的月俸情况,可以发现唐代后期月俸额高于唐前期,但极不稳定,使职官的月俸极为丰厚。学界普遍认为的唐代后期京官俸禄薄,外官俸禄厚的观点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
唐代官员的俸料钱在其俸禄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唐后期与前期相比,官员俸料钱的发放有很大不同,唐后期官员的俸料钱比唐前期有大幅增长,且后期外官俸料钱的增长逐渐超过了京官。俸料钱作为唐政府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其增长变化既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官员的经济利益产生了影响,又引起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明代官俸始定于太祖洪武时,至成祖永乐时颁"俸粮支米钞格"而成定制。明代官俸较历代为薄,原因有二:一是折色,二是相沿二百年不变。官员于俸禄之外,时路有五:乞请与赏赐、占田收租、逃避赋税、贪污受贿、以权经商。俸薄不足以养生,是导致明代政治腐败的重要因素,但是要使官风廉正,在提高官俸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而这在君主专制制度下,却是无法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两晋时期,官员俸禄具有不稳定性,统治者通过调整官员俸禄,赏赐官员谷物与钱帛等措施来增加官员收入。这一时期,帝王根据致仕官员的品级和地位给予相应的特权和赏赐;通过赐药和遣使慰问来优恤患病官吏;赏赐钱物来救恤贫穷官吏,同时允许家境贫困的官员改任俸禄较高的官职。官员死后,朝廷会根据其品级、功劳和生前受重用的程度,赠予相应的助葬物品和钱帛等,并对官员家属及其后代进行优恤。  相似文献   

5.
北魏时期的贫富分化及其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富差距明显是北魏一朝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现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北魏制度转型过程中的诸多缺陷所致,如北魏初期内重外轻的财政体系,官吏无俸禄以及太和八年班俸后的“计户给俸”制等等都导致财富分配不均、官员经商和贪污成风,从而造成社会财富高度集中,贫富差距加大,最终导致北魏社会危机。北魏的灭亡并非全面汉化,实质上是贫富差距所引起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晚清财政窘迫,文官俸禄遭到大幅削减,俸制体系名存实亡,以致陋规盛行,严重腐蚀清统治基础。清末"新政",对文官俸制进行改革,但囿于财政困难,官僚集团内部政令不一,俸制改革走向失败。但是俸制改革中体现的高薪养廉、晋级加俸、实行激励机制等原则和措施,体现出清末俸制体系向近代俸制的初步转型。  相似文献   

7.
雍正朝在完善官员问责与处分制度的同时,设定的处分类别主要有罚俸、降级、革职等三种,其后围绕着罚俸、降级、革职,设定了具体的罚俸时间、降调层级。除了这些主要的处分类别之外,为了灵活地对官员进行问责,并施以处分,又设定了几种相关的处分类别。如围绕着俸禄形成的降俸、住俸、停俸:围绕着降级形成的降职与降衔;围绕着革职形成的革去职衔、勒令休致等,为合理有效地处分官员提供了多种处分方式,体现了它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出租是清朝处置右卫八旗驻防空闲营房的主要手段,其房租收入构成了右卫八旗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负担了右卫官兵除俸禄外的绝大多数开支,主要有公费支出、抵充兵饷、购买驼马、杂项支出四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右卫八旗驻防营房租银支出的分析,反映右卫八旗驻防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京官穷,是古代官场的一个永恒主题,大家说也说不完。其实,京官穷,大官不在此列,权大,自然金多,想不要都困难。穷的,只是那些小京官。所谓京曹,即中央政府各个衙门里的属员,无权无勇,人数众多,一般来说很闲,但却没钱,他们甚至比不上那些经手琐事的胥吏,由于有公务经手,在手续上就可以卡点油水出来。这种状况,在官吏分途而官员的俸禄又出奇低的明清两代,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政府不但给政府官员们提供了较好的俸禄薪酬待遇体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政府官员通过较为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赚取俸禄外收入,保证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出了唐朝政府对政府官员工作、生活上的人性化管理和规定.  相似文献   

11.
唐代官员从地域上可划分为两种 :在唐都长安任职者称为京官 ;在各地做官者称外官。唐代前期 ,人们都“重内官 ,轻外职”[1] (P6570 ) ,“英贤出入 ,皆薄其外任 ,虽雄藩大府 ,由中朝冗员而授 ,时以为左迁。”[2 ] (P3 3 ) 安史乱后 ,却出现了“方镇既重 ,故少召还者”[3 ] (P5177) ,官员“恳求外任”[4 ] (P4 12 7) 的现象。人们择官理念的这一变化与官俸的厚薄变化大有关系。唐代官吏从政府那里领取的俸禄有三项 :授田 (土地 )、赐禄 (实物 )、俸料 (钱币 )。按规定 ,唐代官吏所得的土地是职分田 ,一品 12顷 ,二品 10顷 ,三品 9顷 ,四品 7…  相似文献   

12.
清朝八旗武职养廉银两,作为八旗武官正俸收入的一种补充,照文职养廉例支,其养廉银额是正俸银两的数倍之多.由于八旗武职事务繁简不同,所得养廉银两也有多寡的差异.清朝统治者希望用养廉银两笼络八旗武官,避免八旗官员的腐败,以保证有效地控制旗营.  相似文献   

13.
明弘治时期对藩王赏赐数量之大,是前几朝所罕见的.赏赐的内容大体上有土地、盐引、课钞、之国费用及王府修建费用等.这些活动导致了国家财政收入被大量侵夺.针对藩王赏赐产生的财政问题,明廷想出一些办法和措施给予补救,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措施收效不大,藩王赏赐的后果已是积重难返.因此,弘治时期是明代国家财政状况恶化的重要转折点.藩王赏赐活动带来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尤其是财政问题,是国家隐患和社会危机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弘治中兴"的说法实际上很难成立.  相似文献   

14.
南朝时,地方官吏收入较为丰厚,为此,不少京官以家贫为由要求出任地方官,在离任或请假返乡时则会带回或多或少的还资。由于制度的不完善,除了俸禄之外,官吏还通过各种方式获取财富。有的官吏比较清廉,而有的官吏专以营蓄财物为业,结果造成了官吏还资数额差距较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清朝实行官员低俸给和重外轻内的俸制标准.晚清特别是甲午战后,京职文官俸银、禄米以多种形式遭到削减,以至于文官俸制体系有名无实,陋规收入成为晚清官员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固然受制于晚清财政之窘迫,但也反映了清王朝俸制体系的僵化.低俸给与陋规盛行,导致吏治日益腐败,也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宗时期的官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宗时期,百官官俸,主要有职田、禄米、俸钱三种形式。职田、禄米依武德之制,变化不大。俸钱是代宗时官吏 收入的主要形式,大历之制,主要是对俸钱进行改革。对唐朝前后期俸禄起了承上启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西夏将储存物资的场所皆称库,有畜库、粮库、钱库、物库几大类。各库物资主要用于再生产、国内外贸易、供给军需、济荒振恤、兴修城堡渠道、构筑王陵寺院、翻印佛经、官吏俸禄、行政开支、各种赏赐以及皇室贵族消费。库有十分严密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从侧面反映出西夏粮食短缺,国家对利润丰厚的酿酒、盐铁业实行专营,官商在国内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8.
节日赏赐是明代皇帝施行赏赐这一统治手段的重要部分,赏赐的主要对象是百官、在外皇族、公侯伯、国子监师生、朝贺使节、在京军民等,赏赐的内容包括钱钞银两、布料成衣、宴会饮食、节假、节令物品和御制诗.明代皇帝的节日赏赐活动起到了巩固君臣感情、宣慰外使的作用,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客观上也加重了人民负担.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999年在河北省隆化县西北的鸽子洞中发现的元代官吏放支俸禄文书进行了考释,认为该文书是元至正末年某官吏为乞放支六月份官吏俸钞的申状草稿。并进一步指出,该文书提供了元末官员申请放支官俸的具体实例,为研究元末财政状况、揭示窖藏主人身份以及元代文书编号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明朝初年,为了稳定辽东边疆,决策者推行一系列有关的政策,吸引北部少数民族南下定居是其中之一.这个政策开始于洪武年间,经过永乐时期的发展和完善,逐渐体系化和制度化,它具体包括对少数民族各部落的招谕;供给南下定居者基本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保留官职并永远承袭;发给相当数量的俸禄;有到京师朝贡的特权;来去自由;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等等.到天顺年间,这个政策基本上停止执行,但有些制度如官职承袭、享受俸禄、专门管理等等还在延续,直到明朝灭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