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清福州通贤龚氏家族由一迁居他乡的普通家族,成为闽都闻名的循良世家、藏书世家、文化世家,靠的是龚氏"孝友忠厚相传"的家风和子孙恪守修谱、刻书、著述、藏书的家学传统。  相似文献   

2.
桐城桂林方氏家族是明清时期江南名门望族,历代族人以订立"家法"、书写"家训"等方式教育家族子弟,为家族仕宦确立刚正清廉的品格律条,由此培育、传承优良家风,以维系家族的绵延久远和兴旺发达。方氏家法、家训积淀衍化为方氏家族优良的家风,世代传承,使得家族侧身名门望族之列。  相似文献   

3.
颜氏家族自颜回以降,相继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人才。这与颜氏家族优良的、传统的家风与学风是分不开的。颜氏家族的家风可以概括为好学、尚德、孝悌、淡泊四个方面,其学风可以概括为经世致用、积累相传。研究颜氏家族家风与学风,可以昭示后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乡贤精神是本地域历代明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家族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教育是文化传承的手段,家族教育在乡贤精神传承中独具优势。荣氏家族是江南望族,在发展家族事业的同时致力家乡建设。读书习礼,帮贫助学,贾而兼儒的良好家风,使荣氏尽社会责任;创办族学,培养实才,建立图书馆,使荣氏致力公益,泽被乡里。荣氏家族教育对乡贤精神的传承,对加强乡村家庭德育,形成良好文明家风,助推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弘扬传统乡贤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桐城扶风马氏家族各代对家风传承的重视及在家庭教育上的投入推动了其家族的兴旺。百年间马氏形成了以清白世守为主的优良家风,而家庭教育中祖辈的隔代教育,母辈的严厉督学与淡泊教导及父辈创作的"示儿诗"更为家风的形成及人才的辈出打下基础。探讨马氏家族的家风与家庭教育,将为我们当下更好地进行家庭建设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貌,以隐性的意识形态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从自身家庭的角度上说,有利于家族和睦;从国家社会的角度上来说,有利于治国安邦。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优秀家风正在日益消减,被人们漠视,分析当代中国家风之忧患,有利于更好地树立家风意识和理念,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任继愈是当代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历史学家,学术成就卓越突出,言行美德风范高标。考察其平原任氏家族族谱就得出其成就来自家族优良的家风家训。平原任氏家族是明清民国时期德州区域兴起的重要文化家族,其家族编修的任氏族谱续编五次,收录了历史画像、历代族谱序集、先祖传略、凡例、平原任氏名器谱、圣旨集录、平原县志节选等史料内容。任氏族谱格式体例创新、族谱内容完整、定期编修,具有保存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优良家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讲好中国家风故事,有助于弘扬优良家风、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以家文化为切入点探源和理解中国文明,以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为重要基点推进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包括中国传统家风故事、红色家风故事、新时代家风故事等在内的丰富资源,坚持以真切的事实说服人、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透彻的道理影响人,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优良家风支撑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好地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9.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和形成的文化和道德氛围,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对良好家风的弘扬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弘扬。女性在培育和弘扬优良家风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此。女性要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0.
●中史系萧华荣出版近著《华丽家族—两晋南朝陈郡谢氏传奇》(三联书店 17.9万字) 本书探讨谢氏家风与山水诗形成的关系。家风即家族精神文化传统。两晋南朝,家族如林,家风各异。作者认为谢氏家风为“雅道相承”,包括世世代代心仪庄老、企慕朝隐、悦怡山水、讲究风神、爱好文学数端,山水诗正是此种风气的产儿,故有谢混、谢灵运、谢脁挺生其间,卓然成为山水诗初创时期的三个里程碑。书中所涉人逾十代,年近三百,而考证严谨,无悖于史实者。谢灵运称“家传以申世模”,此书正为谢氏“家传”,标以“传奇”乃出版社出于两个效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崇文特征逐渐明显.特别是明清以来,各大家族都重视家庭教育的发展与传承.家训作为家族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家族的风气、文化和脉络至关重要.本文以典型的江南文化家族无锡堠山钱氏为例,论述钱氏家训对其家学、家风和家脉的作用,并辅以江南其他大家族的家训为证,阐释家训对于江南家族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明代是科举高度繁荣的时代,诞生了众多父子相继、兄弟联捷的科举家族.苏州太仓的王锡爵家族正是其中佼佼者,并形成了不攀附权贵、清白正直的优良家风.目前学界已经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家教对科举家族的发展延续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王氏家族家风家教的具体分析,发现其家庭教育中蕴含了以身作则、平等交流和自立自强等理念,并因此在科举上大获成...  相似文献   

13.
宋代福建同安苏氏家族出现五世十人登科的盛况,并非偶然现象,这与苏氏家族非常重视提供良好的科考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科举教育不可分离。文学和天文历法学作为家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苏氏家族重视培养文学创作能力的文学教育。与对科学的热爱所采取的科技教育关系密切。而安邦匡朝、忠君爱民与父母在世尽职赡养、父母过世则尽丧礼的道德教育。对苏氏家族忠、孝家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代同安苏氏家族文化传统的形成,离不开家族教育.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传承;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家风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细胞。那么,我们的家长又如何在现代家庭教育中传承良好的家风呢?本期我们走进杭州市刀茅巷小学,听家长们分享他们在家庭教育中传承良好家风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地域和家族视野中展开清代江南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域与家族视野中展开对文学的研究,是文学研究的新路经、新方法。作家创作往往受其“文化根性”的影响,而“文化根性”的形成,不但与国家意识形态和道德文明在地化影响有关,也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有关,与地方民情习尚有关。家族同样也与“文化根性”相系,家族的家风、家学、家脉对作家创作具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地域和家族对文学的影响在江南表现得相当突出,可以说“江南”是文学研究中特具典型意义的地域文化、家族文化样本。  相似文献   

16.
家风是一种历经文化传承和沉淀而形成的精神尺度,它不仅是一个家庭或是家族的声誉文明建设,更是影响着整个民族的道德精神的传承。本文分别从为什么要融入、怎样融入、怎样保证融入效果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家风是一个家族价值观代代传承的一种体现,是塑造个人品德、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源泉。良好的家风建设是遏制腐败的重要因素,领导干部应在家庭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重视家庭教育和家风塑造,以家风建设的成效促进廉洁从政。  相似文献   

18.
湖北有众多的祠堂,以其高雅的建筑和在此进行的家族活动,教化人们遵守道德,追求人生理想;其中记录的家谱、家训对家族成员起到了教化作用。此文列举了湖北五个有代表性的祠堂,透过其深厚的历史背景,彰显出了优秀家风,值得认真研究,以发扬光大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今天文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家风和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好的家风家训,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本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将家风家训教学融入校园生活、课堂教学、课外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党员干部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好的家风是廉政之源,是反映党风、社风建设的重要“窗口”,强化廉政建设,是推动党风、政风、民风的重要助力。党员干部家风不正祸国殃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党员干部放松了党性修养、法纪素养缺失、忽视或轻视家风建设、贪腐等错误思想的侵蚀等。建设好党员干部家风,一要做表率,注重“修己身”;二要立家规,管好“家里人”;三要学习先进模范,弘扬“崇德、向善”的优良家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