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几个基本概念 1、版权 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这些权利包括人身权利(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经济权利)。广义的版权还包括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我们写稿、投稿,还会遇到一个版权问题。 所谓版权也称著作权。版权是基于创作智力作品而产生的一种民事权利。它主要指作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其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某种权利。这一权利不是在作品发表后产生的,即使作品没有发表,甚至刚刚写了一半,法律也不准他人抄袭。 版权的内容,包括精神权利(亦称人身权)和经济权利(亦称财产权)。精神权利主要指发表作品、在作品上署名、要求确认作者身份、保护作品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版权穷竭制度是为了协调版权人的权利与作品以及作品复制件所有人的物权的平衡,该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时版权穷竭制度的空间效力应受到地域性原则的限制,同时对于影视作品、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出租权和出借权以及网络作品,均不适用权利穷竭。在版权贸易中,可承认精神权利的部分穷竭。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版权理论上还是在版权保护的实践中,版权起始点的确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版权起始点呢?版权起始点就是版权权利产生的时刻,即版权权利生成或确定的法定界点。版权是联系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利用而产生的,而作品是作者创作活动的结果。一般说来,是否属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范畴,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可复制的物质表现形式,决定一物是否  相似文献   

5.
罗紫初 《出版科学》2001,(4):67-68,66
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作品出版者依法拥有的占有、处理和使用自己作品的专有权利。这种权利由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利两大部分构成。版权贸易,指通过作品版权中经济权利的转让而获取相应经济收入的交易活动。  相似文献   

6.
版权版权(Copyright)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这是对版权的狭义理解。版权在大陆法系国家被称为作者权(Author’sright)。在日本等国,被称为著作权。版权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提法,现在已被有关国际公约和许多国家采用。我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六条规定“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版权从广义上理解,不仅包括作品的作者依法享有的权利,还包括作品的传播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后者又被称为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我国《著作权法》中将这种权利称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在欧洲大陆法…  相似文献   

7.
数字技术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其广泛普及,为作品的快速广泛传播带来了很大便利,但同时也对传统版权制度提出了挑战。网络环境下,版权主体、版权客体、版权的权利内容、版权权利的限制和例外、版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侵权及其法律救济,以及邻接权的保护等等,都要依据作品的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特殊性而重新加以研究和界定,其中,关于网络版权的权利内容是问题的核心。一、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立法概况2000年以来,为了有效应对互联网络迅速发展所带来的作品传播秩序问题,我国通过修订国家基本法、颁布新的司法解释和规定等,进一步完善了网络版权…  相似文献   

8.
王辉 《中国出版》2012,(5):67-69
通常所说的版权,也就是著作权,其主要内容是指作者对特定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对文学、艺术、科学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以及全面支配该作品并享受其利益的财产权。网络版权,从严格意义上讲,并没有这个法律术语,一般是指著作权当中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作者及其他版权人在互联网中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1]当版权人的  相似文献   

9.
版权是一种什么权利,版权包括哪些内容,什么作品可以受到版权保护,谁可以享有版权,这些都是版权方面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版权保护的实践中,还有一个内容更复杂,更有实际意义,同时也更显重要的问题,这就是如何确定版权的归属。由于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作品的创作过程情况复杂,作者的情况和作者与他人之间的关系错综纷纭,因此,对于版权的归属,不仅要求法律尽可能有明确的规定,还常常需要根据特殊情况具体确定。总的讲,版权的归属可以从两方面确定:一是根据不同的作品确定,一是根据权利转移的方向确定。  相似文献   

10.
王素 《出版广角》2016,(15):60-62
从新闻媒体内部版权法律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新闻作品分成职务新闻作品、法人新闻作品和个人作品等类型。目前,在新闻媒体内部围绕新闻作品的性质界定、权利归属与行使等问题存在权利博弈和利益关系失衡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调整新闻版权制度、合理发挥契约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白木  子荫 《电子出版》2004,(3):11-15
版权,在我国也叫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依法对自己创作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享有的某些专有权利。广义的版权,还包括图书出版者、艺术表演者、音像制作者、广播电视组织的权利。版权产业,指与复制、发行、传播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有关的行业和收集、储存与提供信息的信息产业。作为一种激励手段,现代版权制度推动了西方社会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随着  相似文献   

12.
版权(Copyright),又称著作权,是作者基于创作作品而产生的一种民事权利。在我国版权保护和著译活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图书编辑强化版权意识,目的在于知法、用法、守法,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著作权人(包括作者)和出版社的合法权益,同时也避免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一般来说,图书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以下版权问题:一、保护作者的人身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精神权利)和财产权(经济权利)。其中,作者的人身权具体包括以下权利:一是发表权。它是指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发表和如何发表的权利。例如,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表;是全…  相似文献   

13.
版权的限制     
版权是专有的,但不是绝对的。如果版权不是专有的,他人使用作品可以不经授权,不付报酬,作者和其他版权所有者的权利还有什么保障?如果版权不受任何限制,就会限制作品的使用传播。作品是作者的智力创作成果,也是社会的财富。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如果作品的任何使用都必须取得授权并支付报酬,事实上往往是做不到的,或者由于使用传播无利可  相似文献   

14.
李明发  杜健 《图书馆》2015,(1):12-17
版权的产生、发展与技术变革具有密切关联,技术变革既推动版权发展,也给其带来挑战。云计算技术下作品传播利用的新特点使版权陷入困境。作为一种路径选择,替代版权模式难以落地生根,版权仍是调整作品传播利用关系的最优制度安排,通过调整版权专有权、规范数字权利管理、协调合理使用与技术措施、引入反垄断条款,可实现版权平滑过渡。知识共享模式合理运行可激发版权内生动力,共同致力于知识朝向自由共享的公共利益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版权纠纷案件逐渐增多,这个问题正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我国在建立现代版权制度方面起步较晚,目前尚无版权法,人们的版权观念十分淡薄,对内对外版权关系比较混乱。不用说一般公众,就是经常要与版权打交道的一些编辑出版人员,甚至对出版社究竟是否享有版权、版权指的是何种权利等有关问题的认识,也是若明若暗。有的同志认为,版权就是指书号、定价、印数、出版年月、作者姓名等版本记录页的简称;有的同志看来,版权就是出版权,出版权就是我们出版社的权利,以致常常出现随意大量改动作者作品,  相似文献   

16.
郝婷 《中国出版》2017,(16):46-49
基于IP改编的跨媒介传播作品的主要特征是粉丝社群、版权独占性和衍生价值,从跨媒介传播作品特许经营现状来看,其版权授权的流程机制包括了确权、集权、售权、用权和督权五大环节,跨媒介传播作品版权授权面临的困境包括了版权确权难度大、权利归属错综复杂、市场交易不规范、价值评估机制尚缺乏、二次改编侵权突出、衍生品授权凌乱、权利监管乏力、侵权盗版严重以及授权许可契约制度不健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权利客体的无形性决定了版权~([1])人对其权利和作品采取虚拟占有的形式。我国法律规定版权自动产生,承认著作财产权可自由转让,但却缺乏权利产生和变动的公示制度的相关规定。这种制度难免导致版权的权属争议、"一权多卖"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版权交易障碍,影响版权产业的发展。本文从比较法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物权公示理论和版权的自身特点,对完善我国版权公示制度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亚洲7国10个顶级图书馆网站,围绕受保护的作品类型、版权归属及权利声明、用户使用权限、外部链接免责声明、技术保护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政策六个方面,对其版权政策进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直陈其得失,并指出图书馆网站版权政策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版权制度下的“孤儿作品”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孤儿作品"(orphan work)是指享有版权但很难、甚至不能找到其版权主体的作品,它引起两个核心问题,即权利清算与责任承担,二者紧密相连.在国际上, "合理的勤勉寻找"和"合理补偿"成为多数人支持的解决问题的原则.依照我国法律,真正的孤儿作品的版权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其中没有规定孤儿作品的认定程序,也没有规定权利人复出的表见性孤儿作品的版权清偿与责任承担.建议进行必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20.
版权与出版     
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性权、修改权、收回权等精神权利,以及授权或禁止他人以出版、复制、录制、表演、广播、展览、摄制影片等形式使用作品,并因他人使用而获得报酬的经济权利。版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它由民法和版权法确认和保护。出版是经过编排、加工,以书刊、音像制品等形式生产作品复制品的过程。它积累和传播科学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出版是传播作品最古老的方式,在现有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