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5月的北京春光明媚,英国累斯特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国际传播学协会主席詹姆斯·霍洛伦教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的第一位英国访问学者,从5月12日到21日应邀来人大进行友好访问和讲学活动,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接待。霍洛伦教授为人大新闻系的教员、研究生以及部分本科高年级学生做了三次学术报告,讲授了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西方(主要是西欧)传播学研究的概况和基本理论,以及地对西方传播学的一些看法。他还同新闻系主任何梓华副教授就进一步加强两校学术交流,以及中国传播学者与国际传播学协会合作等事宜进行了商谈。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我随江苏省新闻文化考察团赴英国、瑞典并经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重点访问、考察了英国、瑞典两国主要新闻媒体以及新闻传播业总体发展现状、新闻媒体市场运作规律、网络媒体发展趋势,与英国BBC和  相似文献   

3.
7月3日、5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行了“华人社会的传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主持人浸会大学校长吴清辉教授介绍 ,此次研讨会是历届规模最大的一次 ,来自中国四地 (大陆、香港、台湾、澳门 )以及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国大学近200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提交论文130多篇 ,主题演讲46场。这次传播学研讨会 ,主题涉及从传播学原理到第四媒体的兴起等方方面面 ,兼容并蓄 ,其中特别引人关注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海峡两岸新闻交流本文作者以新民晚报多年来与台湾媒体合作交流的事实 ,引用大量数据 ,强调两岸新闻交流推动了两岸的交…  相似文献   

4.
应日本大众传播学会和上智大学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访日考察团一行4人,于1991年10月15日至11月14日对日本进行了访问。除访问新闻机构外,代表团与日本的大众传播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交流,访问了设有传播学或社会情报学课程的8所大学和日本新闻协会研究所,参加了3个与传播学有关的大型学术会议。日本大众传播学会还专门邀请考察团未能访问的其他大学的一流学者,与考察团座谈了一整天。这些学术交流和得到的许多资料,使考察团获得了关于日本大众传播学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较为清晰的印象。由于我们受接触的资料的局限,本文在论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刊登在今年第四期《视听界》上的《捕捉新闻灵感十法》(以下简称“十法”)介绍了作者发稿的一些体会。其中“一般不需要客观存在的事实,而只需符合事实的客观性理由”的“异想天开”法,所指的其实不是新闻。假若新闻灵感真的不需要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那不知会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奇怪“新闻”来。但我相信,这只是作者概念上的误用,那么其余与新闻发稿有关的若干“法”呢,也颇有可推敲之处。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教育体制最为完备与发达的国家,其高校的新闻教育正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新闻教育模式和世界传媒动向。中国传媒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参与全球竞争,须对美国的新闻教育有更多的了解。笔者在美国美利坚大学学习半年,近距离观察美国新闻教育,形成了一些粗浅的认知,希望对我国的新闻教育有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闻人才如何培养才能适合当今新闻工作的需要?才能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要求?这是我国新闻教育面临的一大课题。 1988年初,我应美国新闻署的邀请,赴美考察访问了一个月,先后走访了七所大学的新闻院系、八家新闻报道单位和五个新闻研究机构。10月间,我又应法国外交部的邀请赴法考察,访问了两所新闻学校和三家新闻报道单位。这两次出访,使我有机会对中美法三国新闻教育进行一些比较,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总的来说,美国新闻教育比较发达,许多大学都设有新闻院系,既有本科生,又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学生的层次上,我国的情况同美国相似,特别是近些年来,我  相似文献   

8.
新闻发布是政府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6月,我随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考察团访问了欧洲三国--英国、德国、瑞士,通过考察三国政府教育机构以及著名高校的相关情况,对于欧洲国家新闻发布的专业化运作及规范化管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获得4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我面前摆着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趟过新闻那条河》。我奉劝年轻的新闻记者读一读这本书,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即使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界领导干部也不妨看一看这本书,知道我国基层新闻界隐藏着多么可敬可爱的人物。这本书的作者周克冰,我以往并不相识。从什么时候起,我看到一张新闻业务小报《新闻桥》(四开四版半月刊)。这刊物上面每期都有一篇周克冰同志的两千来字的文章,首先是它清新活泼的文笔吸引了我,读起来如泉水般清澈。文章往往从一个小问题着手,从一个缺口插进去,引发出许多有趣的事实和议论,从小看大,作者从一个小问题阐发了一…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日本,不仅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新闻大国,这已为世人所公认.它的报纸总发行量现已超过6,000万份,仅次于苏、美,占世界第三位.而报纸总是由人来办的,那么,可以断定它的新闻教育也很发达吧?是的,短短几十年来,随着日本新闻事业和新闻研究的迅速发展,新闻教育也得到了较大的普及和提高.日本新闻教育的新芽初发,可追溯到六十年前,即1920年,当时,有一个三田新闻学会开始在大学里举办一些新闻讲座.而正式的大学教育机构产生于1929年,即由小野秀雄在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内创立了新闻研究室(现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前身),在开展研究的同时,以  相似文献   

11.
丁汉青 《青年记者》2006,(23):21-23
《卫报》对英国高校的年度排名历来被学生作为选报学校的必备参考。威斯敏斯特大学2006年在媒介研究、传播和图书馆学科领域内名列第四;2005年在媒介研究领域内名列第六。威斯敏斯特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系隶属该校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与国内相比,以威斯敏斯特大学为例的英国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存在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应德国、法国及英国媒体同行的邀请,于2003年1月组织报业考察团,赴德、法、英等国,对报业信息化发展及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欧洲大报的信息化进程、现状、发展以及欧洲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加强国际报业信息技术应用交流与合作,更好地为“十五”期间报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及实施服务。考察团成员由《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珠海特区报》、《金融时报》和《吴江日报》等多家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或技术部门负责人组成,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副秘书长辛乘胜担任考察团团长。考察团先后走访了多个城市,对欧洲报业的总体状况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对德国的《法兰克福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和英国的《泰晤士报》(The Times)做了重点访问,圆满完成了考察任务。  相似文献   

13.
西方各国的新闻教育体制,因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特别是新闻业传统的不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其中美国、英国和法国作为三个新闻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新闻教育和培训就有一定的差异。下面,我们分别作一介绍: 美国:最庞大的学院式教育体制 从历史上看,美国十分重视新闻事业,并认为新闻记者是真理的监督者、记录者和捍卫者,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在美国的民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美国的新闻教育开展得较早,也很普及,相应具备了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和最强大的新闻教育体系。美国新闻教育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美国的密苏里大学、密执安大学就创办了专门的新闻系。目前,全美国大约有300个院校开设了新闻系并进行新闻教育;每年约有近一万人报考新闻学或大众传播学专业;每年约有2000余名新闻和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其毕业生中约有一半的人可以找到与新闻有关的工作。美国的新闻教育课程设置,较好地把新闻课程与大众传播课程结合在一起。大众传播学兴起于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英国新闻教育以学徒制为主,具有明显的职业训练特色。这点很多学者都有提及,例如李瞻的《世界新闻史》,郭庆光《多角度审视传播学(访谈)》等。90年代后,英国大学的新闻教育主体地位日渐确立,但是起步晚,而且未完全摆脱学徒制的影响,即使在大学的学术氛围下,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新闻和新闻价值定义问题——与陈瑞苗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了《新闻大学》上期发表的陈瑞苗同志的文章——《关于新闻若干问题的哲学思考》,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提出商榷。陈文中“对新闻价值的哲学思考”一段,涉及到新闻和新闻价值的定义问题,我想谈谈由此“思考”引起的思考。首先是新闻的定义问题,陈文列举了现在见之于一些论著中的四种表述:1、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2、“新闻就是及时公开传播的非指令性信息”  相似文献   

16.
赵雅文  何村 《新闻界》2005,(3):59-6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新闻教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新闻人才,为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成绩不可低估。但近年来,一些大学都十分看好新闻传播业,竞相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系),不仅综合大学开办,理工科大学和专业性学院也办,特别是一些地方大学,更是首当其冲,在高校中形成了开办新闻院(系)的热潮。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有新闻传播学学科及专业的共300余家。一时间,招生数量急剧扩大,  相似文献   

17.
岁末年初,作为新闻出版总署"英国编辑业务与版权贸易交流考察团"的一员,我采访了此次交流考察英方课程的主讲老师、英国斯特林大学出版系主任德鲁教授,安德鲁教授虽然华发满头,却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所探讨的问题对中国出版颇有启发.  相似文献   

18.
新闻事实:内涵与外延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媒体新闻传播理念的更新和新闻传播技术的改进,新闻事实在内涵与外延上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有了新的界定。新闻事实既包括最近发生的新闻事实,也包括曾经发生的新闻事实、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可能发生的新闻事实,还包括一些没有发生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9.
郝慧丽同志:大作拜读。新闻学研究生关心现实的新闻理论研讨,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很高兴和你交换一些看法,供你参考。大约是八十年代中期,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林帆教授提出“新闻是‘事学’”这样一个论题。今年他又在《新闻大学》夏季刊上发表了《新闻即史》的文章,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尊意如何?我是很赞成的。关于新闻的定义,从目前来看似乎还很难统一。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少不了“事实”,都离不开“事实”,都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那么,什么是事实?有个叫彭漪涟的哲学家,给事实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事实是人们对“呈现于感…  相似文献   

20.
刘媛媛 《传媒》2016,(17):96-96
英语新闻听力是大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也一直是历年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最容易出错的一部分。如何对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程教育进行深化改革,提高英语新闻听力的考试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的重要课题。由华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何高大教授和广东金融学院甘容辉老师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的《大学英语新闻听力教程》一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该书参照全国大学四、六级考试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四级考试听力试题样题编写,精选最新、最热门的话题,遵循英语新闻听力教与学的规律,总结并关注英语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特点,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学习与考试三个层次的需求而编写,为大学英语新闻听力课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专业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