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水民歌中的比兴艺术丰富多彩,在整个艺术表现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用极为广泛。比兴或触景生情借物寓事;或用神奇的想象予以夸张对比;或巧妙安排比兴句子之间相互结构和意象构成展示铺陈;或根据歌中主题营造某种特有环境及意境予以表现等。均能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自然生动的形象、精巧多变的形式来描绘出各种亲切感人的画面,用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形成了其鲜明的比兴艺术特征,丰富了六盘水民歌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2.
东方悟性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会意性—不可离析性;悟性思维的形成是:作为基因的《周易》—“六艺”—“比兴”;这种悟性思维对我国诗歌、长篇小说和写意画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毛诗派对诗学“六义”的重新整合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而比兴是中国诗学最基本的范畴 ,也是毛诗派诗学“六义”中重要的两项。通过对毛诗派在对“六义”重整过程中开掘出的比兴新义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律和中国文学走上纯粹诗学化道路之由  相似文献   

4.
盛唐是我国占代诗歌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王维、孟浩然即为当时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交谊笃厚,情趣相投,均为儒、释、道三教合一论者。在艺术渊源,皆“追逼陶谢”,融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浑成和谢灵运山水诗的精工于一炉;在艺术风格上,皆自然冲和,清新淡雅,兼诗情画意之美,擅写意传神之妙;在体裁上,皆为五言名家;故文学史上每以“王孟”并称。纪昀在《瀛奎律髓刊误》中去:“王、孟诗大段相近,而体格又自微别。”其相近处,前人论述颇丰,其微别处,至今少有言  相似文献   

5.
从对《关睢》传的分析入手,对毛诗派的比兴观念进行“现象还原”,整理出经毛诗派整合过的“六义”比兴的具体样态。从对毛诗派传诗方法内在矛盾的揭露入手,探究了毛诗派对比兴进行如此整合的必然性。在中国文学思想发展流程中,估价了毛诗派比兴整合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孔孚的山水诗既继承了中国山水诗传统的古典美,又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美,达到了情与景合、意与象通的艺术化境。其造境艺术的突出特点在纯净淡美,简远高逸,隐秘空灵,谐趣灵异,具有独到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7.
夏云 《职大学报》2007,(4):87-88
绘画美是王维山水诗的最高艺术成就。本文从构图美、形象美、色彩美、意境美四个方面探析了王维山水诗的绘画美是以怎样的绘画手法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永明时期是诗歌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永明体的提出为诗歌的健康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体现出不同于前代诗歌的新特点。谢朓、沈约秉承了前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尝试新的艺术技巧,拓展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刻画景物工丽细致以及超越前代的新变等。他们的山水诗集中体现了永明体山水诗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山水诗发展到唐代,掀起了一个高潮。以王、孟为首的诗坛大家,彼此呼应,群星闪耀,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的山水田园诗派,与当时诗坛的边塞诗派形成鼎足之势,一时波澜壮阔,好不热闹。 继谢灵运之后,在唐代最杰出的山水诗人,当然首推盛唐时期被后人景仰的“诗佛”王维。他的山水诗,比之谢灵运,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向前迈进了一步。谢灵运的笔下,还只是把山水当做一个倾诉对象,而王维则把山水当成知己,俨然将山水看做是相见恨晚的朋友。当然,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反映,王维的山水诗,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化的生活情趣、高妙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山水卓绝的感觉有关。  相似文献   

10.
诗人在创作时会将丰富的意象融入作品中,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象征,同一意象在不同诗歌中的象征也有所不同,在诸多意象当中,飞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一种。诗人可以利用飞鸟言志,利用飞鸟衬情,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怀充分展现出来。在诗词中利用飞鸟意象可以衬托诗词的美,表达诗人的情怀。本文将对唐诗宋词中的飞鸟意象进行解读,通过飞鸟意象的解读辅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唐诗宋词的意境,从而感受唐诗宋词中的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我国盆景领域首次提出景眼一说。文中点出了贺淦荪盆艺作品的景眼,并对其几个获奖的主要盆艺作品的景眼进行了分析,这些"只一字,尽得风流"的盆艺作品,容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视性为一体,奠定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大家风范。  相似文献   

12.
"作画贵有古意"是元代赵孟頫针对南宋末流院体画过于精丽巧密、脱离现实、绘画衰退等现象提出的一种艺术观点,并在其艺术创作中予以实践.对于这一理论,历来褒贬不一.其实,赵孟頫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复古者,他所谓"师古"就是掌握传统技法;而"师造化"则是反映现实.对现今的艺术家而言在创作中弘扬"古意"说对创作出好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宾虹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家,他的山水画以明人为基,上窥宋元,取法百家,晚年变法,以浑厚华滋的画风成为中国当代山水画独特的笔墨范式,其卓越的人格风范与艺术成就,对本世纪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谢朓的山水诗,体现了与大自然一往情深的对话,时时悄然微露轩举之风姿,不仅警绝动人,而且时含灵心妙悟,实践了他的“壮思奋飞,冲情云上”的审美追求.这在他精心经营被称为“独步千古”的发端上最为显见卓出一起首便浸入境界,创出氛围,无论视点的凝聚,景情的交互渗透,时空的选择,还是上下句的布列,语言的运用,大多形成风格多样的特征,而被推许为“一大法门”,单从对唐人影响之普遍看,凌凌乎逸出魏晋六朝诸家之上.  相似文献   

15.
“境界说”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境界分为物境、意境、情境三种。在山水画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三种境界的偏重不同,从重物境一意境一情境是一个动态流程。当今社会是重“情境”的时期,当代山水画家为表现“情境”在“图式”方面做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扩展了山水画的审美领域,彰显出画家自我情境及绘画风格。  相似文献   

16.
艺术创作离不开生活,艺术形象离不开生活,艺术语言亦离不开生活。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景观本身瞬息万变的无限丰富性,风景写生的过程,也就是体验自然、感受自然、充分发挥自我个性的过程,也是陶冶高尚情操、培养美的眼光、充分认识和感知事物、提高绘画技巧的全过程。对于艺术工作者提高绘画能力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何逊、阴铿作为南朝梁陈时期重要的山水诗人,相比于谢灵运、谢眺、江淹等诗人,二人的山水诗中,景因情显得更加形象,情因景显得更加感人,情与景的关系更为和谐统一,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19.
王维诗歌的艺术思维和创作都深受禅宗的影响 ,他不仅在诗中灵活地运用佛典 ,而且还善于用佛禅特有的时间和空间意念去感受现实世界 ,并以此去创造一种极富有宗教意趣的精神宇宙和艺术宇宙。王维的诗性直觉和禅悟感发是相通的 ,他的山水田园诗的意境 ,就是利用这种相通所创造的另一种宇宙  相似文献   

20.
雷安德罗·埃利希利用熟悉的材料创造出陌生的艺术形象,形成观众可以参与其间的艺术空间,让观众参与创作,获得新奇的感受和亲身的体验。同时,其作品与一般艺术作品一样,也具有照亮生活的价值。他的创作富有创意,拓展了艺术表现和艺术感知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