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家庭在规模、结构、成员关系状况以及功能等方面发生相应变迁会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家庭密切关联并直接影响家庭功能的公共教育、大众媒介等领域发生相应的变革,对儿童发展与教育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人格、家庭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北京和西安1317名青少年孤独感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人格五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孤独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男生高于女生,高一年级高于其他年级;孤独感的年级差异主要由人格上的差异来解释;聚类分析表明,人格五因素和家庭功能均可分为三种类型,且不同人格类型和家庭功能类型的个体在孤独感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在家庭功能、人格、孤独感三者的关系中,人格与孤独感的关系更为密切,人格在家庭功能与孤独感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为监护人(或单亲)的教养方式、家庭缺失和家庭环境因素、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父母外出类型、外出时间、回家频率等因素,最后从研究结论和实践干预方面提出:建议单亲监护,留守儿童表现出的一些心理和行为问题不是他们特有的,应注重留守儿童发展性的研究和辍学留守儿童的研究.当然,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行为的家庭因素的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当代社会中儿童普遍存在的道德现状出发,分析家庭道德教育中的误区,提出创建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环境、注重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加强道德实践的三条建议,以促进儿童德性的养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理论分析等方法,解析了和谐家庭的内涵,论述了家庭体育对实现家庭成员的身心协调发展、促成家庭成员间的和睦平等、提升家庭成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促进家庭成员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旨在强调发展家庭体育对促进家庭和谐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了解美国家庭识字计划的发展历程、类型以及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与特点,有助于提高我们在促进教育起点平等方面的认识,自觉关注并在提高儿童识字水平与成人识字水平方面努力,对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与成人扫盲运动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儿童接受教育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儿童对世界的认识从家庭开始,家庭是美育的起点。家庭美育离不开父母的正确引导,艺术的美、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及父母情感、情操的美对孩子都有巨大的魅力,是美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山西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规模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在此,利用山西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地图法将山西省家庭规模县域差异清晰地表现出来,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方面阐述了产生此差异的原因,并对山西省未来的家庭规模趋势作出预测,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家庭规模的变化,从而促进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平稳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济宁学院160名学生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29份。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某些方面〔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家庭功能的某些方面(问题解决、情感介入、总的功能)与SCL—90症状自评量表某些因子(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家庭媒介素养教育实践中存在着以下问题:"保护主义"与"超越保护主义"理念时常交锋,使得教育实践停滞不前;在媒介对儿童的影响方面未能形成统一认识;缺乏家庭教育科学理论指导等.镜像神经元研究及其成果不但对家庭教育具有变革意义,而且启示我们,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中要深入挖掘媒介的教育功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使得现代脑科学研究的成果成为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家庭体育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 ,进行了家庭体育开展对奠定儿童终身体育基础的研究。结论表明 :实施家庭体育是培养儿童终身体育兴趣、爱好的最佳时期 ;是强身健体 ,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途径 ;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基础 ;对奠定儿童形成正确的终身体育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代教育已形成学校、家庭、社区密不可分的格局。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接受启蒙教育和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实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儿童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基本权利”的重要途径。“儿童参与”创建学习型家庭,从小接受终身教育理念,“社校互动”育人,家庭作为实践场所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探索,在社区教育中凸显特色和优势,在创建学习型社区中体现其内动力、创新力和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适龄的流动家庭学前儿童逐渐增多、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等是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主因。各地解决"入园难"的尝试值得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家庭体育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体育在现代生活的潮流中逐渐兴起,是一个应引起重视的体育角落。本文通过对1994—2005年有关家庭体育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总结,认为目前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概念界定不清晰、研究对象的不均衡、国外研究关注不够、家庭体育开展现状的比较研究较少、农村家庭体育的研究匮乏等问题。同时也对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家庭生态环境因素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及发展的影响。方法主要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54例视力残疾儿童和54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视力残疾儿童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组织性、独立性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的矛盾性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的结论是视力残疾儿童基本上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这种不良的家庭环境一方面是由于家长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心理了解不够和教育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儿童本身的视觉缺陷造成的,但它们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对视力残疾儿童的干预不仅要针对儿童的各种表现,更重要的是要改善家庭环境,这需要视力残疾儿童的家长付出比普通儿童家长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尽量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生活、学习环境,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家庭价值观念的差异,其根本是在于文化传承上的不同。在中美跨文化交际背景下比较双方家庭伦理观、教育观、婚姻观等家庭价值观的差异,展现各自优势与不足,对于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确立了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撑、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对家庭体育的重视、有利于激发儿童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有利于促进家庭体育的市场升级和服务转型。然而,我国家庭体育仍面临以下挑战:家庭体育环境基础薄弱,对儿童青少年体育支持不足;“家-校-社”沟通存在障碍,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数量供应不足;家庭体育锻炼的指导不足,服务质量亟待提升。基于上述问题导向,从优化家庭体育环境、强化“家-校-社”协同治理、保障场地设施供应、强化家庭体育指导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建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新模式;加强“家-校-社”协同联动机制,促进家庭体育的协同治理;补齐家庭体育锻炼场地设施短板,拓展体育锻炼空间;创新家庭体育锻炼指导形式,提高锻炼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培养流动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对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家庭系统则是培养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重要近环境。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和非参与式观察等方法,对4位社会情感能力较好的流动儿童的家庭系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发现其家庭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物理环境类似,具有简陋但整洁的“底色”;家庭活动频繁,同胞活动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且更加丰富;家庭关系亲密,亲子关系平等且同胞相互支持;赋予“希望”的家庭角色,是父母的“小苹果”和同胞的“亲密伙伴”。这些家庭系统的核心特征为从家庭养育环境建设的角度培养流动儿童社会情感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为了使经济复苏,我国提出了双循环政策,消费在这种双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鲜有学者研究女性及其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现阶段女性开始在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女性在家庭中的话语权提高,为探究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家庭消费中的影响,采用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女性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女性受教育程度显著促进消费,但是存在不同城市及家庭角色之间的差异,针对实证研究结果,提出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提升居民消费结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SID)被认为是与现代生活模式有关的一种"时代疾病",该病在学龄前及学龄儿童中发病率较高[1],国内大量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防治儿童SID的发生或发展。但通常在学校或康复机构所使用的感统器材一方面价格比较昂贵,另一方面对活动的空间及环境设计要求比较高,很难普及。本文则提出并初步探讨了以家庭生活用品为主要活动器械的家庭感觉统合训练概念和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