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萨特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当然,“自由观”在萨特“人学”里是一个核心部分,分析萨特自由观的实质及其内在的矛盾,能够充分地认识其自由的本质及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同其他存在主义者一。,萨特把人的问题。做存在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认为人的存在是最根本的存在,主张由人本身出发去理解人,去揭示世界。因此,他的哲学就是“人学”,然而,萨特所理解的人的存在,是孤立的个人的存在,又归结为非理性的纯粹意识活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去解决一切哲学问题。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和前题。在萨特由人的主观性,即纯意识出发的存在主义人学体系中,关于人的自我造就和个人自由的理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萨特认为,人最初只是作为纯粹的虚无而存在,人具有的各种具体特质和规…  相似文献   

3.
《萨特究研》(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是我国当前一本对萨特以至整个外国文学研究有一定影响的书,甚至对现代外国哲学的研究也有关连。《编选者序》(以下简称《序》)认为,萨特的哲学思想把人的存在归结为自由的选择和创造,充实了“人类存在的积极意义,不失为人生道路上一种可取的动力”。然后,以这种“自由选择”为主导,分析了萨特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从两个方面论述了萨特文学作品的进步意义:其一,萨特对世界荒诞的认识,反映了“哲学家对资本主义现实的不满”。其二,萨特的“他人即地狱”的观念是“对资本主义现实中丑恶的人与人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境遇剧不仅是萨特独创的一种文学样式,而且是其哲学的特殊载体。本文从境遇剧中体现出的萨特自由观的四个方面,即自由的本质、出现根源、实现途径及必然结果,全面分析了萨特的自由观。同时,指出了萨特自由观中蕴含的不自由因素,为辩证研究自由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以“自为”为哲学出发点,论证了本体性基础上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以及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虽然萨特的自由论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出了人的责任等一些具有价值的思想,但由于他的自由论是建立在根本错误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所以不能给人们科学的见解和指导,而只能是误导人们陶醉于极端个人主义和绝对自由化之中,使人陷入迷途。  相似文献   

6.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他提出人是绝对自由的,然而他的自由观又蕴含着"不自由"的一面。自由是不可选择的,自由总是一定处境的自由,他人的自由是个人自由的限制,自由要求必须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7.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揭示了一种超越时代自由的思想,这与保罗·萨特的思想十分相似,即人在根本上都是自由的,都是与生俱来且命定的。萨特认为人能够不断的选择子偶,且这种选择主要在五类具体境况中发生。然而,萨特境况中的自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充分解释该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由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该小说可以将艾米莉思想中的超前性充分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萨特的经典剧作《苍蝇》对于古希腊神话的改造入手,揭示40年代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对于早年"孤独的人"的自由观的超越。此时他关注个体与群体、思想与现实、文学与生活的联系,主张行动与介入,并强调自由与承担责任的不可分离。认为这一发展乃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不自觉的影响,其无神论的思想以及积极介入生活的主张与马克思的人道主义基本理论相符合。  相似文献   

9.
萨特美学因其以个性生命体验,关心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展趋向被界定为非理性的美学。萨特将意识还原到前反思的状态,运用现象学方法揭示人的现实生存境遇,反映人的主观心理状况,使他的美学处处闪耀着感性的光芒。但是其有关自为何以可能与自在相遇及文艺功用观的思想,表明他仍然没有摆脱理性的束缚。其美学也仍然保持着浓厚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10.
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是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揭示小城镇人的生存环境和心珥状态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结合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中的“恶心”,“虚无”和“自由”思想阐释小说集所表现出人在工业化环境中被异化后的内心扭曲的“畸形”状态.传递出人对自由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美学的发展历程来看,东西方都是以和谐自由为主。西方经历了古希腊的美是数的和谐、理念的和谐、形式的和谐到德国古典美学的自由说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和谐;中国古代的思想主要以中和思想为主,中和的内涵也就是和谐自由,可以说和谐为美的思想同样成为中国古代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2.
直观与美     
主体与客体具有多重关系。有认识关系,有价值关系,还有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主体心灵与客体形式间的蝓快或不蝓快的情感关系,它与认识关系,价值关系是不同的。直观是审美的基础。直观具有三个特点和三个层次。在真、善、关的世界里,美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连贯前二者的桥梁,人们通过审美,从必然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3.
"自然全美"及其科学证明--评卡尔松的"肯定美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美学或生态美学正在成为当今西方美学中的热门话题.由于其核心问题是自然美的问题,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然美学.在最近出现的种种理论中,卡尔松和他的"肯定美学"是最令人瞩目的.卡尔松对"自然全美"的科学证明的确给了我们理解自然美的新视野,对他的介绍和批评势必推进我们对自然美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文学的品格有双重内涵:一是指文学的自律性,也即文学的自由;另一个层面是指文学的启蒙,也即人的自由。文学的自律与文学的启蒙之间一直都充满着张力。萨特对文学与自由的阐述以及阿多诺关于艺术自律的争辩给对理解有助于理解这种张力。理解的目的不是要消除这种张力,而是要维持张力。张力的消失则意味着现代意义上的“文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主流经济学的工具主义的贫困以及美学的世俗转向使得经济美学的建立成为可能。但是,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经济美学的研究甚少。本文从经济学的价值美和经济学的工具美两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马克思经济学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它是通过研究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是马克思经济学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兼具美学内涵,成为马克思经济美学的核心思想;此外,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蕴含着"简洁美"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今天,马克思经济美学思想对"以人为本"发展观以及和谐经济观的建构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体育美学诸形态中的形式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体育美学概括为人体美、技艺美、精神美和装饰美的4大形态.在人体美中,通过探讨体型美和姿态美,论证了体育美的基础;在技艺美中,通过探讨体育特有要素形式美和技术战术美,论证了体育美的核心;在精神美中,通过探讨表情美、语言美和行为美,论证了体育美的动力;在装饰美中,通过探讨体育服装美、体育装备美、体育建筑美和体育环境美,论证了体育美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万年来的玉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与审美观念。由古人的爱玉、用玉、崇玉、赞玉,以及用玉来比人状物,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经典的美学理念。玉美,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身,为中国传统美学之结晶。由玉美学,可见中华美学之源流。  相似文献   

18.
试论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从体育美学的角度,对健美操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在健美操中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健美操教学应在美学理论的指导下,寓“美”于教,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化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促进当代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体育明星绰号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明星绰号是其名字的一种补充说明,是体育明星的个性特征、能力特征和技术动作特征及其比赛成绩等诸如信息传递的媒介,承载着人们对体育明星的评价标准,是一种修辞手段,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通过文献资料、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明星绰号的来源、分类等方面着手分析,发现体育明星绰号具有概括美、内涵美、意境美、情感美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