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课文《登泰山记》首句云:“泰山之阳,■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各种选本对“阴、阳”的解释都是:山的南面水(河流)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叫阴。一般的字、词典和辞书甚至把山北水南、山南水北误当作“阴阳”的本义,至于为什么山南为阳、水南反为阴,山北为阴、水北反为阳,更未作详尽解释。”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术语。古人认为宇宙和万事万物中都包含着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即阴和阳。如自然界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又如人际伦理上君  相似文献   

2.
"阴""阳"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其本义,“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水南山北之谓也。这种解释表明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阴”和“阳”由其本义,各产生了较多的引中义,这些意义几乎都能对举。“阴”“阳”组合而成双音词:“阴阳”也有较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些句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其中“阴”“阳”却总不能完整地加以解释,于是就看注释或从工具书中找答案:“阴”“阳”是一个相对概念。《辞海》中解释为:“阳”与“阴”相对。最初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以阴阳指自然界两种对立的物质势力,并以此来说明自然现象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存在于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中的两大对立面之一……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即是如此,还是有可能不甚理解,如果我们用地理知…  相似文献   

4.
历史时期西南地区政区名称中有较多“阴”“阳”地名。而“阳”地名数量上又较“阴”地名更多。“阳”为山南水北之谓,“阴”为山北水南之谓也。这是一种习惯性解释。这种解释体现古人注意到了我国地势的特点。但部分“阴”“阳”的地名,在地势上并不符合水南山北,山南水北的特点。我们在解释时就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5.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组对偶观念。阴阳思维,则是在阴阳观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的规范或方法论,实际上也是一种定势思维。它是中国传统的思维方法之一。它同象数思维与义理思维一起,构成了中国古典思维方法的框架。就其本质来冲,阴阳思维属于抽象的理性思维。马克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就从哪里开始”。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很早就认识到从事物的对立两部分来解释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便把握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 阴阳观念最初来自先民们对自然现象的直观观察和初步的体悟。商代人以日出为阳,日落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周人则在山岗上观察日影,以确定向日背影的方位。《说文解字》在解释“阴”时说:“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这种解释也说明了阴阳观念最初是从纯粹的地域方位之中得出采的。因为中国山河多东西走向,且山河相间,故有此解释。同时,周人还在经纬国事的矛盾中,提出了“和理阴阳”的认识,并以此作为治乱的理论根据。 春秋时期,人们把阴阳观念的范围扩大化,作为解释如何治理国家,发展生产力以及人为何生病的原因。这样,阴阳观念就具有了解释客观事物的初步能力。这种能力的被发现,标着人们已能够把阴阳观念作为解释客观事物矛盾  相似文献   

6.
再议鼠     
鼠是12属相之首,这是为什么?明代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解释说:“地支在下,各取其足爪,于阴阳上分之。如子虽属阳,上四刻乃昨夜之阴,下四刻今日之阳。鼠前足四爪,象阴;后足五爪,象阳故也。鼠的前足有四爪,为双数属阴;后足五爪,为单数属阳,鼠则阴阳兼之”。“上四刻”即昨天23点至24点,属阴:“下四刻”指昨日24点至今日1点属阳;而“子”时是昨夜11时至凌晨1时,则阴阳俱全。这样地支中的子恰好与12生肖中的鼠相搭配,使鼠成为12生肖之首。  相似文献   

7.
“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是贯穿整个内丹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在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本是指两种相对立的力量和方面,亦可指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抽象为两类不同且相关的属性。中医阴阳学说是一个哲学抽象性更高、辩证思维更强及重视研究阴阳平衡和阴阳互根转变的内在根据和规律的医学方法论,其内容更加丰富,形成一套完整的医学思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世界观,在先哲们看来,世界不管有多浩大、多复杂,归根结底都是阴阳两个元素的结合。阴的词典释义包括:太阴,即"月亮";天空中云层密布,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不见阳光的地方;背面;凹进的;不露在外面的;阴险;不光明,等等。相对应的,阳则指:太阳;日光;当面,正面;凸出的;外露的;表面的;明亮的,温暖的,等等。后来人们还进一步对阴阳概念作了拓展,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跃为阳,文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热为阳,冷为阴,明确为阳,模糊为阴,等等。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汉语在各个层面都更多表现出"阴"的一面,而英语则"阳"的特征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9.
男性的“异化”──古代婚恋戏曲小说男子形象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本原的哲学命题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易·系辞上》),“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易·系辞上》),同时认为“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易·系辞下》)。阴阳相交,一柔一刚,不仅化生万物,同时也规定了人类两性之间的人格标准:男子阳而刚,女子阴而柔。中国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以男性为本位的文化,男子理应最富有阳刚之美。然而中国古代描写婚姻恋爱题材的戏曲小说中塑造的男子形象,却往往缺乏一种阳刚粗豪之气,而带有明显的女性化特征。这一方面表现在色…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存古塔大约 2000多座,虽然塔的种 类和样式繁杂众多,但塔 的层数却大都为奇数,并 以7至11层的居多,最 多的云南大理南诏塔是 17层。为什么古塔层数 多为奇数呢?这与我国古 代阴阳学说有关。《周易》 云:“阳卦奇,阴卦偶。”古 代数学家把单数称为奇 数,作为“阳”的象征;把 双数称为偶数,作为“阴” 的象征。人生为“阳”,人 死属“阴”。佛教的许多活 动和形象也都采用奇数, 以此来表示清静、上天或 吉祥之意。我国古塔层数为何奇数居多  相似文献   

11.
"易"字上日而下月,日为阳而月为阴,阴阳和合即是易,易有阴阳。《易经》乃研究阴阳变化之学问,万物负阴而抱阳,掌握阴阳即能驾驭万物。人类喜阳而厌阴,阳多者人健康,阴盛者人多病。欲祛病强身,医家即有扶阳抑阴者。人有一毫阴气不仙,故丹道学家亦倡扶阳抑阴、纯阳无阴之说。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五册课文《孔雀东南飞》有这样的诗句:“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句中“六合”指什么?课文注释是:“古人迷信,婚嫁要选择‘良辰吉日’,表示年、月、日的干支六个字都相合,叫‘六合”’。这样解释“六合”是不准确的,其实这里的“六合”与天干无关,也不是年、月、日地支都相合。这在《辞源》中有明确的解释。何谓“合”?古代命理及择吉书作这样的解释:“夫合者,和也。乃阴阳相和,其气自合”。按此说,“合”就是阴阳相和谐的意思。阴阳五行说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属阴阳及五行,论其相生相克,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六者属阳,丑、卯、巳、未、酉、亥六者属阴,以一阳一阴相配,就有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共六对,故称“六合”。天干十位可配成五对,称“五合”,所以说“六合”与天干无关。  相似文献   

13.
在人体内,血为阴,气为阳。在自然中,夜为阴,昼为阳;静为阴,动为阳。想要气血平衡,就要昼夜规律,动静有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宅”这一生活类型的出现,给人体带来了各种因为阴阳不平衡引发的疾病。人体阴阳平衡,则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容颜发光;若是身体的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出现早衰、失眠、内分泌失调,甚至导致脏腑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宇宙由阴阳两种物质构成。其阴阳是互为制约,互为依存的。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极生阳,阳极生阴。生生不息之谓易也。股市是宇宙万事万物中的社会群体活动。如果将股市活动也看为一种阴阳现象,那么,股市的规律其  相似文献   

15.
宇宙之初,不过是一体浑浑沌沌的气体.并无天地之分,也无一年四季的差别,更没有万物的形迹.古代《周易》称它为“太极”,所谓太极,只是一画,一个园,一气而己.《周易》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出,生万物.所谓两仪,实指天地而言,天为阳,又称乾;地为阴,又称坤,后人又有乾坤之说.天地既分出阳阴,天地相交,阴阳相合,世界也就有了万物的形迹,出现了一年四  相似文献   

16.
“一”“七”“八”“不”构变调,可以采用以下简练的四句话来概括:“一”“不”阴阳上前去;“七”“八”阴阳上前阴;“一”“七”“八”“不”去前阳;后面无字读照常。第一句表示:“一”“不”在阴平、阳  相似文献   

17.
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之一。独阳不生,孤阴不长,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是古代先哲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本质的高度概括。在生命世界里,依照阴阳哲学的观点,雄性为阳,雌性为阴,异性之间存在着奇妙的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周易》阴阳论是形成地名阴阳法则的理论根源。中国古代地名命名,多遵循《周易》所谓宇宙万物皆合于阴阳又分于阴阳的二元法则,根据各地所处位置、方向和地势等条件的不同,或直接贯以阴阳法则,或间接贯以阴阳法则,从而出现大批带“阴”字或“阳”字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分布与古代文化中心的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阴与阳把对立统一,消长转化,相反相成的关系贯穿于自然等一切事物之中,是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源头与规律。谁掌握了阴阳的转化规律,谁就能适应自然规律的变化,谁就掌握了养生的密码。万物皆可用阴阳计诠释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正由于阴阳有无处不在和对立统一,既变化而又有规律的特点,所以,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变化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可用阴阳诠释,疾病诊治可用阴阳去指导,养生的方法更可以用阴阳去剖析。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春秋繁露>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论述应该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为系统、最为详尽的.通过宇宙观、世界观的建构,通过对阴、阳,五行及其与天、人关系的充分论证,董仲舒第一次把阴阳五行予以了哲学的提升.阴、阳之转移,有互不相同的基本轨迹.因此,阴、阳之位次也不相同.通常状态下,阴与阳不可能同时在一个时空点上俱在、并出.所以,阴阳不得俱出.阴阳之间,阴是阳之助,阳是岁之主.阳绝对尊于、高于,优越于阴.天道总以阴为权、以阳为经,并显经而隐权、先经而后权.但阴阳之间存在着一种"合别""中和"的关系.阴阳只有在中之居处才具有属于自己的开始和终结."中"是天下万物的真正归宿, "和"是天地世界所生所成的真实本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