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变传统体育教育观,塑造新型体育人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和体育科学发展的要求,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高文化素养的体育人才, 阐述了良好的文化素养是体育教师提高职业道德、学识水平、人格魅力、教学艺术和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在新世纪,我们应通过更新体育师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提高认识,博览群书,积极实践等途径,塑造高素质的体育人才,以此来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适应体育教师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生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规范化、狭窄性、重复性的生活方式是体育教师当前主要的生活方式及状态,努力探索更加理想化的生活方式,让广大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综合能力及素养,推动体育教师的教学及培训,创新人格发展,全面认知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与积极作用,这是增强高校体育教师教学及生活质量、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体育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加强高校体育教师人文素养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注重培养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能力是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高校体育教师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特别注重信息能力的提高.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信息能力概念、培养意义及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建构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科研意识不浓,科研素养不高,科研能力不强的现状,章在深入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素养建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高校体育教师所应具备的科研素养,并着重阐述了建构和培养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素养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更是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要求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师应具有信息素养,应认识到培养信息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以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培养体育教师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信息素养的培养对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信息意识能激发创新兴趣;拓宽信息知识能开阔创新视野;提升信息能力能活跃创新思维;培养信息道德能规范创新行为。论文结合高校师生的教学与实践,以信息素养培养为依托,研究其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加强,对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探讨了高校信息素养培训目标要素,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对促进高校的教学发展的意义,高校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高的途径几方面的问题。以此来达到真正提高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的目的,并借此推动高校的教学建设。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进入高校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如何塑造一代体魄健壮、知识渊博的创新人才,是摆在高校体育工作面前的重要任务。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大量调查资料分析了当代我国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想动态、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亲缘关系优势与不足。目的在于客观认识现实状况,为促进高校体育教学和教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是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而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献资料和信息中心在信息素养教育中担负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在信息素养的内涵基础上,指出新时期下高校学生信息素质的现状,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优势,并如何加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几点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师权威是保持体育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大多是在“外在依附”的先验体育教师权威下进行的.使本来生机盎然的体育课堂教学蜕化成机械的、死气沉沉的“驯兽式”教学活动,严重的抑制了教师、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人格的养成。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越来越需要体育教师权威的现代转型,即由“外在依附”型向“内在生成”型的转化,同时也是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解析和阐释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基础、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进行探讨。认为学习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培训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创新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灵魂和关键点,实践是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础。体育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发展中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与沟通者,其信息角色包括沟通中的监督角色、传播角色和代言人角色。应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和发展师生心理沟通中的信息角色。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堂观察是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效果诊断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它是开展体育教学行动研究工作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方法,其精细化的研究风格、清晰的操作流程深受学术界和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推崇。通过课堂观察可以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判断的准确性,使体育教师针对性的选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体育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实现知识共享。体育课堂观察是体育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凝聚团队智慧,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完整的体育课堂观察通过确定合理的观察点、选择适当的记录方式、树立有效的观察目标导向和建立常态的观察机制,使体育教师重塑教学行为,为体育课堂的预设提供了可能,为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体育院系术科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育院系担负着为我国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重任,术科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基本素质,直接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本文从体育哲学、体育人才学、体育伦理学、教师心理训练的角度,着重探讨术科教师的工作特点、基本素质和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关系,为术科教师提高自身基本素质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育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师资,师范性是它的基本属性和职业属性.因此,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师资为出发点,树立新的课程观,以"立足教育实际,突出师范性质,面向基础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优化课程结构,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课;突出主干课,优化选修课;增大教育类课程比例,强化师德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思,增强适应能力;创建以培养学生从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心理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对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中人际关系的现状,从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甘肃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在师生关系上,师生间相互能持尊重、理解、支持、热爱、公平的态度,但师生相互不喜欢交往;在体育教师的作风状况上,学生认为只有32.7%的教师在体育课中是民主的作风.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期待状况上,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在教学中对学生有较高的期待,可是学生认为并不是如此,恰恰相反.在体育教师的品质、专业工作能力状况方面,多数体育教师能以身作则,品质优良,但总体上专业工作能力一般.从生生关系上来看,多数同学之间能相互友好、合作、互助,能相互认可与赞扬,其相互竞争是良性的,多数学生间小集团关系能促进学习.  相似文献   

18.
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对体育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能力呈现不平衡状态,主要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科学研究能力、领导和管理能力以及继续学习能力等。本文旨在为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思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北京五所高校109名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1)体育教师健康状况总体上是乐观的,但也存在一定隐患,表现在亚健康症状、身体不良反应、异常血液指标、弥患疾病、尤其超重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必将会导致对其总体健康水平的影响.2)多数体育老师参加体育锻炼是积极科学的,也有部分人频度频率和量太少,并且不太规律,从而引起不良症状.3)多数体育教师生活习惯较科学,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不科学,包括饮食、睡眠不规律,烟、酒等不良习惯.4)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心理品质较好,对他们的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上好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该年龄段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对她们进行启发和教育,消除她们的顾虑,端正她们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常规制度,严格要求。另外,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加强课的教学组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