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表达的客观性——渗透于西方消息写作中的职业精神。从意识形态层面看,所谓“客观性报道”只是一种神话,因为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新闻是客观事实的“主观映象”,是“观念的东西”,体现着记者对客观事实的认识过程、结果及情感态度。一句话,新闻具有意识的品质。在新闻报道中,是意识选择了事实,意识判断了事实的价值。其实,在西方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 种解释应该也可以采取一种客观的形式,努力向广度、深度发展,学会全面、辩证地 一种专业所允许的规则。于是客观性从一看待、分析事件,积极地使用平衡的报道 种信念变成一种对新闻事实的操作  相似文献   

3.
李国英 《新闻前哨》2006,(11):11-12
新闻真实性问题是关于新闻本原的问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要求本着公正的立场、客观的态度报道与事实一致的新闻。新闻的真实来自事实的客观,违背事实客观的新闻就对它的真实提出挑战。客观事实最终编码成媒介产品即新闻本,首先要转化为记的经验事实。经验事实是对感官世界中事实的认识,是客观事实的主观化,经过记的选择和本化过程进入新闻之中,成为新闻事实。但新闻事实还不完全等同于新闻,它指新闻中的事实,而新闻还包括记对新闻事实的选择、加工、整合,并赋予其一种表现形式,或是短讯、通讯,或是深度报道,从而揭示客观事实的意义。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新闻事实到新闻,记的主观认识和意志伴随始终。从哲学的角度说,客观事实是一种存在;新闻真实也是一种存在,但这种存在只存在于人们的脑海。新闻只有具体的真实,没有抽象的真实。所以,从客观上讲,新闻完全绝对的真实只是一个神话。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职责是让新闻无限地逼近真相,做到局部真实与整体真实的统一、现象真实与本质真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新闻专业主义”对我国新闻业的参照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锋 《新闻记者》2003,(5):32-33
“新闻专业主义”的含义及其特征“新闻专业主义”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信念,它是改良时代行政理性主义和专业中立主义总趋势的一个部分。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而不是某一利益团体。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的、非团体的立场准确报道新闻事实。它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在实现媒介功能时,新闻专业主义有两个最主要的特征:中立性和客观性。新闻专业主义要求把关人在作必不可少的抉择时,按照“新闻价值”的中立标准进行取舍,当批评社会和国家时…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倾向性客观存在,那么如何理解新闻的客观属性呢?承认新闻的倾向性,不是与新闻的客观性相矛盾吗?首先,新闻的客观性来自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性,这是新闻的基础。其次,新闻的倾向性,并不是要抛弃基本事实。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原则之一。最后,在新闻中追求绝对的客观是不现实的。我们知道,新闻是经过传播者加工过的客观事实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篇新闻稿从采访到见报,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新闻事实一进头脑“加工厂”,往往会融入新闻发布者的思想观点、价值取向、是非标准、情感投入、兴趣爱好,对千千万万读者产生影响。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报道是人的主观反映客观的活动。假如报道者的主观倾向与客观事实相脱离,就难免产生新闻偏见。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都以为新闻是真实的,新闻的生命是客观性;但是,很少有人明确知道新闻报道的根本属性是主观性。客观事实与新闻报道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传媒机构通过“议程设置”对现实环境中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行选择、加工、重构而成的“拟态环境”.与客观事实已经全然不同。这种不同的重要原因在于新闻报道的“事实”中已经自觉不自觉、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闻界经常自我标榜说 ,西方的新闻报道如何如何“客观” ,如何如何“不偏不倚”。西方的新闻报道果真是“不偏不倚”、不存在任何主观倾向性的“纯客观报道”吗?对此 ,江泽民主席曾于2000年8月15日在北戴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的专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 :“不论是中国的新闻界还是西方的新闻界 ,它们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但是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中国的新闻 ,特别是对我们的《人民日报》 ,人们非常重视。如果它把某一个事实报道错误了 ,老百姓会信以为真。不像你们那儿 ,反正随便报…  相似文献   

9.
客观性原则本质上要求新闻从业者以超然的态度公开报道最充分的事实,展现客观世界的完整面貌,体现社会的公正.无论中外,有不少新闻从业者认为客观报道是不可能的.但更多的新闻从业者仍将客观性原则及其对应的客观报道手法作为新闻专业主义的信念与追求.当然,客观性原则的实现是难上加难的,在实践中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实的变动就没有新闻。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又离不开人和事,离不开新闻传播者的主观性和倾向性。应当看到,不依赖主观意识的“纯客观”新闻是没有的.因此,只有科学地分析主观情感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认识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所宣扬的“纯客观报道”的虚伪性,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原则,使我们的新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西方某些新闻学者否认客观报道,认为新闻只能是媒体过滤的主观事实,客观报道是做不到的.为此,美国1996年新闻工作者协会把多年的核心准则--"客观性"一词删除了,认为这是个无法把握的标准.我国有些学者与此呼应,也把新闻客观性视为记者的"主观"饰品.现在,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之所以再次遇到挑战,新闻记者唯物认识论的薄弱甚至彻底丧失,不能不是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里能不能讲道理?对于这个问题,西方的新闻理论是断然否定的。他们有一条所谓的新闻客观性法则,宣称记者的责任就是把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而不作判断和推理,不加个人评论。有的资产阶级大报,甚至在报头上印出“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的字样,以显示其超然和客观。实际情况当然并非如此。新闻要用事实说话,“说话”不就是发表意  相似文献   

13.
余烺天  汪森 《新闻记者》2002,(11):13-15
一西文JOURNALISM有“新闻学、新闻专业、新闻主义、新闻规范、新闻原则”之义 ,其词根源自JOURNAL,原意“日志、记录、备忘录” ,后引申为“日报、杂志、期刊”。在传统的新闻价值观中 ,“客观性原理”是西方新闻报道的主导准则。“客观性原理”起源于19世纪 ,它的产生与美国报业发展史息息相关。18世纪末 ,美国报纸正处于政党报刊时期 ,各派报刊不惜采取一切手段诋毁政敌。在各报刊的相互攻击中 ,事实被当作可以任意捏造的泥团 ,大加歪曲。因此 ,有识之士才打出了“独立办报”的旗帜。“客观报道”在美国19世纪新…  相似文献   

14.
何贵宝 《新闻窗》2011,(5):76-76
一、新闻为什么必须是真实的我国的新闻学教科书对新闻大都采用陆定一给新闻下的定义——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这则定义可以看出,所谓新闻应该是一种客观事实,既然是客观事实,那么它必然是真实的、客观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客观事实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用背景材料和相关事实对新闻加以解释分析的报道.解释性报道不仅要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这是纯客观报道),而且要报道同新闻事件有关的巳经发生的事实以及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使人们对新闻事件有一个深入、全面的理解.或者说,解释性报道就是让读者不仅知其然而已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对新闻事件作出深入的解释、说明、分析,用客观事实而不是议论来解释说明新闻事件.正如美国新闻学教授卡尔·林兹特诺姆所说:所谓解释性报道就是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即“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应性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客观地探寻事实的真相。客观真实性是新闻受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新闻记者致力追求的一种境界。在新闻学上,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新闻”这个词,尽管中外新闻学理论所给出的定义不尽一致,但所有对“新闻”的表述都离不开“事实”二字,认为新闻具有真实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三个特征。在《新闻学大辞典》中新闻真实性解释为:“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实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物”是新闻具有说服力的最重要因素。任何新闻都是对客观存在即“物”的报道。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  相似文献   

19.
许燕 《新闻知识》2006,(6):36-38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往往有多重层次的涵义。一般来说,在事实与价值分开的主旨之下,客观性原理可以分成原则要求和执行手段两个层面。后者也就是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实践中真正实施使用的手段和技术,我们通常称之为“客观报道”。经过一百多年的实践,西方“客观性报道”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对于客观性的实际操作,最典型的总结来自Tuchman(1972),他认为,今天的大多数新闻记者很少把客观性当做理论或伦理的建构来谈论,反而把它仪式化为一系列常规惯例。Shoemaker和Reese(1996)也认为今天的客观性“与其是新闻记者的核心信念,更…  相似文献   

20.
有不少文章在分析新闻语言时,经常把“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等作为其特征予以讨论。其实,这些也是许多其他文体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新闻语言的直接目的就是用于传播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真实、客观、全面地呈现新闻事实的面貌。正是新闻事实的客观性,决定了新闻语言必然是一种如实呈现客观事实的语言。因此,新闻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它的叙述性,并呈现出与其他文体迥然不同的自身特色。强调新闻语言的叙述性。是保证新闻客观性的重要方面。由于我们长期以来受文学语言的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