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高校中长跑课余训练研究王元周1提高训练质量1.1合理安排全年训练负荷运动量的安排;采用循序渐进,按大、中、小相结合的方法.全年总跑量在2800公里,其中快跑量200公里,课次210次,一周最大量110公里,课次最大量20公里.专项强度一般在3000m...  相似文献   

2.
蹦床训练中周课次的安排及身体素质训练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林  刘海元 《体育学刊》2003,10(1):116-118
通过献资料研究、专家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蹦床周训练课次的安排、课的结构模式,并与前苏联和日本的训练方法和安排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国家蹦床集训队周课次安排的模式为10~11次:课结构的模式为每次课时间为3h,分为准备活动、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在此基础上,对蹦床项目中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和内容进行了总结和论述,指出在国际赛事频繁的今天,更要重视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和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3.
笔者长期在国内一线女排运动队从事体能训练和伤病防治康复工作,通过对中外女排强队训练理念的对比分析,对排球的训练理念、方法及伤病防治提出一些思考,希望排球届人士从中能得到一些启发。一、中外女排训练周期安排的比较训练周期从时间上讲可以是一次训练课、一个训练阶段或一个训练周期。1.一年比赛的周期安排作为高水平的排球运动员,一年比赛周期可分为两个:职业联赛和国家队比赛。联赛赛期一般从当年12月初至次年3月  相似文献   

4.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正确认识少年儿童承担负荷的能力,科学安排训练负荷少年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且尚未完成时期,虽说具有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能力,但疲劳出现过早。因而,训练负荷不宜过大。一般训练初期(准备期)应安排中等运动负荷,无论是负荷量与负荷强度都应控制在训练对象所…  相似文献   

5.
赵元 《游泳》2003,(6):12-19,20
一、俄罗斯体能训练介绍 体能训练分两大部分:陆上训练和水上训练 (一) 陆上训练内容和安排: 1、训练项目:柔韧、技巧、舞蹈、灵敏、体能。 2、训练课次安排和时间:以上内容基本每周安排两次,每次1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6.
一、文体兼顾选好苗子 首先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联系,了解学生文化基础如何,过差则文考很难过关,即使体育成绩较好也不能入选,除非身体素质特别出色、体育成绩有望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将来报考运动系。其次进行体能测验,并观察其动作协调性如何,而且还要结合其在体育课中的表现情况。 另外,还应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能否吃苦.有无毅力等。 二、处理好文化学习与体能训练的时间关系 一般教师习惯早晚两次训练.但如果早晨安排的量与强度过大;加之学生一夜血糖消耗过多,空腹运动只能使血糖浓度更低,饭后的文化课学习,学生往往…  相似文献   

7.
力量训练能保证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机体适应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大负荷的要求,提高运动员的机能潜力,使有机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最高水平。认为力量训练可以概括为一般力量训练和专项力量训练两种类型;在发展绝对力量的训练中要注意负荷量的增加,训练的特点负荷强度大(75%~100%),每项训练完成的组数多(5~8组),每组重复次数少(1~6次),每组训练的间隔时间为3min,采用大强度训练法训练时需要很大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应具备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发展速度力量的方法一般采用本人最大负重的40%~70%的强度,兼顾力量和速度两方面的发展,练习中应尽量体会最大用力和最大速度感,一般每组重复5~10次,完成3~6组,组间间歇时间2~3min,提出爆发力训练负荷等级与重复次数以及极限用力的百分比关系;大强度间歇循环训练是提高速滑运动员力肌肉耐力的主要方法,该方法练习重复速度要快,采用最大力量50%~80%的负荷,重复在10~30次之间,间歇时间应是用力时间的2~3倍。  相似文献   

8.
将400名入伍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体能训练中实验组实施干预训练方案,对照组按部队现行方案组织训练。两组训练时间和场地条件相同,经8周训练后的结果表明:(1)两种方案均能有效减少新兵体脂含量,促进瘦体组织增长;(2)实验训练方案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新兵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两种方案比较,实验训练方案优于部队现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当前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际,从训练学和运动医学角度探讨了散打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的性质,生理基础,体能训练课的结构。指出散打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应尽可能地把主要生理负荷强度维持在心率160 ̄170次/min的范围内,并适宜地进入心率180次/min负荷强度的大运动量课,适当安排极限训练强度的训练;训练课的生理负担量应根据人体生理功能活动变化的规律逐渐加大;训练结束前要逐渐减少运动量,并进行必要的调整活动,有利于超量恢复的进行。  相似文献   

10.
冬训是竞技状态形成的重要阶段,运动员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依赖于冬训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实施的效果.抓好冬训有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2006-2007年冬训训练内容、训练安排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广西优秀短跑运动更冬训训练安排特点是:冬训时间为20周,每周训练7~8次,共139次课.其中,速度训练28次、速度耐力训练32次、力量训练51次、一般耐力训练22次、技术训练38次;广西优秀短跑运动员冬训训练内容主要是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专项身体训练比重大,占总训练课次的65.5%;技术训练的主要内容是起跑技术和全程节奏跑技术;力量训练的特点是训练强度大、训练手段多样化,以发展髋部肌肉群的力量为主.突出快速力量、平衡力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以朱晓琳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安排和训练内容及负荷结构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马拉松训练特点,探索马拉松训练规律.结果表明:1)朱晓琳伦敦奥运会赛前63天的训练,包括平原基础阶段28天,高原训练阶段40天.2)平原准备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028km,总课次为54次,日平均训练量38.1 km,80%无氧阈强度以下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6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8%;其次,安排多的为85%~90%和90%~95%无氧阈负荷强度的训练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17%和1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24%和21%,没有安排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3)高原阶段的总训练量为1 271 km,总课次为80次,日平均训练量31.8km,80%~8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安排最多,占总课次的51%,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45%;其次,安排多的为80%无氧阈强度以下负荷的训练安排,占总课次的19%和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7%;85%~90%,90%~95%无氧阈强度区域训练课次分别占总课次的10%和8%,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4%和12%; 95%~100%及100%无氧阈强度以上训练课次的安排分别占总课次的8%和5%,训练量占总训练量的11%和2%.  相似文献   

12.
力量训练在山地自行车训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山地车运动员的力量训练突出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在速度力量训练中宜采用大负荷与小负荷的交替练习,重复次数一般为2--6次,组数为2--3组;发展力量耐力时宜采用最大负荷的40--60%,完成练习的速度与比赛时的踏蹬频率相近,重复次数为150次左右;在专项力量训练时,大腿后群肌的训练占60%左右,腹背肌占30%左右,其它力量占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我国速滑运动员在备战冬奥会10个月的训练中,共进行了299次课的训练,其中力量训练课53次,陆上有氧训练课98次,技术训练课122次,其他训练课为26次,比赛为7次(23次出发)。在负荷安排上强调了有氧训练,降低了平均训练强度,使高强度训练得到进一步加强。在训练手段上,减少了最大力量的训练,增加了腰腹力量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技术是速滑项目的训练重点,应该在整个训练过程中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时间模式与血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血乳酸检测和训练录像分析等手段对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负荷情况进行研究,并与比赛负荷进行对比,分析冰上训练中常用训练方法手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找出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冰上训练采用的技、战术和部分体能训练运动时间较短、间歇时间相对较长 大部分训练密度相对较小 训练累计负荷量与比赛累计净运动时间相比略少 技、战术训练和部分体能训练后血乳酸值较低。说明我国男子冰球运动员冰上训练负荷较小,尤其是训练负荷强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洪长清  严翊  谢敏豪 《体育科学》2006,26(11):67-70,74
探讨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负荷与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关系。25名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完成为期5周的“二大一调整”式力量训练。结果:训练期间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CD^3+、CD^4+、CD^8+、CD^4+/CD^8+虽有所波动但与训练负荷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全血IL-2和IFN-gama的mRNA呈先升后降的双相变化,并与训练负荷间有较好的一致性;IL-10的mRNA较训练前显著性下降,IL-4的mRNA有所波动,但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训练期间血清睾酮变化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皮质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但最大负荷周呈明显下降变化;第2、3、5周,T/C较训练前显著性降低;LH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FSH在第2个大负荷循环较训练前有显著性下降;血清Prl较训练前显著升高;所有内分泌指标在调整周均未出现明显回复,训练期间C与Prl均呈正相关。结论:举重运动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较T淋巴细胞分布对训练更敏感,是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抗病毒、抗炎症反应等免疫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血睾酮调节功能的改变早于血睾酮本身的改变,血睾酮/皮质醇值较血睾酮值有更高的机能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用RT-PCR方法对不同时间的大负荷训练及恢复后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表达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低负荷训练组和-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EPO mRNA水平比安静组分别增加4.88%和7.32%,但均无显著性.在大负荷训练组中,EPO mRNA较安静对照组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在恢复组中,除了一次大负荷训练恢复24h组较一次大负荷训练即刻组EPO mRNA具有显著的增加外(p<0.05),持续大负荷训练组在恢复后EPO mRNA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果提示训练负荷太低可能不足以引起对EPO表达的刺激;适当负荷的训练后可促进EPO的表达,但持续大负荷训练可导致EPO表达水平的降低,这可能是诱发红细胞数目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长跑项目多课次训练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长跑“多课次”训练的概念、必要性、生理学基础等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并对“多课次”训练计划的安排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说明,旨在丰富中长跑训练的方法手段,保证训练的质量,尽快提高成绩。研究认为。中长跑采用“多课次”训练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是科学化运动训练的一大体现。建议:“多课次”训练时间的安排,应突破传统的条条框框。在全天24小时内合理安排。实践中逐步摸索出适合每位运动员最为科学的训练课次及运动负荷量。  相似文献   

18.
速度滑冰是竞速周期项目,训练过程需要一个系统工程.在训练周期中,不同训练时期负荷与强度的不同比例关系,不同训练时期一般身体训练与专项训练的不同安排,对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成绩将产生不同的影响与结果.采用训练与生化监测的方法对6名中长距离速滑运动员冰陆结合期训练效果进行分析,陆地专门性训练和冰上专项训练负荷强度应严格控制,乳酸阈8~10 mmol/l,4~6次课逐步形成,糖的无氧酵解应在11~13 mmol/l,3~5次课逐渐形成.训练结果表明,2015年度与2016年度各项比赛成绩除3名运动员在2个项目的成绩略有下降,其他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控制运动负荷就是根据训练任务和运动员条件适当安排训练负荷与休息,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从而达到运动员本年龄阶段应具有的运动潜力,直至最大限度的过程。其意义在于使训练工作更有目的性、预见性和针对性。力求用短的时间,最少的精力和物质消耗,实现最优化训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并根据运动训练的不同阶段和时期分类,从宏观、时间和微观3个方面探讨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安排,提出了运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发展方向。1影响运动负荷安排的因素1.1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指运动员在将要参加的、高于自己训练水平的比赛中所努力做的一切,包括专项训练的动力学、运动学特征应表现出比赛要求,专项训练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种一般训练下的负荷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