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取得幽默放果,小品台词往,主表现出对现实语言的夸张与变异,进而形成难以准确定位的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导致演员接受语境不自足的幽默比较常见。这种现象的泛滥又使小品创作与演绎缺乏生活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上"这一框架结构中的插入成分"X",在句法上前受"在"、后受"上"限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谓词性成分."上"的不同用法决定"X"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而且此格式在句中语义上有前指、后指或双指三种情况.语用上,此格式用于表达形状范畴是不自足的.  相似文献   

3.
汉语社交称谓语"先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指称对象发生转移,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形式多样、灵活性增强,呈泛化现象.本文将历时的考察与共时的分析结合起来,探讨社交称谓语的实际使用状况,说明"先生"称谓语的泛化决非偶然,而是与它的高频使用和人们在交际中求新求异性原则及汉语称谓系统自身不自足性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N毕竟是N"的语义是不自足的,由于N后表示的是该事物的内涵义,表意含蓄委婉,往往具有多义性,所以需采用"他比"、"自比"的方式来限制N后的语义可选性,消解语义模糊."N毕竟是N"主要用来表达印证性分辨:你看,我说的理应如此,果不其然吧,哪怕……也还是如此吧,这种必然性是决不会改变的.因而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明”和“明明”是外国留学生经常用错且公认的较难掌握的两个副词.文章在大规模语料库基础上比较两词在句法、语用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认为,二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句法分布,但“分明”用于单句的比例高于“明明”;当“分明”用于复句时,用于后一分句占优势,而“明明”则主要用于前一分句.语体色彩上,“分明”书面体色彩较浓,“明明”更多地用于口语中;“分明”强调的是对事实的一个肯定的判断,“明明”更侧重对否认事实的一个反驳性的确认,往往具有不自足的语境特色.  相似文献   

6.
伦理道德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软实力,伦理道德在公民社会视域中既显发展机遇,又显挑战。公民社会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但它最多是一个"独立但不自足"的社会,公民社会要得到健康发展,除了需要民主国家的引导和调控,政治国家为其创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和环境外,还必须积极培养公民伦理道德精神,通过制度建设保障机制、习惯形成机制、良心调节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来加快提升全体公民伦理道德素质,从而使现代公民拥有权利意识与责任意识、义务意识相统一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皓伟 《学子》2014,(1):34-34
【正】一、文本互涉观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文本互涉",又称"互文性"、"文本间性"或"文本互指性",它是指不同的文本之间互相指涉、互相映射,意在强调任何一个单独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义是在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交互指涉的过程中产生的。首先,文本互涉理论有助于高中生开展自我与文本的深层对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高中...  相似文献   

8.
马一浮的诗学有诸多新见,他提出"六艺之教莫先于诗"说,将诗视为真善美一体.他一方面认为"诗以感为体",强调"境不自生";另一方面又认为"心能描境",认为"玄者诗之本".马一浮重视儒家诗教观,认为,"诗教主仁".他将"仁"理解为"大公",并将其理解为宇宙奉体.马一浮以内圣外王解释六艺,认为六艺是可以互为其根的,前至为圣,后至为王."礼乐并摄于诗,则诗是内圣,礼乐足外王".马一浮的诗歌美学代表厂当代对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徐杰 《武陵学刊》2022,47(1):67-75
语境意识和语境思维并非语言学转向的产物,而是以不同的表述一直存在于文论史中.文艺作品的"关系性"和"有机性"确证语境的内部维度(文本语境)的存在;外在于主体的自然和社会填补着语境的内义,并与文学的"自性"形成一种历史性张力;情境产生于从普遍世界情况到个体殊相(理念到实在)的过程,但是理念的客观性、抽象性和永恒性将相对的、具体的和流动的语境逼向自反性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教科书语境分析是解释教科书话语形成发展过程的"形而上学"框架,是在历史文化语境中对教科书话语的意义建构,也是探讨教科书话语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语境分析对于当前的教科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教科书研究应基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教科书研究要关注语言的行动维度;教科书研究要建立广阔、多维、立体的视角.教科书语境分析的方法步骤为:坚持问题导向,确定研究主题;建构研究框架,从社会历史、话语实践、文本言语等角度开展语境分析;深度诠释语境,形成中层理论.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2.
民航语境与飞行学员英语陆空通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陆空通话作为英语语言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语境的制约。在民航语境分析与陆空通话特点解析的基础上,将民航语境与英语陆空通话进行结合研究,指出民航语境在英语陆空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充分利用民航语境来提高陆空通话词汇教学水平、提高陆空通话听力理解能力、加强陆空通话口语训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言脱离语境话语就失去了确切含义。因此语言必须依存于语境,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各种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语境。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浅析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隐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造成交际障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人际语境认知失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人际语境认知失调突出地表现在交际者对自我的认知失调、对交际对象的认知失调、对人际关系和角色关系的认知失调。正是因为这些人际语境认知偏差影响了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使话语表达和理解困难重重,难以实现交际目的和交际预期。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恰当创设语境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遵循语境创设原则,采用可行的方法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善语境创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表现为它是语义的载体 ,语义的传递才是交际的目的。然而语义的准确理解与表达是与交际活动发生的语言环境 (语境 )密切相关的。研究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 ,对交际双方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8.
Within the scope of human beings, some addressing terms are similar. However, different addressing terms still exist,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or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A good example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 typical instance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puts much emphasis on etiquette, which is represented in addressing terms as more complex and definite; In wester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every individual is more equal and they address each other more generally and much simpler.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ddressing terms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theory.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描述了语境所包含的内容,阐述了语境与交际的关系,举例说明了交际过程中因为忽视语境而造成的语用失误。文章最后认为要获得成功的交际,必须重视语境。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境与交际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对交际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语境制约或阻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引起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