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可比语料库,对翻译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指示代词在翻译汉语中均体现出显化特征,文体因素对显化总趋势没有影响,但对显化程度有一定影响。对谓词性指示代词"这…"的个案研究表明,翻译汉语中"这…"显化比较明显;"这…"在非文学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特征,但在文学翻译汉语中却没有明显的显化特征;"这…"在"一般"和"学术"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呈现出明显的显化,而在"新闻"和"小说"类文体的翻译汉语中没有呈现出差异。本文从翻译目的与策略以及英语源语透过效应两个角度讨论了显化的动因,也对"这…"在翻译汉语和原创汉语中差异不明显做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2.
刘迪 《海外英语》2014,(9):133-134,140
小说《阿Q正传》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其英译本亦千差万别,而现有的研究较少通过叙事学、文体学结合研究其翻译的文体学特征以及导致译本差别的原因。由此,该文应用双语平行语料库,以《阿Q正传》两个英译本为例,从人称代词主语转换和叙事视角转换两方面,对译文与原文进行翻译文体特征的比较。研究发现:汉英小说翻译中,无论译出或译入,人称代词主语在数量和频次上都有所增加,同时都呈现出语际显化的转换类型。但从译出和译入视角考查发现,对比于译出文本,译入文本的显化程度更高一些;叙事视角方面,译出文本倾向于保留原文中的客观视角,译入文本则多采用主观视角。  相似文献   

3.
自正权 《海外英语》2011,(2):133-134
通过分析对比自建的《道德经》英译本语料库和英语原创语料库,考察《道德经》英译本的翻译显化特征。研究发现:《道德经》英译本中人称代词后接BE、HAVE、WILL等可以缩写的词时,其全写形式出现的频次比(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翻译文本;引述动词后跟语法上可有可无的非强制性连接词that时,该非强制性连接词that出现的频次比(百分比)明显高于非翻译文本。以上发现在词汇关系和句子关系方面反映了《道德经》英译本的显化倾向。  相似文献   

4.
汉语诗歌往往隐匿人称代词,而英语诗歌则彰显人称代词,故对人称代词的处理成为汉诗英译过程中需要译者考量的一大难点。汉英诗歌人称代词隐显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英文化差异。显化增添、保持隐匿和在保持隐匿的基础上补充诗歌创作背景知识三种翻译方法各有优缺点。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翻译应将翻译中涉及的语言差异作为文化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争取使译文承载更多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5.
李娟 《海外英语》2014,(12):130-132
"显化"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策略,有学者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语际显化"、"类比显化"、"语义显化"和"句法显化"。该文将对政论文(2004-2012年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原文本和英译本,以及The London Plan July 2011)为研究文本,对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的显化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对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两译本的译者风格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两个译本都注重强化译文的衔接性,强调添加连词、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在特性方面,华兹生作为学者型汉学家,词汇丰富度更高,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且显化策略在连词使用上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理雅各身份为传教士型汉学家,他的基督教倾向在译文中更为显著,语篇也更为简洁且流畅。  相似文献   

7.
汉诗中的人称代词多为隐性人称代词,而英语中人称代词则需要明示。由此,人称代词的翻译成了汉诗英译中译者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根据人称代词的分类——即显性人称代词和隐性人称代词,以关联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译者在汉诗英译中对人称代词的认知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译者对于汉诗中显性人称代词的翻译,其本质是进行符码转换;而对于隐性人称代词的翻译,译者需要进行认知推理,寻找最佳关联,以推导出具体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8.
我国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翻译始于上世纪90年代,几乎与世界同步,现在用语料库的方法研究翻译已经成为译界的共识,其成功的范式就是通过对平行语料的比对来描述翻译的共性,在译语中寻找译者的痕迹和翻译语言的共同特征翻译的普遍性;翻译的普遍性或共性也即翻译的显化、范化、简化等;其中,翻译的显化策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文本、文化、语言和译者等。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21,(4):59-65
显化是翻译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梳理了国内有关显化研究的文献,发现显化的普遍性开始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显化研究对象比较狭窄,主要限于某个或某几个词类;以英汉翻译中各种形式的显化为主,对英汉口译和汉英翻译及口译中非形式的显化关注不够;对显化的解释和描写结合得不够好;源语透过效应解释显化时所使用的语料库不是很理想。作者建议:扩大显化研究对象的范围;关注非形式的显化;关注汉英翻译和其它外语与汉语之间翻译与口译中的显化;把显化的解释和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使用更合适的语料库深挖源语透过效应对显化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0.
翻译文本的显化特征一直是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往学者对其研究多基于文学文本语料,较少对电子信息类文本进行针对性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利用电子信息类双语语料库,使用CUC_ParaConc软件分析,将显化策略分为词义延展化策略、句式多样化策略和语篇明晰化策略三种并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探究电子信息类文本汉译的显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自主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是学习者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很重要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全世界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状况,然后以问卷的形式对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系2006级的同学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这一重要命题.通过对自主学习的价值、概念、特征、重点及方法的述评等方面,可以进一步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人学习的不完全性特征,揭示了它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据此特征进行学习指导要注意的五个要点:最优化的选择、多维度的视界、全时空的开放、多级次的展开、本源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课程列入高中课程计划,对于课程和教材的改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在认识上,要把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作为一切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实践上,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组织、指导学生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选择研究专题,与学生一起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增加体验。获得发展。“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对于其他的教学活动有着借鉴和指导的作用。要大力提倡教学活动的探究性,积极探索并建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三十年的翻译研究有其历史阶段性,该文对我国翻译研究范式进行解读,分析了经历过的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范式和解构主义范式各自的长处和不足,解释了它们不能真正支架起翻译学的理由。该文介绍了研究模式多元清晰的翻译研究新范式--建构主义范式,并阐释了其哲学基础是实践哲学,理性基础是交往理论,语言学基础是言语行为理论,真理观是共时性真理。  相似文献   

16.
吴承仕乃章太炎弟子,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主任、中国大学国学系主任,民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疏证》是他经学史研究的代表作,具有独到的撰述特点和丰富的学术价值。一是广泛汇集史料,运用章句、史源、疏解、考证、论断等多种方法,在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的基础上,疏通、拓展了对唐前经学史的记述,丰富了这一阶段经学史的内容。二是综合众说,断以己见,从条理诸经次序、论述源流演变、阐明经籍流传、辨析误植伪托等几个方面梳理了唐前经学史的脉络。三是钩稽索引,缜密考订,在史料来源、典籍状况、经学人物、典章制度等与经学史相关的问题上,纠正了《经典释文序录》及多家论著的谬误,为后人的经学史研究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就课文背诵这一看似简单但很重要的方法进行了剖析,认为背诵课文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众所周知,但方法各不相同,背诵课文有利于语言知识的识记,语言技能的掌握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记得小的时候,曾经看过一部少儿影片叫《七色球》,影片的最后安排了这样一个情节:某教育专家在世界各国少年儿童中做实验,把7枚颜色不同的彩球,分别拴根绳子放入同一个窄口宽肚的玻璃瓶中,要求7个孩子在3秒钟之内把7个彩球拉出来。这个实验在很多国家都失败了,但在中国获得成功。在其他国家失败的原因是孩子们各自为战,都想尽快把球拉出来,结果卡在瓶口;在中国成功在于7个孩子合作分工,在一个学生的口令下,按照顺序依次拽出彩球。  相似文献   

20.
一、西部贫困地区发展高中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贫困落后,教育投资少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贫困地区,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就达3200多万,占全国贫闲人口总数的近40%。全国592个贫困县,其中近90%的在西部地区。以1996年的统计资料来看,甘肃省86个县中就有41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约有640万,占全省人口的近27.8%;四川省共有1.1亿人,其中43个国贫县和40个省贫县的贫穷人口达3784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近34.4%;云南省127个县、市中就有7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约700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