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目的:考察短时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影响转换功能的脑机制。方法:选取27名普通女大学生,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30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干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运动前、后受试完成More-odd shifting任务进行脑功能扫描,通过配对t检验比较运动前、后脑区激活的范围与程度的差异。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完成More-odd shifting任务,被试的右脑后顶叶回、视觉联合皮层区、右脑额下回、左脑额中回、右脑下叶外核、右脑额叶回、右脑颞叶回、右脑侧脑室、左脑额上回、左脑边缘叶扣带回、右脑边缘叶扣带回和右脑顶叶回激活显著增强。结论:30min中等强度的功率自行车运动可以引起女大学生完成More-odd shifting任务时脑激活模式发生改变,改善转换功能。  相似文献   

2.
全面系统的研究了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上下肢的等速力量,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以及负荷前后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特性的实验工作。并与优秀拳击运动员和优秀田径运动员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提示,路拳道运动员在日常传统训练基础上应建立一个新概念,即高度重视大腿后群肌群的快速反应和爆发力的素质训练,这对于中、低水平运动员更为重要。实验结果还表明,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安静时血清睾酮水平较高,运动后10min内保持高水平的LDH酶活性。LDH2运动后略有增加,安静时LDH3.4.5水平较高,运动后LDH。。活性增加。提示跆拳道运动员既要求有很好的无氧功能,又要求有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优秀跆拳道运动员运动能力与体内血清皮质醇、胆固醇、宰酮等指标存在因果关系。提示路拳道运动员的选才和训练工作应注意这些相关指标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女子垒球运动员失眠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以SCL-90中的第44条(难以入睡)、第64条(醒得太早)、第66条(睡得不稳不深)作为失眠症状的研究内容,以92名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88名体院学生作为对照组),以心理量表为工具对运动员的睡眠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运动员的睡眠质量比体院学生差,他们在“难以入睡”、“醒得太早”、及“睡得不稳不深”三项失眠症状方面的表现都比体院学生严重;运动员失眠症状的发生率远高于学生;与无失眠症状的运动员相比,有失眠症状的运动员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有较高程度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心理应激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对微量元素与运动免疫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注意对运动员进行微量元素的适当补充.这有益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正常发挥。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昙花一现的现象,提出运动训练要在强化技能、体能、成绩、奖励等“物化”层面的训练的基础上,更要重视“人”的“修炼”,阐述了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修炼”的对策,从而论证了培养当代高水平运动员,重视“人物双修”是促进我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道德认同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运用问卷测查法,以300名某体校大学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道德认同和运动道德推脱分别对大学生运动员攻击行为的影响,并采用Bootstrap法探讨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认同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大学生运动员运动道德推脱水平总体偏低,对抗类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明显高于非对抗类项目大学生运动员的运动道德推脱水平;2)道德认同与运动道德推脱、攻击行为均有显著的负相关,运动道德推脱与攻击行为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3)运动道德推脱是道德认同影响攻击行为的完全中介变量;其中,运动道德推脱在道德认同与身体攻击、愤怒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优秀运动员应付方式与个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优秀运动员应付方式及其个性特征,本文用心理测量法对36名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获奖运动员(平均年龄20.47±4.42岁)及45名体院学生(平均年龄20.05±3.18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应付方式诸因子中,运动员比学生,“解决问题”、“求助”、“忍耐”三因子评分较高,“幻想”因子评分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运动员较体院学生个性外倾性明显、情绪倾向于稳定,掩饰性较高;优秀运动员应付方式诸因子与个性特征诸维度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论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排球运动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水平排球运动员“排球运动意识”的内容和特征表现进行了研究,认为对排球运动方法与规律的认识及对胜利时机把握是构成“排球运动意识”的主体。建立了在对运动规律的认识和取胜时机把握的强烈意识基础上的场上自我控制行为与意识是“排球运动意识”的深层次内涵,并对排球运动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有意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针对体操运动员学习和完成动作的神经过程的特点,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设计了一种测量人的手脚按视觉图形运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对我国516名体操运动员和578名青少年儿童,完成这种运动的时间和发生错误的次数,作了测定和比较分析,并用横断法和教学实验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手脚视觉图形运动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健将级与3~1级体操运动员之间、体操运动员与同年龄的普通学生之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优于后者。这种活动速度较快、准确性较高者,学习基本的体操动作获得的成绩,优于速度较慢、准确性较差者。对于这种运动的速度和准确性,7~11岁是其年龄发展加速期,12~22岁为波动发展期;在体操运动训练的作用下,这种运动的速度和准确性,在年龄加速期的发展提高明显加快,而且,随后的波浪式发展变化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10.
健美操运动员参赛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取向与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赛前情绪量表-T”、“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45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赛前调查,探讨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成就动机取向、运动应对策略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成就动机的个我取向和应对的处理情绪、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方面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对运动员赛前情绪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具有差异,赛前运动训练内容应根据运动训练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安排。运动训练的实践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转型期不同,其转型间的”据点”存在着差异。适时抓住转型间的“拐点”,变换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是运动员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于不同类型运动员存着不同的转型则和“拐点”,因此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的量或强度,并把握好成绩增长的两种类型,即突变型和量变型,使运动员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1959年起,我来体院,除搞中医内科教学外,还兼治疗运动员疾病,但都是采用一般法则来进行治疗,对运动员的疾病的特殊性未予重视。在治疗月经失常症中也是如此,对大量的气虚型月经失常症未能认识,所以疗效不高。由于学生月经失常症得不到良好治疗,以致影响运动训练及运动成绩的提高。1977年以来我才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从几百例的月经失常症中,在祖国医学文献中,研究了这个问题,逐渐认识运动员“过度训练”、“过度疲劳”和中医的“劳累”、“劳倦”、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使后排高大队员的防守成为排球发展的瓶颈,为了使排球运动的攻防达到平衡.规则增设了“自由人”.在比赛中“自由人”使运动员分工明确,技战术组合更加灵活,有利于弥补全队的不足.进一步阐述自由人的功效及培养的价值.并对其培养思路提出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谈篮球运动员不同年龄阶段身体训练的安排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愈来愈高。然而不少教练急功近利,不顾身体发展的基本规律,拔苗助长,造成了不少青少年运动员过早地运动定型.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更有甚者则结束了运动寿命。因此,研究与掌握不同年龄阶段身体训练的安排与要求.在训练中实施有效地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对大学生短跑运动员脑功能及速度素质的影响。受试为16名大学生短跑运动员,通过20周的实验,测定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闪光融合频率值、记忆力和注意力值以及短跑专项成绩。结果发现实验后实验组的以上各指标与对照组有显性差异(P<0.05)。说明了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能调节短跑运动员的大脑皮层以及机体机能,提高大脑及机体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了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16.
“自控式”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控式”体育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行为和动机的研究、自控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自控与教师外控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教学中较好地掌握运动技术、技能,充分发挥以“学”为主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我锻炼的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并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7.
从广义的角度理解,现代训练包括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对运动员的长期系统的科学训练,参加比赛并在比赛中表现出最优异的运动成绩,以及为保证以上三个过程顺利进行的科学管理.而运动员选材则是其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如果选的苗子是一个没有培养前途的人,那么即使投入再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白费,从这个意义上说:“选材的成功意味着训练成功一半”是有一定道理的.运动员选材已成为现代训练中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代许多运动项目的始训年龄提前了,许多项目的选材甚至在8岁以前就开始进行了,这就大大增加了在选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神经成像技术分析运动信息优化时的大脑网络时空连接特征,从而验证运动信息的有效利用是提高动作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方法:利用脑电帽记录乒乓球运动员动作预测中Alpha(α)、Theta(θ)节律随运动信息量的变化;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系统分析乒乓球运动员的动作观察网络(简称为AON)激活和功能连接特征。结果:α和θ节律的能量值随运动员动作预测的时间进程减小;AON的主要节点脑区激活水平提高及功能连接强度增大,尤其是额顶脑区与颞叶相关脑区之间存在显著功能连接。结论:随着运动信息量的增大,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资源分配与认知调控能力得到优化;训练经验是调节动作预测过程中AON脑区激活水平和功能连接强度的主要因素;α、θ节律与AON重要节点脑区在功能上的整合是动作预测时空特征反映大脑网络连接特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运动训练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运动训练“以人为本”的内涵及与此有关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通过运动训练实践手段,以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缩是运动训练“以人为本”的真正内涵;从运动训练管理层面上看,教练员应作为主体,而在运动训练实践层面,运动员是主体,运动训练的终极目标在于通过运动员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达到其自我价值实现的“身心并完”。  相似文献   

20.
对25名健将级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各指标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龄射箭运动员脑电α波的各指标在安静状态下与适龄运动员之间差异不显著,而在过度换气后的恢复阶段的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射箭项目个性化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