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理论界对于探讨文学的意义一直是争论的焦点,而文学争论的本质是对历史中的文学作品进行阐释,使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不同的理解。"白兰滞留"和"牧师之死"这两个事件的设置是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由于书中巧妙的写法从而使霍桑的这部小说叙事更加典型,对《红字》作品的理解也更加多样性,这也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创作性。  相似文献   

2.
在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的埃德加·爱伦·坡的文学作品中,无论是短篇小说还是诗歌,哥特式文学元素随处可见。死亡的主题、阴森的场景、诡异的气氛、恐怖的意象在爱伦·坡的笔下却被赋予了诗歌忧郁美的风格,因此造就了一位曾被称为"美国最伟大作家"的诗人,同时也给读者展现了一个个既怪异又哀婉的凄美画面。本文将从埃德加·爱伦·坡的代表作品《乌鸦》入手,分析哥特式文学理论是如何在这首诗歌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出现了大量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并以相关景物的描写来说明当时的季节。本文将以《诗经·国风》为例来探讨《诗经》中的"春天",从中反映出"春天"的体现方式"、春天"与"兴"的关系以及"春天"的某些民俗内容。  相似文献   

4.
《楚辞·远游》是我国古代游仙文学的源头,开中国游仙文学之先河并对后世游仙文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汉代司马相如的《大人赋》继承了《远游》中的"游仙"模式,与其有着相似的"游仙"结构和"游仙"路线。但深究其本质,两篇文章在"游仙"性质和内涵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大人赋》只是单纯的模仿了《远游》的形式,在内涵上却远远不及《远游》深刻,但是《大人赋》在仙境的描写与开拓上又对《远游》有一定的发展与创新,这主要与汉代神仙思想的发展以及汉代文学艺术的演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历代史志目录中,班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首次对“小说”进行相关记述。《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这一“源”对后世子部小说这一“流”产生深远影响。《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对后世子部小说的选材影响主要表现在题材、内容、思想三方面。《汉书·艺文志》还在小说观方面确立了两种基本模式:一为实录精神;二为“君子弗为”与“一言可采”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6.
道德观念是《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作品的主题,小说的故事结构设计、人物成长线索都是为了呈现这一内涵主旨而建构。从文学作品创作角度为切入点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的核心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心理发展过程进行解读与研究,进而得出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文学作品的深刻涵义和"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田纳西·威廉斯是二十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戏剧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威廉斯所创作的《欲望号街车》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奠定了他首屈一指的戏剧家的地位。威廉斯的作品较多的关注社会边缘人物,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与被异化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冲突。本文试图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从权力关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欲望号街车》中权力关系的详细分析,揭示威廉斯笔下的现实世界对于边缘人物的惩戒规训,并进一步探究这种惩戒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捷思名·伍尔德的作品《salvage the bones》以其别具一格的叙事角度、"黑人性"之语言、自传之内容和断续的叙事方法,形象地描绘了美国南方农村社会下层黑人的穷困生活以及黑人们的生活体验,展示了美国社会仍然存在种族主义且给黑人群体有巨大伤害的真实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9.
《嘉莉妹妹》是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从作家的生活经历及文学创作过程入手,解读《嘉莉妹妹》中对美国现实社会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新课标的阅读教学理念,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自主·合作·探究"阅读教学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从激发兴趣,初探全文;质疑探究,合作讨论;积累运用,拓展延伸三个板块入手进行实践运用,从而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马克·吐温的《;历姆·索亚历险记》和怡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真实地描绘了南北战争前美国社会的丑恶面貌。体现了作者追寻自由、民主与平等的理想。通过两住主人公(汤姆和哈克)性格的对比分析,可以揭示作者赋予这两位少年人物身上的深刻象征:马克·吐温通过汤姆、哈克形象的塑造来比喻当时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他通过描述两住少年对自由与平等的不懈追寻来激励当时年轻的美国资产阶级对自己的理想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逐渐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9·11"事件后,恐怖主义成为美国面临的最现实威胁,反恐成为美国的主要战略任务,小布什政府及奥巴马政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反恐战略。本文通过分析美国出台的反恐战略报告,介绍美国反恐战略思想嬗变过程及当前美国反恐战略思想主要特点,阐述当前美国反恐战略思想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周易》是阐释"时"与"道"之间关系的著作,纵向看,《周易》是一条时间轴,紧密联系世间一切,它的"时"不仅指线性流动的时间,更指出了万事万物连续发展的因果;横向看,《周易》不但昭示一时一物的奥秘,而且彰显一个共时社会的整体运作,在占卜的背后蕴藏着令人深思的"道"。  相似文献   

14.
"文化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帝国主义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它的实质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来同化落后国家和地区,最终控制这些国家的民众,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殖民"。《印度之行》是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代表作品。在该部小说中,作者以犀利的笔锋无情地批判了英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对其推行的文化殖民提出了质疑与否定,为我们理解"文化帝国主义"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相似文献   

15.
决定论的观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其小说《伊坦·弗洛美》着力体现的因素 ,它以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和社会伦理道德为表现形式决定了主人公伊坦·弗洛美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脚本理论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人们赏析文学作品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该文试图通过脚本理论对欧·亨利的著名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进行语篇分析和解读,对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实现出人意料的结尾加以论述,证实了脚本理论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相似文献   

17.
对《说文》中"鹿"、"羊"、"穀"等字所联系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词义演变作了纵向考察,并对与之相关的字形分化作了动态分析。对"禄"字的说解提出了不同于前人的看法:认为"禄"字所从之"录"跟"鹿"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托妮·莫里森深受圣经的影响,在她的作品中无一不体现出圣经中的原型。她的《秀拉》、《所罗门之歌》等几部小说中都出现了类似于耶稣的原型人物,以耶稣赎罪,救世和重生的主题原型出现在黑人社区。而作为代表黑人民族的女作家,她在运用这些原型的过程中,无疑增加了一些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色彩,这些"耶稣"原型的运用体现出莫里森对美国主流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的戏仿和颠覆。  相似文献   

19.
《时时刻刻》(The Hours)是享有美国"X一代"作家之称的迈克尔·坎宁安(Michael Cunningham)1988年发表的第三部实验体小说。在这部作品中,坎宁安对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处女作《达洛维夫人》进行戏仿,以心理意识为纽带,剖析了20世纪三位知识女性所遭遇的畸形心理情结与精神困惑,揭示了后工业时代人类普遍经历的现代性焦虑。  相似文献   

20.
杰克·凯鲁亚克是美国"垮掉的一代"文说的代表人物,《在路上》是他的第二部作品。这部作品一经出版,无论是从小说描写的敏感度上,还是从对小说主题的探究上,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这部堪称是美国垮掉派小说的《圣经》的文学作品是对美国精神的伟大诠释。以小说中主人公萨尔·帕拉迪斯和迪恩的美国精神展现为切入点,反观美国无论是上层阶级还是普通人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精神困惑和人生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