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空间介词"up"的一词多义现象.意象图式和隐喻映射的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意象图式是基于人类身体经验而出现的前概念图式结构.隐喻映射是从具体始源域到抽象目标域的过程.空间介词"up"的众多意义可以分为包含"向上" "朝向" "位高"以及"终结"的意象图式意义和延伸含义.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借助意象图式和隐喻,将形象具体的空间概念域投射到复杂抽象的非空间概念域,语言词汇方面的一词多义现象正是人类通过隐喻将一个简单概念域向几个复杂抽象概念域转换的结果。本文基于意象图式和隐喻认知机制,尝试探究法语介词"sur"的多义拓展理据并作出合理解释,因而对法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毕懿晴 《培训与研究》2006,23(12):28-30
本文通过对介词进行分析,探讨多义现象的认知理据意象图式的认知机制,分析了中心图式与变体图式对空间域多义的影响以及意象图式的隐喻扩展对抽象域多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英汉两种语言共享食物范畴动词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各自独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感觉体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使食物范畴动词在英汉语中产生了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的隐喻投射.人们用身体部位、感觉经验及日常身体活动的概念域来构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域.食物范畴的动词不仅能投射到智力域,同时还能投射到情感态度域和社会关系域.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意象图式理论,分析了小品词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并指出这种意象图式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借助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away的中心意象图式可以从空间域向时间域、视觉域、听觉域、状态域和对立关系域投射,形成了该词的多义网络。Away的空间、非空间语义可以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修辞的角度找出“怒”范畴词列,分析“怒”范畴词列的身体隐喻机制,日常经验形成“怒”的意象图式,进而投射具体域结构,通过隐喻形成抽象概念。“怒”的意象图式和身体隐喻的奉质,成为“怒”范畴的认知纵向和横向上的最佳点。“怒”的意义来源于对事物的认识及对其范畴化的能力。通过对身体隐喻构筑“怒”范畴词列的描写,进一步探讨了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针对作为意象图式概念的"Timeo Wew Romvn"型前置词在科技英语中的图式映射进行新探。研究表明"Timeo Wew Romvn"都能够把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从始源域映射到非空间抽象目标域之上,再次佐证"许多抽象概念结构部分源起于意象图式结构,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是隐喻思维"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8.
黄星宇 《考试周刊》2012,(34):22-24
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空间隐喻以空间域为始源域,将空间域的意象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的抽象域之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空间概念来理解、思考和谈论非空间概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对比分析了"近"的空间概念在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投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近"的隐喻投射主要集中在时间域,程度域,情感域,社会关系域,两者再现一种"同意并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幼儿的认知规律总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意象图式理论恰好契合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它主张从形象直观的图式出发,把空间图式映射到抽象的认知域,形成隐喻投射,从而认识抽象的概念。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幼儿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克服空间认知这一幼儿英语教学难点,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英语方位词汇。  相似文献   

10.
王丹丹 《考试周刊》2011,(36):22-23
空间隐喻对人类的概念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认知的角度,通过大量的语料,主要从权势关系、亲疏关系两个方面来探讨英汉语中社会关系的空间化隐喻现象。我们发现,空间隐喻其实直接来源于人们的身体体验和共同的物质经验。人们将自己亲身体验的表示空间的意象图式投射到表示社会关系的抽象事物中去,进行抽象化认知,从而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英语介词beyond的多义现象,探讨并确定其作为空间介词的原型意象图式,运用隐喻理论分析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Beyond多义形成实际是由一个认知域向其他认知域,即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能力和抽象关系认知域的映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意象图式和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两个理论,对介词多义现象的阐释和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以介词around为例,运用意象图式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阐释其多义性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这两个理论运用于介词教学的可行性和实效性。研究发现:around多义的形成实际是一个由核心意义以其原型意义的静态图式和动态图式向其引申意义扩展,以及由空间认知域向时间认知域的映射过程。学生认识和理解介词around的语义范畴产生机制,能够提高长期记忆效果,最终有效提高介词around的习得效果。在介词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阐释其语义认知机制,帮助学生掌握多义介词的语义延伸,提高介词的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义学认为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认知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类基本的意象图式是一种先于概念和语言的抽象结构。论文分析方位词DOWN的意象图式及其在语义拓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通过意象图式的隐喻映射,DOWN的各义项从空间域向其它抽象域拓展和延伸,形成语义网络。  相似文献   

14.
对英语短语动词的理解可援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和隐喻理论对其基本义和引申义进行认知分析和探讨。在原型意象图式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隐喻,即可获得不同的抽象意义。意象图式和隐喻为理解短语动词的多义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空间方位的认知是人类原始思维的出发点,方位词是人们认知的基础。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的框架结构,它基于我们的身体体验、感知互动及人认知操作逐步形成。空间概念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即以空间概念为始源域,构建其他非空间性的目标域。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支点,结合隐喻理论,对空间方位词Down和"下"的中心意象图式及其空间概念进行了认知对比分析,并探讨了其空间概念隐喻层次。  相似文献   

16.
谈UP和DOWN的意象图式及隐喻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始发域,向其它认知域或目标域进行映射,进而获得引申和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空间隐喻是一种意象图式隐喻.UP和DOWN都是意象图式概念,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于陆标的运动或位置.从UP和DOWN的隐喻拓展中可以看出,在英语文化中,较好的事物通常被称为"上",而较不好的事物通常被视为"下".空间隐喻所蕴涵的丰富意义体现了英语文化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郑颖 《林区教学》2009,(2):56-58
从认知角度出发,基于现有的隐喻和意象图式理论,以英语空间介词为例分析了意象图式的构成及其隐喻投射的运行机制,指出了英语空间介词隐喻意义的形成条件是因为词的原义与隐喻意义之间存在相同的意象图式。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更好地理解英语介词一词多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一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一时间域及空间域一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角度看介词into的基本意象图式及其语义延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意象图式"为支点,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以分析介词的"基本意象图示,,以及语义延伸的心理认知过程和意义结构.通过应用意象图式原理来研究大量into相关的实例,发现在空间域里,介词的空间意义得以广泛延伸.通过对基本意象图式的扩展,可以实现介词into的空间域-时间域和空间域一抽象域转换,由此延伸出大量隐喻意义.以此为基础,导出以into为例的介词空间域-时间域及空间域-抽象域的映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是跨域映射的过程。方位隐喻是以空间概念为源域向其他认知域或目标域发生映射进而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本文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主要研究《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建立于上-下图式、中心-边缘图式、容器图式之上的方位隐喻认知机制,进而发现方位隐喻在小说语言运用和主题表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