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众所周知.编辑和读者、生产和消费,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期刊若不被读者消费.它的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期刊既然无法通过市场转化为销售资金,于是印刷费、税款、编辑和作者的劳动报酬等都无法支付。期刊的再生产也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2.
编辑是适应精神文化领域里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化发展需要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分工。编辑活动是存在于传播媒介之中的,以沟通、协调作者和读者的供需关系为基本目的;以发现、选择、组织、优化精神文化产品为主要职能的一种专业文化活动。因此,编辑活动不属于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3.
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勇 《编辑学报》2001,13(Z1):13-15
编辑与读者对书刊的需求既有相同的方面,又有差异.编辑与读者在追求书刊的真善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方面是一致的.编辑为书刊的生产者,读者为书刊的消费者,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对书刊的需求也就存在差异.这主要表现在编辑选择的单一性与读者需求的多样性、编辑求稳忌乱与读者求新求异、编辑兴趣的相对稳定性与读者兴趣的多变性等几个方面.要生产出符合读者需要的优秀产品,就必须深刻了解和掌握编辑与读者需求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编辑基本规律新探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编辑是传媒工作的一个基本环节,具有中介性。作品传播过程存在许多矛盾,集中表现为作者和读者/用户之间供需关系的矛盾,读者对作品的需求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本文作者把解零精神产品的供需矛盾作为探讨编辑规律的切入点,就自己对编辑基本规律的理解提出了一个内容表述稿以供讨论,并对所思考的有关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5.
安博 《今传媒》2014,(6):151-152
网络作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其具有优于先前如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硬件载体。因此以互联网为其硬件核心的网络文化也具有不同于先前各主流文化的全新特征。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预言了基于新技术条件下,作为艺术生产者的作者与作为艺术消费者的读者界限的模糊,而互为主体性的二者也使艺术生产与消费开始融合为一体。这种具有参与性与互动性特征的网络文化因此也具有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中,我们应该警惕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以及消费主义对网络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6.
论编辑意识     
任何一种工作岗位都要求它的从业人员具有明确的职业意识。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追求和深刻理解的人,才有可能为自己的职业献身,并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作出创造性的贡献。编辑劳动是一种颇为特殊的精神劳动。编辑不是精神产品的直接生产者,却参与精神生产的具体进程;编辑不是精神产品消费的组织者,却经常在调节和影响着精神产品的消费过程。因此,编辑工作更加需要明确的职业意识——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7.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思维及其表现特征崔建聪思维,是指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编辑与作者、读者三位一体,共同构成社会精神产品——出版物生命的价值。而编辑的思维,与作者、读者的思维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作...  相似文献   

8.
十亿人民都是消费者。因此,加强消费者观念应是经济报纸编辑(以下简称经济编辑)的基本业务观念。编报时把自己的读者都忘记了的编辑,不可能是好编辑,或者可以说是个不称职的编辑。而所有经济编辑都不能忘记消费者,因为:一、不管你的报刊的读者对象是经济管理工作者、生产者、经营者,广义来说,他们无一不是消费者,大家天天都在消费。二、消费是所有经济活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环节,是生产、经营的出发点或归宿点。消费者的利益以及他们的思想、观念、意见、消费动向,是一切经济工作者、企业家甚至政治家们注视的焦点。有一条著名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样表述:“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其实不论任何社会,离开  相似文献   

9.
在生产者与消费者失去直接联系的条件、消费者拥有选择的可能性以及生产者有了扩大生产、保护权益的需求三种情况下,品牌得以产生,其价值来源于三个方面,即降低消费风险、提高消费效率和提供附加价值。品牌可以看作是由识别符号系统、实体产品或服务和附加价值构成的消费交流的符号。通过品牌可以实现消费者与企业、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品牌还具有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的功能。品牌意义的获得源于实体产品或服务的特征与内涵,在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和营销活动的认可中逐步积累。  相似文献   

10.
论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飚 《编辑学报》2017,29(4):387-389
学术期刊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编辑在日常的编辑出版工作中应该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不忘初心,以严谨不苟的职业态度、耐心执著的敬业精神、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投入到编辑工作中,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期刊办成学术水平高、出版质量优、作者读者都满意的精品期刊.  相似文献   

11.
编辑的社会角色是通过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来定位的。从作者一方而言.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编辑意识或称编辑的主体意识是决定编辑能力和编辑效果的重要因素。从读者一方而言,他们接受的是编辑产品,是编辑人员经过对各类信息的搜集、选题的设计与构思、作者的发现与选择、稿件的审读与加工以及文化市场的调查与开发等等一系列工作之后的精神和物质的产品。  相似文献   

12.
书刊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积累和不断创新的载体和工具,其生产的基本形式(流程)是创作———编辑———印刷,好的稿件虽然是提供精品书刊的基础,印制是提供精品书刊的保障,但编辑过程辐射和联结着创作和印制两个环节。在作者———编辑———读者的链条中,编辑居于中间环节,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纽带和桥梁,起着传递、传播信息的作用。从本质上说编辑是为其连接的两极———信息的生产者与信息的接收者(作者和读者)服务的。2001年第6期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不再是工具而是知识,因而可以…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出版参考》2012,(10):33+14
正如今,"以市场为导向"已不再是句新鲜的口号,而是无数产品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也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即大家口中常说的根据读者的需求来策划图书。好的生产者知道,仅仅生产出顾客需要的、质量上乘的产品还不够,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从中获利才是  相似文献   

14.
如今,“以市场为导向”已不再是句新鲜的口号,而是无数产品生产者的行为准则”.图书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文化产品,也要做到“以市场为导向”,即大家口中常说的根据读者的需求来策划图书.好的生产者知道,仅仅生产出顾客需要的、质量上乘的产品还不够,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并从中获利才是最终的目的.这同样也适用于图书这个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15.
李东晓 《今传媒》2013,(2):153-154
当代文化具有鲜明的审美性与消费性,在文化消费活动中,女性"被看"的客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女性的"边缘化"处境引起了女性主义者的抗争。男女两性既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也文化价值建构的主体,共同参与文化产品及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文化生产者与消费者应该警惕女性身体及形象的客体化的现象,提高性别意识,共同建构两性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6.
二三线市场基本上还处在比较强调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和物质利益,而不太注意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精神享受的阶段,消费者重物质需要,轻文化、服务需要;重积累,轻消费。这与一线市场主要倡导的品牌消费不同。  相似文献   

17.
编著是艺术生产系统中两个相互毗邻的子系统,反映在编辑学中成为两个重要范畴。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各以对方为自身的存在条件;同时又相互矛盾,在矛盾中互相推动。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作家是艺术作品自发的创作者,文艺编辑则对作家的创作进行选择,使之转化为社会艺术生产;从美学的角度看,作家的创作是一种审美活动,文艺编辑则对作家审美活动中传达出来的艺术信息进行社会接受;从大众传播学的角度看,作家是信息源,文艺编辑是传送者、传播渠道并充当“把关人”的角色;从文化经济学的角度看,作家是文化(艺术)价值的生产者,文艺编辑则将这一价值体现为商品  相似文献   

18.
消费时代文艺类畅销书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消费时代呢?"消费"一词是从经济学领域进入现代词汇的.在现代汉语中,"消费"是指"为了生产或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现代汉语词典>).而从个体来看,"消费"是指消费者花费自己的劳动(表现形式为金钱或者物质)来获得肉体或精神上的满足,即通过消耗产品来满足欲望.当人的基本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往往不会止步不前,它本身所具有的弹性和潜在多向性使它能够在一定的刺激下被激活并膨胀.因此,当社会生产相对基本消费需求过剩之后,生产者为了把产品推销出去,就只能通过刺激人的欲望而使其膨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在物质领域,生产者往往通过增加物质产品文化附加值的方式来达到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19.
编辑出版一张报纸,就是在经营一种文化产品,既是经营,就必然有消费。因此,报纸的编采人员必须确立读者消费意识,无论采写或是编辑稿件,如果不从读者的消费需求出发,那么,所编写的稿件就是发在报纸上,也没有任何意义,读者也不愿意消费这种文化产品。 了解读者的政治需要是发挥报纸舆论引导作用、促进读者消费的重要步骤 读者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市场营销因行业分类而产生的一个分支,期刊营销具有市场营销的重要特性一市场功利性,它需要通过销售期刊产品来获得利润,其价值取向是以利益为重的。但是,期刊作为媒介产品,又具有媒介的传播特性,需要考虑读者的精神需求,期刊营销就呈现出复合性的特点:既具有精神产品的价值性,又具有物质产品的商品性,一方面卖期刊,另一方面卖出版价值与精神文化;既需产品营销又需广告营销与品牌营销;既要关注传播效果又要关注经济获利;既要重市场效益又要重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