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ZnS∶Cu纳米微粒的制备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乳液法制备出ZnS∶Cu纳米微粒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和动态光散射 (DLS)测试结果表明 ,所得微粒粒径为 2~ 8nm .XRD结果表明 ,ZnS∶Cu纳米微粒为立方晶型结构 ,与体材料ZnS的晶型结构一致 ;在紫外吸收光谱中 ,ZnS∶Cu纳米微粒吸收峰蓝移 .发射光谱表明ZnS∶Cu纳米微粒产生一个位于 482nm的绿色发射带  相似文献   

2.
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了一定孔隙率的多孔硅样品,然后用脉冲激光沉积法以PS为衬底生长一层ZnS薄膜.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表征了ZnS薄膜的结构、形貌和ZnS/PS复合膜的光致发光性质.XRD结果表明,制备的ZnS薄膜沿β-ZnS(111)方向择优生长,结晶质量良好,但衍射峰的半峰全宽较大;SEM图像显示,ZnS薄膜表面出现一些凹坑,这是衬底PS的表面粗糙所致.室温下的光致发光谱表明,沉积ZnS薄膜后,PS的发光峰蓝移.把ZnS的蓝绿光与PS的橙红光叠加,在可见光区450~700 nm形成了一个较宽的光致发光谱带,ZnS/PS复合膜呈现较强的白光发射.  相似文献   

3.
采用间苯二酚、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嵌段共聚物F127为组装剂,在水热条件下进行聚合和组装制备了具有纺锤体形貌的树脂纳米材料,将其进行热处理制备了介孔碳纳米材料并研究了其超级电容器性能.介孔碳纳米球具有相对宽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可达676 m2·g-1.在电流密度为0.1 A·g-1时,碳纳米材料的比电容为236 F·g-1.且在0.1~1 A·g-1的电流密度下,电容的保持率为79%,该介孔碳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先驱体转化法制备了立方晶系闪锌矿ZnS六方纳米框结构;通过改变反应物的浓度,还可以得到ZnS纳米盒结构。这种通过先驱体转化得到ZnS中空结构的制备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条件温和、成本低廉、可重复性、产率高等特点。通过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转化条件、溶剂效应等单因素探究,可以得到既能保持前体物形貌又能使转化完全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主要完成人:李焕荣(河北工业大学),王弋戈(河北工业大学),王延吉(河北工业大学)等该项目属于无机化学学科应用基础研究成果。针对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制备、组装及其发光性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系列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的发光性能与材料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制备新型稀土主一客体功能材料的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发光材料的设计和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高分子微球聚苯乙烯(PS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组装体,采用自组装方法在PST和PMMA微球表面自组装制备纳米α-Fe2O3电池负极材料,组装温度为PST(T=70℃)和PMMA(T=60℃)聚合温度.结果显示,采用PST作为组装体获得的α-Fe2O3纳米粒子颗粒更细,约70nm,粒径更均匀,分散性更好;而PMMA组装体获得的纳米粒径约80nm,分散性相对较差,主要原因是PMMA微球质地较软,易发生变形,而使α-Fe2O3纳米粒子吸附在PMMA表面不均匀,在热处理过程中受热不均导致α-Fe2O3纳米粒子尺寸不均,且有团聚趋势.XRD显示,两种组装体获得的均为纯相α-Fe2O3结构.电化学性能显示,采用PST作为组装体制备的纳米α-Fe2O3作为电池负极电化学性能明显优于PMMA组装体.  相似文献   

7.
Ⅱ-Ⅵ族半导体材料ZnS纳米粒子,具有特殊而优良的可见光区荧光性质使得具有极大应用前景,因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概述了ZnS的制备方法、发光性能以及表面修饰的研究进展,并对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以ZnCl2(Tu)2为单一前驱体,溶剂热法在较低温度下合成了球状、雪花状和粒状的立方ZnS,克服了以往高温热解中六方相ZnS的生成,密闭体系有效的防止了ZnS的氧化,透射电镜显示ZnS颗粒的形貌及分布均较均匀.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和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CdSe/ZnS(QDs)/TiO2复合物,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哈达玛荧光变换成像等手段进一步证明其组分和结构.运用微量热法研究了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的抑制行为,揭示其抑菌的作用机制及其相关热力学规律.检测了S.aureus代谢生长热谱图,根据热动力学函数得到S.aureus生长速率常数(k)、传代时间(tG)、最大产热功率(Pm)、抑制率(I)等热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S.aureus抑制作用强于TiO2,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更加显著,说明CdSe/ZnS(QDs)/TiO2复合物对S.aureus有良好的抑制行为.  相似文献   

10.
MCM-41和HMS孔内组装[Eu(bpy)2]3+及其光致发光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的方法在MCM-41和HMS介孔材料孔内组装[Eu(bpy)2]3 (bpy:2,2-联吡啶).所得介孔复合材料经XRD、ICP等离子发射光谱、IR、N2吸附实验及光致发光谱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与介孔材料母体相比,组装稀土配合物后的介孔复合材料的BET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均有所下降;组装稀土配合物的介孔复合材料在氙光源激发下,均发射出特征的Eu3 光致发光谱;与组装稀土配合物的HMS介孔复合材料相比,组装后的MCM-41介孔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光致发光效率.MCM-41介孔材料是一种比HMS合适的载体,有助于增强介孔材料孔内组装稀土配合物的光致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1.
以乙酸锌为主要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村底上制备Eu3+参杂ZnO薄膜,研究了Eu3+掺杂对ZnO薄膜微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测量结果表明,Zn1-xEuxO薄膜具有六角纤锌矿结构且具有(002)择优生长,(002)衍射峰强度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弱,晶格常数随Eu含量的增加而变大证实了Eu3+是以替位式形势存在于ZnO晶格中;紫外-可见透射光谱(UV)表明,所有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过率均超过80%;光致发光谱研究表明制备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发光性能,几乎不存在缺陷发光.  相似文献   

12.
使用水热法合成了NaGd(WO4)2:Yb3+,Er3+,Tm3+荧光粉,借助PMMA胶体模板自组装法制备了三维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并表征了样品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样品具有四方晶系NaGd(WO4)2的晶格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规则排布的微球蛋白石模板和退火之后形成的正六边形空腔结构。光谱测试发现,在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微孔直径185 nm左右时,得到了相对最强的发光增强效果;实验样品中光子带隙的存在显著增强了蓝光发光而抑制了红光发光,导致光子晶体样品整体发光从荧光粉的暖白光转变为偏绿色。对比荧光粉样品,反蛋白石光子晶体样品中Er3+离子4S3/2→4 I15/2的发光寿命显著增加,但光子带隙的变化对寿命影响不大。与参考样品相比,反蛋白石光子晶体样品对温度淬灭现象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P123(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和硝酸铁为前驱体,通过溶胶-凝胶法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了SBA-15负载γ-Fe2O3(Fe和Si摩尔比为0.3)的有序介孔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选区电子衍射花样(SAED)和氮气吸附等手段对所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此合成材料具有类似于SBA-15的结构,铁以高分散的γ-Fe2O3纳米晶的形式分布在介孔氧化硅基体中.对高氯酸铵的催化实验结果显示,γ-Fe2O3/SBA-15催化高氯酸铵的分解放热量由纯SBA-15的420.5 J/g提高到1125.8 J∕g,说明纳米γ-Fe2O3能够有效促进高氯酸铵的分解.  相似文献   

14.
以有机溶剂热生长技术(solvothermal technique)制备了半导体硫族化合物(CdS、ZnS、MoS2)等纳米颗粒,采用XRD、TEM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ITO导电玻璃以及导电聚合物(PANI、PPY)膜为基底,将纳米颗粒涂布其上并以PL法研究其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经修饰后,材料的荧光发射位置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增强Tb3+离子在近紫外区的激发效率,采用水热法制备新型单相Ce3+,Tb3+掺杂的KY(CO3)2稀土发光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热重差热分析和光致发光光谱分别对发光材料的物相结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e3+和Tb3+可以有效地替代KY(CO3)2晶格中的Y3+,合成新型稀土掺杂的KY(CO3)2...  相似文献   

16.
纳米ZnS的溶剂热法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结晶度良好的ZnS纳米粒子,通过XRD、TEM、UV-Vis-DRS等技术对所合成的ZnS粉体的结构和理化性能进行表征,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ZnS粉体在紫外光和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制备的ZnS纳米粉体为六方晶系,粒径大致为30 nm,不论是在紫外光下还是在可见光下对亚甲基蓝均表现出良好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7.
介孔炭是吸附材料中孔利用率较高的一种材料,其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也不相同.该文通过改变模板剂与碳源质量比的方法制备出不同孔径分布的介孔炭材料,从而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同时研究了合成材料对罗丹明B、亚甲基蓝和活性艳红等目标污染物的染料溶液的吸附性能.实验采用挥发自组装的方法合成介孔炭材料,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氮气吸—脱附实验对介孔材料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控制溶液的p H、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研究合成介孔炭材料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炭材料具有有序介孔结构,孔径在1.286~3.008 nm范围内可调控,并且孔径分布最均匀的介孔炭对不同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在15.55~24.83 mg/g之间变化,不同孔径分布的介孔炭对相同的染料的饱和吸附量在8.75~24.83 mg/g之间变化,合成材料表现出了较好的选择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以ZnO、S粉和六水氯化铬为原料(CrCl_3·6H_2O),乙二胺、乙醇胺为有机溶剂,在190℃下,用溶剂热法成功地合成室温铁磁性铬掺杂ZnS纳米颗粒半导体。X-射线衍仪测试表明,Cr掺杂ZnS为纤锌矿结构。透射电镜表征不同Cr掺杂浓度ZnS的形貌为纳米颗粒,Cr掺杂浓度为5.27%的ZnS纳米颗粒平均尺寸在30~40 nm。电子能量散射谱表明产物由Zn、S、Cr元素组成。光致发光测试表明,Cr掺杂ZnS相对未掺杂ZnS吸收带边向短波方向微小移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表明未掺杂的ZnS为抗磁性,而Cr掺ZnS为室温强铁磁性,Zn_(1-x)Cr_xS(x=0.0527)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4.275 A/m。Cr掺ZnS纳米颗粒具有室温铁磁性的实验结果与通过第一性原理预言Cr掺ZnS纳米片具有室温铁磁性相一致。Cr掺杂ZnS纳米颗粒的铁磁性是稀磁半导体的固有属性。  相似文献   

19.
将功率为30W、波长为1064nm的YAG激光束(束斑直径0.045mm)照射在硅样品表面打出小孔,在孔内的侧壁上有很特殊的网孔状结构,其中的网孔壁厚为纳米尺度,解释孔侧壁网孔状结构的机理.孔侧壁上的网孔状结构有很强的受激荧光发光效应,发光峰中心约在700nm处.当样品在加工和检查过程中保持脱氧状态时,其样品几乎没有发光,证实了氧在PL发光增强上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用量子受限及其纳晶与氧化硅界面态复合的综合模型来解释其光致发光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20.
研究WLED用红色荧光粉体材料Eu3+'Bi3+∶NaLu(MoO4)2.采用燃烧法制备一系列NaLu(0.95-x)Eu0.05Bix(MoO4)2(x=0,0.01,0.05,0.10,0.15,0.20,0.25)样品,通过多种表征手段来确定Bi3+的最佳含量并分析了激活离子发光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在Eu3+的掺杂量为5a%条件下,当Bi3+的含量达到20a%左右、粒径控制在40-55μm之间时,材料的发光性能趋于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