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历史与现实,以西部为重点考察目标,以地域文化为切人点,从历史地理学和地域学两个角度去探讨和研究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同时结合当前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发展背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国内特点,以西部不同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技术的结合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分析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域体育文化概念,并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地域体育文化模式进行理论构建与设想,以期为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与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是承载与传播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是整合各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的纽带,是弘扬民族体育精神与文化特色的必然路径。基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研究中偏重于关注课程外在形式的划分与科目的编排,忽视课程内部各要素之本质联系与整体结构之研究的不足,以客观制约性原理和内部构成原理为理论依据,尝试构建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3.
成都市都市体育圈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城市环境特征、体育市场现状以及市民体育消费和生活习惯,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适合成都市发展的都市体育圈构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市都市体育圈作为城市体育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地域形式,与其它都市体育竞争力相比,具有独特价值与优势.在地域上大体可分为都市中心体育圈、近郊体育圈和远郊体育圈三个圈层,它的构建要以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龙头,以体育休闲、体育旅游、运动体验等功能为重点,围绕"点-圈"环状辐射的地域及类型特征,建立与成都城市"个性"相适应的都市体育圈;利用成都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娱乐、竞技为一体的都市新单元;以"基地"为依托,整合全市体育资源,实现"点"带"圈"的效应.  相似文献   

4.
身体运动、身体动作带有明显的族群记忆和参与意识,是一种可供他人观赏的身体运动文化,天然地蕴含了以身体体验为主要感受形式的美好生活意蕴和身体审美内涵。研究通过对体育人类学审美维度的深入探讨与分析,有效回应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所涉及的身体审美性、表演性主题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审美意识、审美文化等问题,为推动我国体育人类学、体育美学学科发展,促进体育理论探索争鸣和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实地考察研究,对螳螂拳的文化传承方式及途径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地域文化是螳螂拳传承的根,学校教育是螳螂拳文化传承的最佳途径。以学校体育校本教材为媒介的静态形式和以课间操、课外活动等辅助体育教学为纽带的动态形式有利于螳螂拳文化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人口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等,对皖江城市带农村乡镇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依据体育人口划分标准,皖江城市带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8%,偶然体育人口占14.6%,非体育人口占65.2%;不同类型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善度余暇时问的一种方式;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有针时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人口与体育手段、体育组织、体育环境的结构划分剖析了我国小城镇体育生态系统的发育现状.当前我国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发展水平的巨大落差是小城镇体育发展的自驱动力,我国小城镇体育生态系统尚处于雏形阶段,小城镇的体育组织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表现柔性,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以促进小城镇体育生态系统的自我发育和成熟.  相似文献   

8.
体育文化空间传播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文化的空间传播是体育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例证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的空间传播类型为主要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体育文化的空间传播类型,旨在丰富、充实体育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表明:体育文化膨胀型传播中包括传染型传播、等级型传播和刺激型三类;体育文化的迁移型转播包括占据型、蔓延型传播、墨渍型传播和变异型传播四类.  相似文献   

9.
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9  
岭南休闲体育文化是指岭南地区的人们在闲暇时间里,通过从事具有运动性质且能愉悦身心的活动,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主要通过人际传播方式、群体传播方式、组织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等四种方式进行.不同的地域文化如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和港澳文化等,必然会影响其休闲体育文化,使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表现出区域分异,体现共性与个性.概而言之,岭南休闲体育文化特色主要表现为地域性与民族性、传统性与时代性、开放性与兼容性、继承性与创新性、消费性与商业性和务实性与民俗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巢湖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不同农民人群体育参与状况进行实证调查.结果表明:依据确定的体育人口划分标准,巢湖周边地区主动体育人口占7.4%,经常体育人口占12.6%,偶然体育人口占14.5%,非体育人口占65.5%;不同类型农民体育人口在性别结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健身认识、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动体育人口和经常体育人口已经把体育活动作为余暇时间的一种生活方式;农民家庭收入对体育人口类型的形成影响较大.分析影响不同农民体育人口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从文化的概念入手研究文化获得,指出体育是文化获得的重要途径。从英美体育文化、体育礼仪和中国人的体育价值观三个角度阐述了体育文化的特征,并以美国、日本和中国为例,分析了各自健身体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的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随着NBA和CBA职业篮球联赛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已成为一项被人们认同和感兴趣的体育文化现象,从而使体育社会对其文化性的形成要素的内涵和演进、概念、内容、形式、体系、特征、趋势以及中外文化异同性进行了再认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求结合国情探讨和推动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与构建.  相似文献   

13.
职业体育不仅是以职业体育联盟和俱乐部为经营组织的独立实体,还与所有利益相关者共同构成利益共同体,协同进化,具有典型的生态系统的特征。职业体育生态系统的提出为我国职业体育组织理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有利于我国职业体育发展战略的创新。运用文献资料法、演绎法,阐述职业体育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对其构成、演化过程、自组织机制、竞合机制等问题进行论述。认为:职业体育生态系统包括核心生态系统、扩展生态系统、完整生态系统3个层次。职业体育生态系统的存在与繁荣是职业体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职业体育生态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和共同进化的;我国的职业体育生态系统自组织机制不健全,我国职业体育生态系统还处在形成阶段;我国职业体育生态均衡制度的不完善制约了我国职业体育生态系统的成长和发展,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篮球文化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国篮球文化的概念、分类结构及其特征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发现前研究的不足,例如:在研究方法上,过多重视文献资料法,忽视了对于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在研究过程中只重视一些篮球文化现象的研究;在研究视角上主要体现在篮球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研究、校园篮球文化研究、中美篮球文化对比研究。提出构建中国篮球文化理论与实践体系,应明确世界篮球文化的发展趋势,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精神动力,以新的思维、新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审视篮球运动,加强与包括美国篮球文化在内的世界篮球文化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以服务大众为目的,以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促进篮球运动的普及,抓好职业联赛,提高竞赛水平及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为手段,促进中国篮球运动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休闲体育"的概念及理论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准确把握“休闲体育”这个概念,一是对“体育”的英文词sport和education physicald的词义作了进一步梳理,认为sport在词义上更接近休闲的含义,也即我国“休闲体育”这个词相对应的英文是“sport”;二是从体育学、文化学和休闲学几个角度对“休闲体育”这个概念作了进一步的理论诠释。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切文明成长的沃壤,体育文明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上个世纪末“文化热”的再度升温,体育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将紧逐上个世纪的余波以性别文化的视点切入,由世界体育文化的形成、中国体育文化的性别认同和对中国现代体育中的性别文化现象个案的分析这三个角度展开论述。通过对中国体育文化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定位,更好地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化冲突和融合与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两种态度入手,阐述了文化冲突与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动力,文化冲突是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文化融合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发展;明确了体育文化全球化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提出了正确对待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态度,并指出了在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要深刻了解冲突与融合的是什么,进而提出掌握好冲突与融合的尺度,是体育文化全球化时代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要旨。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化学和比较体育的观点与方法,探讨了中西体育文化的相互认同与互补问题。主要观点是:中西体育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是当今体育文化交流的前提条件;而体育文化的交流是使中国体育文化增值并与世界体育文化认同的基本方式;只有实现体育文化的双向交流,才能达到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互补和双赢的结果;而中国体育只有完成转型,才能承担起体育文化双向交流的历史责任;一种具有世界胸怀和时代精神的体育文化正在等待我们去构建,我们要将中国体育文化推介到世界中去,让全球了解中国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9.
海派体育是海派文化的一个重要缩影.海派体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有关.通过分析海派体育文化形态的三个侧面——木兰拳、海派秧歌、海派体育教育,探讨新时期海派体育的文化特质和核心价值,认为海派体育不仅彰显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而且吸纳着随欧风而来的异域风情,凸显着“海纳百川,趋时求新”的海派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谷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70-1471,1474
通过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现代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竞技前程装备研发的组织运作有三种类型:企业运作型、研究所运作型和管理部门运作型.对各运作类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发运作单位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运作类型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运作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