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尔雅》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词典》是我国现代一部较有影响的词典。本文通过对《尔雅》和《现代汉语词典》释义方式的考查与比较,揭示二者的异同及其历史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尔雅》广泛传习以后,由于它体例完善、内容广博,不少学者就赓续这种形式,写出性质相同或相近的多种新著,如《小尔雅》、《广雅》、《比雅》、《拾雅》、《埤雅》、《尔雅翼》、《骈雅》、《迭雅》、《通雅》等等,形成了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中的一派——雅学派。这一类著作,从训释方式看,是以今语释古语;从编排方式看,是把一组同义或近义词列为一条,再依大类编成若干篇。这就是我国传统语言学领域里的“义书”,即现代的“义类词典"。它跟依字形编排的《说文》和依字音编排的《切韵》,鼎足而三,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中的重要一支。这些书的价值各不相同,其中以《小尔雅》成书较早,且为历代注疏家所引用,影响较大。本文拟对《小尔雅》产生的时代、作者、内容等作一初步探讨,以便求教于专家同行。  相似文献   

4.
东晋郭璞是著名的文学家、训诂学家。他的《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中存在着大量的同词异训现象。所谓“同词异训”,即:同一注者针对相同语境下的同一个词做出不同的解释。这些同词异训现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注释角度相近、意义彼此相承的同词异训现象;注释角度不同、意义相互补充的同词异训现象;特殊的同词异训现象。这三种同词异训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郭氏致力于呈现不同文化内涵、对统治者进行政治隐喻、推动博物学发展、展现严谨的注书态度、致力于开创注书方法等主观意识和深层动机。  相似文献   

5.
《尔雅·释器》中生产器具类词语分为三类,分别是农具、渔具和猎具,其中猎具分为网具和弓箭两类,如斪斸、定、斫、鐯、(虏斗)、疀在类别和功能上有细微差别.《尔雅·释器》生产器具类词语的命名理据主要有形象理据、材质理据和功用理据,形象理据是从形象特征等外在因素出发进行命名的,材质理据是根据器物的材质、原料的区别来命名的,功用理据是从功用的角度出发的.《尔雅·释器》中的生产器具类词语,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农业发展情况和渔猎发展情况,如金属质地的农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渔猎发展日益专门化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献中有大量的联绵词,古人对这种语言现象早巳有所注意。《荀子·正名》说:“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喻则兼”。所谓“兼”就是指联绵词。明清的学者对联绵词非常重视,对联绵词作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明人朱谋讳最先编了一部《骈雅》把古书上的联绵词收集起来,仿照《尔雅》的篇目分成十三篇。这部书首先引起人对联绵词的注意,清人王念孙在《广雅疏证》及《读书杂志》中,对联绵词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澄清了古人对一些联绵词的糊涂认识,如对“犹豫”等的解释。近代人朱起凤因首鼠首施引起的风波而发愤著书,写成了《辞通》专著。符定一用三十年的时间编了一部四百万字的《联绵字典》。现代  相似文献   

7.
骆鸿凯的《楚辞》研究著作,现在可查知的有专著四种,论文四篇。他早年师从黄侃,习训诂、声韵之学,治学谨守师法。以小学读《楚辞》,尊王逸《楚辞章句》,辅以《说文》、《尔雅》等,不任意发挥,务求其本真。  相似文献   

8.
亮相书虫:于晓天书虫发现者:王世琴啃书心得:读书,未曾填饱我的饥肠,但充实了我的头脑,丰富了我的精神。喜欢的书:《智慧背囊》《时文选粹》《彭德怀》书虫在线:东台市实验小学六(8)班亮相书虫:冯静文书虫发现者:雷富平啃书心得:书,我亲密的伙伴,它让我分清善恶美丑,知道了许多知识,我的生活因书而精彩。喜欢的书:《封神演义》《红楼梦》《希腊神话》《淘气包马小跳》《草房子》书虫在线:东台市实验小学五(5)班亮相书虫:蒋天书虫发现者:何素莲啃书心得: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智慧的源泉,书是想象的翅膀,书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喜欢的书:《外…  相似文献   

9.
书虫T型如     
《阅读》2013,(6):F0002-F0002
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课余时间,你总能看到我手捧着书,专心阅读。《格林童话》《笑猫日记》《淘气包马小跳》《海底两万里》……这些书陪伴我一路成长。一走进书的世界,我便开始了奇妙的旅行。我在书中体验快乐,汲取营养,陶冶性情。我愿与书一生相伴。  相似文献   

10.
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一些文学读本甚至新编《辞源》都解为“落花”,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落英缤纷”之“落”不能解为“凋落”。虽然“落”有“凋落”、“零落”之意。但“落”还有“始”之义。《尔雅释诂》曰:“落,始也。”此义在先秦古籍中运用较多,如《左传昭公七年》:“楚子成章华之台,愿与诸侯落之。”王念孙曰:“《尔雅》:‘落,始也。’与诸侯落之者,与诸侯始其事也。《楚语》(上)‘伍举对灵王曰:今君为此台,愿得诸侯与始升焉。’是其明证矣。”“落”作为“始”义在《诗经》中也有例证。如《周颂访落》:“访予落止,率时昭考。”宋朱熹注:“落,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界对《书谱》的研究有大量的成果,笔者发现由于不同作者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学养的不同,以致对《书谱》的研究各执一角,以往大量文献多分别从考据、书法技法或单纯从美学、哲学角度分别探讨《书谱》,似乎缺乏独立出各种必要的系统的历史语境进行探究。因而本文将试图从梳理《书谱》产生的书法史背景方面为《书谱》的美学思想研究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框架,为《书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考溯《史记》八书,比较八书与《汉书》十志的序列,可见《史记》八书源于《尚书·八政》,《汉书》十志源于《史记》八书。八书、十志代表着不同时代的经济水平和思想认识。八书侧重当代承弊通变,忧国忧民,有肇起之功;十志侧重技术,丰富详赡,具发展之能,二者均为一代文化之大成。  相似文献   

13.
吴丹妮 《阅读》2016,(Z2):51
也许受妈妈的影响,小时候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还清楚地记得《三个和尚》《狼外婆》《孙悟空大闹天宫》等故事情节。到了一年级,我学着自己看书,先看一些有文字的图画书;到了二年级,又看一些带拼音的和不带拼音的书,遇到不认识的字,有时问大人,有时自己查字典。书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吸引着我。今年我看了好多书,有《一百条裙子》《安徒生童话》《爷爷一定有办法》……有时我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同伴听,讲给家人听,大家都夸我。  相似文献   

14.
《书谱》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创性和开拓性意义,被书法界公认为有史以来最著名的一部书法论著。黄源老著的《书谱译注》由两部分组成。前者是关于《书谱》的总论;后者是《书谱》的译注,一字一句都有精妙解释。两部分交相辉映,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15.
唐朝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注重文字的训诂,成就很大,但疏漏驳杂之处仍然难免,通过对《后汉书》李贤注进行商榷,以期更深入地推进《后汉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孙过庭《书谱》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划时代、里程碑式的杰作,全文虽然仅三千五百余字,却对当时中国书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了全面的、深刻透彻的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重要的是《书谱》里面大量涉及了哲学、美学思想,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等大量极具创新性的观点,也将书法比拟成自然万物。建构在笔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从着重《书谱》主体来初步探究孙过庭《书谱》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太史公书》即《史记》,是历史化的结果,然而其本身却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书中体现了因情生事的创作原则,反映了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理想。从这个方面来说,《史记》实为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8.
将《杨家府演义》、《东游记》二书加以比较,并从天门阵故事的7个方面予以考辨,可知《东游记》一书所述天门阵故事乃是节略抄袭《杨家府演义》而成,《杨家府演义》的成书年代早于《东游记》。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江陵张家山出土的《算数书》内容和体例方面都与《九章算术》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两本著作也存在着一些差异。《算数书》的出土,相当有利地佐证了中国古代数学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阅读》2006,(6):F0002-F0002
书虫发现者:石群啃书心得:书,为我们构建智慧的桥梁;书,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宝库;书,是我们的“长生果”;书,是我们的营养品;书,浣洗我们的心灵,带我们走进真理的殿堂。喜欢的书:《中国上下五千年》《史记》《老人与海》书虫在线:扬中市实验小学五(5)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