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主张知识源于社会的意义建构,学习是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的相互作用,是知识的社会协商,个体在合作中获得知识的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念的形成势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带来新的思考: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获取信息的指导者,从传统教学的中心、权威转变成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支持者。  相似文献   

2.
“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是对传统“他人导向”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挑战,体现了以师为本的教师教育理念.课程变革的“常态性”、“问题性”、“情境性”和“生成性”为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提供了契机.基于“多维度论”的教师自我导向学习将教师学习视为一个内外统一的发展过程.自我引导、经验建构、反思、知识转化、共在性成长是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特征.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觉醒,学校场域下教师学习精神、制度、物质及管理环境的创设是教师自我导向学习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倡导立足于学生当前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追求“主流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结合”,形成了与之配套的内容体系与实施建议。诸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核心的问题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归还给学生,是把探索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公共哲学是拯救个人的,以开化公共性的活私开公为其理念。墨子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设定大同理想社会的公共哲学始祖。他站在人民的公共立场,以民意为公共的准则,追求公利,主张兼爱的哲学。兼爱是为公共的"利他",同时也是为了个人的"利自"。兼爱即是克服活私开公的公私二元论。墨子批评该当于公的统治阶级的奢侈与浪费,为了公共的人民基本经济生活的保障,主张"节俭",这也是立足于公共性的。并且,现代公共哲学上重要的主题是和平。为了实现国际公共世界,兼爱非攻的和谐精神是必要的价值理念。墨子为了实现兼爱的大同社会,成立了墨家集团。墨家集团批评属于公的统治者的蛮行和独裁,专在扮演为民的公共利益代言的角色。墨学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世上的公利。这是与今日新上场的公共哲学在目的上的相通之处。于是,墨学是定立公共哲学的理念的学说,笔者认为墨学对公共哲学的实现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变动不居的中国足球话语实践为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公共空间、公共话语、公共意识的生长发育创造了可能。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文本语境分析,基于公共性的空间维度特征、话语维度特征以及意识维度特征,构建了一个针对中国足球话语实践的三维分析框架,并运用该分析框架,系统全面地从“空间—话语—意识”三个维度来梳理、审视新中国足球话语的建构与变迁脉络,为更好地推进、深化、创新中国足球话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更为观察当今中国体育新闻媒介的公共性发育态势提供了一个实践背景和现实的切入角度。研究结论如下:1)中国足球话语实践符合公共性的空间维度特征,构建了中国足球公共话语空间,为公共话语、公共意识的生长提供了空间前提;2)中国足球公共话语空间内,各类主体间展开的话语交往,背离了公共话语的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正确性要求,中国足球话语实践无法生产有效的公共话语,不符合公共话语有效性特征;3)中国足球话语实践中的各方主体并非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寻求观点上的求同存异,并非建设性的话语商讨,对于公共意识的培育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性的悖论式语境,决定了中国知识分子悖论式的生存状态、价值理念和精神结构。这种悖论从近代、现代一直延续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存在与写作中。“新时期”初期文学叙事的现代性追求从一开始就隐含着知识分子独立品格的匮乏,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90年代以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遭遇到更大的挑战,知识分子普遍产生了自我认同与阐释中国的双重焦虑。在全球化、世俗化语境中知识分子及其叙事亟需重建其公共性、反思性、独立性品格。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精神是打造“大国良师”和推动落实新时代国家“强师计划”工作实施战略的重要精神动力和引领力量。新时代教育家精神蕴含着服务家国、慎独律己、铸魂育人、躬耕实践、仁爱高尚、弘文传道的科学内涵。以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强化教师教育立德树人能力,培养教育家型教师,建构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新图景等多重价值。立足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科学引领与价值驱动的逻辑维度,教师教育建设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多元主体协同、完善师资力量、实施综合评价中探寻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四对矛盾入手,客观、公正地分析了农村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建构人文理念的农村教师职业倦怠缓解策略:农村教师要树立积极而健康的角色观,寻找成功感;学校要构建规范而有弹性的教师观,注重人文关怀;社会要形成科学而合理的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从制度设计与制度伦理文化的高度,在坚持以当下中国民众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本位理念认同的前提下,对传统的组织社会公共生活的价值理念所做的深刻反思,力图使“公共性”的道德理想信念成为一种全社会的自觉。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是市场社会“多元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公正、合理的多元化社会的发育,构成“和谐社会”实践的可能性基础。“和谐社会”内在精神实质,是自由的人与有秩序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谐社会”的实践哲学基础是现代“合作理性”,而其人文价值目标,则是民众普遍的“公共精神”的达成,以及关于社会公共性信念的自觉确立。  相似文献   

10.
“个体人”转为“公共人”是当代社会提升大学生公共精神的一个重要命题。法国思想家列维斯纳的他者性理论为阐释这一命题提供了新视角。当下大学生公共精神陷入一系列危机:对公共生活缺乏理性认知和批判精神、缺乏公共关怀、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的公共理念、参与公共生活的形式化。以他者性理论作为反思和重建大学生公共精神的切入点,建构“我”与“他者”非对称伦理关系,树立正确义利观;培养他者意识,学会关心他者;扩大公共参与,学会倾听和回应他者;完善公共教育,提升公共精神认知。  相似文献   

11.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 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叙事艺术方面的“变”与“不变”。研究发现,从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到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体现着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艺术转变,体现在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为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12.
从空间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村落空间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以焕发民族传统体育生命力,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空间内涵、困境进行梳理和阐释,并提出相应路径。研究认为:村落为民族传统体育传承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社会深刻变迁,导致村落物质空间消亡、社会空间重塑和精神空间淡化,使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依附物消逝、公共权力式微和文化精神消解。新时代要加大对村落保护力度,守护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生存空间;增强村落社会运行新动能,彰显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公共性;重铸村落文化精神,弘扬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与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为研究对象,运用比较分析、文献资料、录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两届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历史进程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研究旨在通过两届奥运会表演的对比分析,探究两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创作思路、艺术偏向、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变”与“不变”,总结出两届开幕式生产的有益经验。研究发现,从2008年开幕式到2022年开幕式,奥运会开幕式从历史时间建构走向艺术时间建构、从民族史诗走向浪漫抒情诗、从淡化体育元素走向强化体育元素、从科技加强艺术到科技艺术融合共创的转向历程,这体现了不同时期设计思路,生产语境及创作心境等方面的变化。不变的是对奥运精神及“天下大同”理念的传达。共同留下了诸如:多样的时间建构艺术手法、民族史诗和浪漫情诗的异时空叙事典范、东方艺术语言的发掘创新、体育元素的深化融入、科技人文主义对舞台表现的深度驱动等有益经验,这些为未来我国举行大型体育赛事进行赛事表演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启发。  相似文献   

14.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目标,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已成为目前教师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合作教学情景学习模式给我们的教学实习提供的借鉴是:大学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实习教师与一线教师的合作,可以避免大学教师和一线教师在指导实习教师上出现的两个“极端”,即一个侧重理论高度,一个侧重实际的、可操作的具体经验,避免造成实习教师无所适从;实习教师要与指导教师共同交流,共同教学,指导教师要给予实习教师以充分的指导,包括协助实习教师备课、评课等,让实习教师尽可能地学到有经验教师的“缄默教学知识”,并内化到他们自己的教学中,实现自我专业水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课堂教学如何创新,有关论述从学生角度思辨的多,言及教师层面的少;注重学生主体体现的多,剖析教师主导作用的少。谈到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也仅限于“角色转换”,即把自己视为教学的“组织者”而不是“操纵者”,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等内容。这里可能存在一个盲点,即教育工作者作为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可能在研究时“身处庐山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因而教师对“自我”认识不够,妨碍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因此,同广大教师一起认识自我,重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很有  相似文献   

16.
为更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构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政社关系改革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强政府、弱社会的发展惯性仍需进一步打破,社会自组织的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政府管理的角色和职能亟需转变。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重视政社关系改革,从强政府、弱社会转变为强政府、大社会发展格局,政府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发展,并与社会力量合作构建多元治理机制。具体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继续做减法;社会力量加强自身建设,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依据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扶持社会力量成长;根据参与类别,对社会力量发展提供差异化的帮扶;做好市场监管,引导、规范社会力量成长;积极推进政府元治理、行业自治和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闯关东时期朝鲜半岛移民的迁入史及其传统体育文化的转变过程,并立足新时代审视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当代价值。研究认为:闯关东时期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革风易俗;发现“齐鲁文化”“闯关东精神”“家国归属感”是夯实朝鲜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因素;同时朝鲜族传统体育文化形成的“礼仪高于胜负”“群体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思想契合“新时代礼仪文化”“新型举国体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体育理念,以及能够加深各民族群众对生死与共、休戚与共、荣辱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建构,为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以此推动民族团结、民族文化传承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中教师的传统角色具有挑战性;教师是学习者和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支持者;教师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明确改革方向,重塑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已经普遍实施,新课程的设置在建构上以课程模块取代传统课程体系,呈现了课程内容的交叉推进、螺旋上升等亮点。新课程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高要求和新标准。在数学课改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包括教师教学理念和行为的改变不大,对高中数学课改的顾虑很深,教学资源匮乏以及教师技能的不足。针对新问题,提出了包括建立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树立新课程教育观、加大教学资源投入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探究———发现”教学指注重调动学生探究动机、促进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教学。其基本理念包括 :学生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者 ;学习是一种探究过程 ;学生是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个体 ;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收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反思交流五个基本阶段。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以多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