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独秀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同时,也是卓越的人民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而体育观是其新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陈独秀认为“智、力、德三者并重,为近代教育之通则”,提倡实行“兽性”主义;陈独秀的体育观,对改变中国传统的“文弱”之风与促进人的和谐、全面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解决了“体育事业为谁服务”的理论问题,并在体育实践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结合中国国情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之路,使中国发展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体育大国。从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区别于“他者”的独特标志出发,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和史实回顾,找寻中国共产党的体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文化根源。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性人物的体育思想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尚武”思想、“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精髓;二是借鉴了中国近代建构起来的现代体育理论和体育实践体系;三是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创新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在这一思想演化进程中包括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逻辑,也在总体逻辑上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3次阶段性转折:从中国古代体育向中国近代传入的现代体育的转换,再从中国近代初步形成的“国民体育”体系之中“脱胎”转向“群众体育”,以及由此发展至今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教育界的先驱,蔡元培十分重视体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他在继承我国传统体育思想和汲取西方近代体育的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体育理论。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该理论主张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公民道德的思想仍然是我们开展体育教育、发展体育事业的理论指导;是我们进行体育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严复的文化思想被当作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由先进到落后、由学习西方转向回归传统的典型 ,严复“早期进步 ,晚年保守”似成定论。本文针对严复思想评价中的一些偏误 ,通过分析严复独具特色而又一以贯之的中西文化观及其文化选择的现实原因 ,探讨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对中国文化近代化过程的艰苦探索及其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近代不同社会思潮影响下国人体育观的变迁进行了分析。 研究认为: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兴 起以及20 世纪20~30 年代出现的“土洋思想”交锋,伴以西方社会思潮而至的西方体育, 在传播的同时亦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国人体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晚清时期,强兵、御 侮和强种、强国的思潮,促使国人开始探讨体育救国之路;在军国民体育思潮的熏陶下, 体育救国成为人们一种“理想化”的选择;而在民主与科学思潮激荡下蜂拥而至的实用主 义体育与自然体育思潮、国粹主义体育与民族体育思潮,则使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传 统体育和西方体育,使人们从融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角度开始走向体育的真义与本 质。这是中国体育在由传统向近代转变过程中国人体育观变迁的最主要特点,也是中国 近代体育发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华商、儒商、新华商、新儒商,这些概念现在受到社会人士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们的所谓与所指,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很值得探讨。“华商”与“儒商”这两个概念属于相容关系。对此,至少有三种见解,即:①全同关系;②包含关系;③交叉关系。所谓“新华商”主要是指近年来在以高科技产业为主流的新经济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华人企业家。从化背景上说,这些“新华商”也就是“新儒商”。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大传统”与“小传统”理论为主要视角,重新审视近代武术现代化转型的历史事实, 通过剖析近代武术文化生产的时代特征,从权力与知识的角度阐释近代社会精英参与并主导武术文化范式变革的本质。研究认为:在近代“救亡”主题下,社会精英的介入改变了武术原有的权力结构和知识生产的“小传统”形态,使武术在文化范式上进入“大传统”的范畴之内。而武术救亡作为社会精英理念的“顶层设计”,则须经过“知识”的俗世化才能够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最终形成近代国家救亡全民化的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传统旧学走向近代新学。其中,西学的浸润至关重要,但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其转向的内在动因──“经世致用”。鸦片战争开启了一个全然不同于以往的时代,人们所要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生活中熟知的问题,“变局”之际,“经世致用”思想使经世派转向西学,从而提出“师夷长技”的思想,传统文化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从此,传统文化走向近代新学。  相似文献   

9.
商业的受抑制、商人地位的被贬低,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阻碍。日本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化,其根源就在于它为商业存在的合理性进行了有力辩护,实现了传统伦理向近代工商伦理的转型。这种转型是在传统的“出世”思想向“入世”思想转变的基础上,通过职分观、义利合一观和俭约论等观念的组合确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 ,湖湘教育思想在湖湘文化的浸润下 ,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在动荡不定的社会背景中发展嬗变。其发展的历史脉络是“经世实学教育思想—洋务教育思想—维新教育思想—资产阶级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丰富湖湘文化的同时也推动了近代湖南教育的产生、发展、壮大、变革 ,为湖湘教育的近代化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做出了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市民社会观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思想史上.黑格尔终结了传统哲学将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等同的理论观念,第一次将市民社会范畴从政治国家的概念中剥离出来,他对市民社会的性质、特征及其基本原则的阐释.以及对市民社会与家庭、国家关系的分析,“向我们暗中指出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成为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传统价值体系尚未完全摆脱对电子游戏排斥的态势下,电竞产业迅猛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电竞作为新生事物,电竞许多待解的问题和短缺的专业人才,需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双向介入。通过文献研究,从怎样看待电子游戏和电竞入手,阐明了广义的电竞和狭义的电竞;以探索的视角,肯定了电竞是体育;以有限的视野,扫描了中国高等教育电竞专业建设的概况;以个人的观点,构想了广州体育学院电竞专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荀子为代表的由行致知知行观,对现代马克思克主中国化和社会建设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本文重点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探析了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荀子知行观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者哲学认识论深化的本土资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古典哲学依据、对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知行结合是处理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关系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身体技能的习得到个人德性的培养为思想主线,梳理了在法国中小学体育与运动课程大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中主旨、目标及其在身体技能习得层面、个人德性培养层面上的目标导向、教学内容和实现能力等方面,凸显该课程大纲在自我与他人、技能与德性、学校与社会的积极整合作用,展现该课程在个人主义契约性社会下的特征和对中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会遇到经营者积极性、社会责任感和内控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及解决作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视域中的体育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反思现代性的历史背景下,借鉴后现代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有助于我们对体育教育现代化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互联网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截止2007年7月中国网民总数达1.62亿,网络对人的感知、情感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同样对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传统婚恋观、婚恋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对婚恋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消极的,中击,为有效保证网络在恋爱中的合理性价值,发挥其积极意义,最大限度地防范其不良后果,必须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王左丹 《职大学报》2013,(6):97-100
从对辅导员传统工作质量观的审视出发,文章在对传统质量观和现代质量观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尝试性方案,导引高校辅导员通往正确质量实践之路。这种方案要求辅导员的工作实践要具备目标的合理性、主体的自觉性、方式的科学性、手段的先进性、形式的协调性和结果的积极性。文章认为,在反思基础上提出的新方案,既反映时代要求和教育规律,又蕴含内在的伦理价值,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的一种解放。  相似文献   

19.
从长拳的技法特点、演练节奏和套路的内外在形态结构方面着手,就将中国古典哲学、传统中医理论以及传统伦理学对长拳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进行分析,以之明确长拳套路发展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解放思想,勤奋工作,高举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联系我们学院的具体实际,本文畅谈学习心得,结合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就加强学院的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重要问题,作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