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全民健身看学校体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二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点,它直接影响到全民健身能否顺利实施,全民健身对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又具有促进作用。从全民健身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存在弊端,有利于推动学校体育在思想观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观进行解析,概括出其"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核心内涵。以此观照当代学校体育中忽视生命主体意义、与生活世界割裂、淡化生命体验的现实,得出若干启示性建议,构思生命化学校体育的应然愿景。  相似文献   

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向度,建立面向生存境况的体育观念,并使学生获得永恒的体育关怀。学校体育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活跃和勇敢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地是生命的狂欢,而不是身体的束缚。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身体技能的动感体验,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是学校体育的教育责任和本质诉求。在身体实践的技艺中,探讨学校体育的存在根基,学生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教育关怀;在生命培育的教学中,审视学校体育的人学归宿,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追求;在体育存在的占有中,考察学校体育的生命境况,学生在体育中走向生命的完整自由。学校体育是人生命知识的教育形态,是人主体生成----的时空场域,是生存境界中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人学存在论是学校体育的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4.
体育具有生命性,是通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负荷唤醒人生命自觉的一种有效活动方式.把叶澜先生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延伸到体育领域,在生命教育的语境下去解析体育,从而提出体育具有生命教育潜质:体育是引发生命潜在素质的教育手段,是感知生命的道德教育手段,是对生命冲动的引导与诠释手段,是全人教育的手段.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深刻感受体育体验,将所获得的所有情感体验视为对生命的一种直视和触摸,是感知生命真实存在的重要途径.实现生命教育与体育的融合,在体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灵动、体悟生命的真正内涵,是发展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的拓展.体育理应成为生命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校男生体育学习心理需求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大力推行,出现了一个以青少年为重点实行滚动式发展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新时期。现在高校男生的体育学习心理需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探讨他们的体育学习心理新需求,对加快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和培养现代化人才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生命哲学的思想,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进行了阐释,对体育教育现实中生命的异化与失落、控制与约束,以及体育教育价值的外在诉求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从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个体的生命体验、超功利的体育教学理念等方面提出了重构我国体育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准确把握生命质量的内涵、实质和恰当的“视角”是体育领域开展生命质量研究的根本。为此,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梳理和分析了生命质量研究的产生根源、理论形成背景、研究视角、方法等历史发展轨迹,并从中发现提升体育生命质量是生命质量研究的根本目标;健身锻炼、体育重大事件、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社会参与等是体育研究生命质量可以借鉴的理论和视角;实验干预、优化技术等应用性方法是体育研究生命质量可以采用的前沿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长春市二道区春城学校始建于1964年,现有教学班17个,教职工87人。学校坚持以"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办学思想,努力打造"生命教育"的办学特色。学校以生命教育为主线,开设生命教育课。同时进行学科渗透,将生命教育同语文课、品德课、健康课等教学相结合,通过编写、表演课本剧,对学生进行文本感染,提升生命感悟。学校还以体验活动为辅线,开展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展示生命、关爱生命等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在对安徽省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从生命教育理念出发,重新审视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现状。认为:教学目标的设置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完整性与独特性;教学内容的选择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发展逻辑;教学组织实施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体验;考核评价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动态生成性。并在生命教育理念下对高职体育教学实践进行了构思。提出:制订关注生命、发展生命的教学目标;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职后生命发展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过程强调生命间的尊重,关注学生的身心体验;关注学生生命的独特性,构建生成性、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体育教育的终极指向,指出培育完满和谐的生命体是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体育教育要遵循生命特性,尊重生命个体的自主性、独特性与多样性,发挥其创造性与超越性,开展生命化的教育。体育课程理念要实现由"健康第一"向"生命为本"的跃升,改变体育课程中对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命关怀缺失局面,将生命教育纳入体育课程目标中,实现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生命化的体育教育要依靠生命化体育教师,创设生命化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生命的灵动,优化生命机体,焕发生命的活力,激发生命的创造力,进而实现体验生命、唤醒生命、生成生命与丰富生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大学健康体育课程教学只有以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生活的能力为目标,才能真正反映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学生个体切身利益的需要。因而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调动大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积极性,切实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据此大学生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应该以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用性强,集健、美、乐于一身的运动内容为主要内容。在教法上,通过预知,实践,总结三个层次了解和体会最基础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并从中学会举一反三的基础健身理论,从而实现大学体育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此提出:在大学生健康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引入让学生在健身计划指导下进行课堂练习的教学法,以实现大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学与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以人为本”的观点,论述了体育教学必须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生命,预防体育课堂伤害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对体育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现状分析出发,对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学生参与体育健身的频度、学生的体育健身方式等问题展开探讨,据此提出注重课外、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实现对学生终身体育的培养、体育教师加强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阳光体育运动属于课余体育的范畴,针对其目前的困境,对大学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观念、阻滞因素进行了反思。认为发展大学课余体育应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在把其纳入日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必须完善大学层面的课余体育运行制度设计,并逐渐推动大学体育工作的重心由课内向课余转移。在此前提下坚持以技术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多元化改革,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和兴趣引导;开展生命教育,激活大学生健身意识;在学校层面建立大学生课余体育组织管理的实质性机构,把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做实,使其做事;组建以课余体育竞赛为核心的课余体育组织机构,实现课余体育竞赛的层次化、社团化、评价机制的周期化,扩大课余竞赛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6.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热与冷"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体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不同时期出现的"冷热"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教学中体操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指出:体操要走出低谷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改变以竞技体操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施健身体操的教学新模式,挖掘、开发体操健身的功能与手段,是体操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有关数据的分析,了解到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改变教学观念;体育课程设置应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提供给女生更多教育机会、组织活动;为学生创造参加体育活动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学习方式应当以关注经验和关注体验为核心,"开放"、"自主"和"体验"是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与努力方向,并对三种宏观类型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摘要:旧的赛文化以“代表队”和“选手”为主体,以团队争光模式为目标,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将延续下去。新的赛文化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迅速发展起来。新的赛文化以多元主体参与和众多运动体验者为主体,不再采取“代表队”和争光模式。我国学校体育多年受旧的赛文化观念影响,形成了学—赛脱节的教学模式,是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赛文化”观念和学校体育现实困境进行研究,经研究得出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应破除旧的赛文化观念,在“人人的教育、人人的体育和人人的比赛”新观念领引下,改革学校体育课程,建立学赛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新模式,同时构建全体学生都能参加的赛事平台,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学习体育课程同时,在实战比赛中感受运动的育人价值,由此学校体育才能走出现实困境,对体育课程的诟病才能解消。  相似文献   

20.
运动休闲概念、分类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休闲与运动休闲是互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但是,学术界在认识上仍存在差异,对两个概念参与讨论,并结合运动休闲的特征,从休闲的动机和目的视角切入,探讨对健身健美、康乐游戏、竞争对抗、养生保健、探险拓展、观赏怡情等各类运动休闲的价值观念,交流运动休闲的体验,传授休闲体育知识,指引运动休闲的活动方式,以完善人的生命过程,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更好地从事劳动、工作、学习和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