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佛教装饰艺术,因地域不同,其风格方面有着很大的区别.本文在叙述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起源及其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题材"、"造型"、"精神"等方面分析了九华山佛教装饰艺术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唐代开始九华山即有禅宗传入,但九华山开山祖师僧地藏应该不是禅门中人。禅宗史籍中提及唐代九华山禅门人物是行者甘贽,他是南泉普愿禅师的在家弟子,是有名的居士。宋元时期九华山禅宗较为活跃,从隐居九华山的诗人杜苟鹤的诗中即能窥见一斑.此时最有名的禅僧是临济宗的大慧宗杲。明清以来,九华山禅宗传承脉络较为清晰,主要是临济宗和曹洞宗二大派系。曹洞宗寿昌系和云门系在九华山都有传播。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九华山旅游产品缺陷,文章将九华山旅游产品提升到文创产品,并提出了九华山文化符号凝练、产品门类科学归纳、文化符号艺术物化三大开发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和带动九华山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九华山独特的气候条件、建筑特色、特殊装具、制成材料、保护措施等方面分析探讨九华山大量珍贵佛教档案历经千百年仍保存完好的原因,提出今后保护九华山佛教档案的思路,对保护九华佛教档案有重要的现实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凡与佛教有关的山,理应有佛教于此山开创、传承和发展的历史真实记载.对于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这种"历史真实记载",最早而又极其珍贵的文献乃费冠卿的《九华山化成寺记》.随着九华山资源的全面开发,费冠卿的这篇文献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它必将会得到"与时俱进"般的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三教构成了九华山独有的宗教文化现象。道教从汉代传入九华山,兴盛于唐,延续至20世纪。佛教自东晋传入九华山,兴于唐而盛于明清,最终使九华山跻身佛教四大名山,蜚声中外。儒教自明代传入并兴盛于九华山,至清代衰落。儒释道三教在九华山相融相合,最终以佛教占绝对优势。九华山宗教文化表现出融合性和世俗性的特征,形成了和谐精神与大愿精神。  相似文献   

7.
九华山千百年来积存了20万件佛教档案,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旅游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是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宗教学、地方史、民俗学、文献学、文物学、档案学等的第一手材料,对发展九华山旅游,扩大中外交流,传承中华文明,建设文化池州,服务地方经济有重要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提到王阳明思想的演变,最为研究者所津津乐道的是"龙场悟道"、"前三变"和"后三变"之说.而往往忽视了王阳明心学体系的核心--佛学思想的来源--"九华问道".本文就王阳明于弘治十四年和正德十五年两上九华山,与儒、道、佛三家士人交游、交谈等,并结合王阳明的心路历程,试分析九华山佛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九华山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是唐代以后地藏信仰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与中国地藏信仰的互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早期地藏信仰的主要内容,地藏信仰对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的意义以及九华山地藏道场形成对于我国地藏信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冰梅  蔡欣 《阅读》2011,(Z1):52-53
一唐代有个隐士名叫汪伦,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他对李白的诗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总盼着有朝一日能目睹这位名家的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