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3 毫秒
1.
柏克的崇高论主要从人的生理感官方面总结了对象的感性形式的特征,而康德的崇高论则用"无形式"这一概念,概括了事物的感性特征,体现了无感性形式的虚幻表象的特点,从而拓展了崇高对象特征的外延.同时,康德突破了仅局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崇高的分析,将崇高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柏克将崇高产生的根源归结为"个体自我保存"的本能,而康德却充分肯定了理性、道德观念作为崇高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并从审美发生理论的角度提出审美主体主观心理状态只有与审美对象相契合,崇高感才能产生.  相似文献   

2.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关系性存在,艺术的审美本质应从主客体关系中去把握。马克思艺术理论认为艺术的审美本质既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物质存在,也不是一种单纯的主体存在,而是由主体和客体相互对应所产生的和谐自由的审美关系决定的。审美关系是主体(审美主体)与客体(审美对象)相互对应形成的。审美主体在感知和理解审美客体时,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同构关系,主客体进入同构关系之后,不再是原来独立存在的事物,而变成了这种同构关系产物。艺术创作是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对形式美,西方艺术强调的是与客观自然的相似,中国艺术则强调艺术家情感的真诚以及艺术描写对象与人的情感相符。在对待自然上,中西方都有“以自然为师”说,但西方人持科学态度,冷静观察,强调如实摹仿再现;中国人则讲体认,妙悟自然,主客同一,物我一体,形似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以西方美学理论为视角,对竞技体育的审美属性及其审美价值展开“史论结合”式的研究.依照竞技之美呈现的不同形式,将其分为美的属性与崇高属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竞技体育特点分别对这两种审美属性加以辨析与整合:美的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外在的身体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美感”;崇高属性主要表现在竞技体育主体内在的精神层面,反映在竞技体育主体及其参与者情感之中展现为一种“崇高感”.美感主要体现为由人类感性层面所掌控的一般性美学特征,而崇高感则主要体现为由人类理性层面所掌控的超越于美感之上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韩旭 《职大学报》2008,(3):35-37
<伤逝>和<倾城之恋>都是从宗教婚姻向现代婚姻过渡的典型代表,都呈现了"在女性没有真正经济独立之前,两性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平等和理解"这主题.但在<伤逝>和<倾城之恋>中,鲁迅与张爱玲都是不经意间流露了自己的性别立场和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6.
中国"公案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虽都以侦破探察案件为内容,但两者无论从断案执法主体、破案方式、情节构造和叙述视角来看,都有着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丁启阵先生在<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中引用了大量杜诗来证明杜甫、严武之间发生过"睚眦",然而对于所引杜诗如<哭严仆射归榇>等分析多不够客观,尚需重新解读;且最能说明杜甫、严武之间关系深厚的<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和<诸将五首>其五,丁文却都没有全篇引用并加以解析,难免有隐匿反证之嫌.  相似文献   

8.
审美发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与审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本文从间隔和模糊两个方面探讨<蒹葭>一诗的审美距离的生成方式.间隔主要是指<蒹葭>通过对时空距离的突出和强化,使诗歌的形象之美,情感之美更深刻更浓厚.模糊主要是就<蒹葭>创造意境的方式而言,<蒹葭>所达到的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艺术效果与其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现代体育教学美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美是审美潜能与美的潜因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一种能引起师生心灵愉悦的和谐状态。这种和谐状态首先是审美客体中的多种因素之间的和谐,这两者之间形成一个大的和谐,即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诸因素的大和谐。这时,体育教学美才显示出来。但是,体育教学美的最终出现只能是在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之中,主客体离开了任何一方,和谐——美就无法产生。  相似文献   

10.
摘要:曾衍东不仅以<小豆棚>与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齐名,而且他还是一个大画家和画论家.有"今画"和今画论<七如题画小品>行世.他的"今画"全部是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和表现,这在清中期的画家中是极为罕见的;他的画论就当时人物、现实题材等均有一系列创新之见,对当代画家颇有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云物”一词传承着中华上千年的文明礼俗。它的产生与上古社会君臣们在四时八节到来之时必筑高台“观云物”而预知人事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全唐诗》中的“云物”反映了这一社会礼俗流传到唐代的情况。“云物”在《全唐诗》中使用达46次,有三个义项。不能简单地把《全唐诗》中的“云物”一词解释为“景物”。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提出的"诗词分工论"影响了其词的创作特色.欧词的创作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讴歌人性人情;注重审美价值;具有通俗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这三点都鲜明体现了其词体特征,奠定了有宋一代词风,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的美学特征。这种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创世神话、始祖神话和英雄神话中。它的不少故事,带有悲剧色彩,甚至是悲剧性的。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刑天起舞、女娲补天等故事,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先民的悲剧命运与英雄的崇高情怀。因为这样的牺牲是出于崇高的目的,所以悲剧故事并不使人感到哀伤,而只是使人产生悲壮的感情,引起对牺牲者的崇敬,同时展示出光明和希望。因此,这类神话形象不仅是悲剧性的,同时又是乐观主义的。而这种乐观精神,正是悲剧美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数学素质的基本特征:数学水平、数学能力、数学思维、数学品质,给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数学教学中必须体现数学的社会需要、数学家的创新精神、数学科学的重大作用、数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照“思无邪”在《诗经》和《论语》里所处的不同文化语境,阐发它的原初文化指向及其后的儒家诗学内涵,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孔子以“思无邪”对《诗经》“一言以蔽之”的缘由。  相似文献   

16.
泰戈尔自身的生活成长经历,让他从小就在思想里萦绕着一种浓浓的恋母情结。随年龄的增长,这种情结更加浓烈,以致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诗人笔下对母爱的直接抒写和赞颂,都是这一情结直接影响的结果;而他笔下妇女、儿童的题材,以此为主题的诗歌则是他恋母情结泛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从美学的视角,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了舞龙舞狮的传统审美思想。指出:舞龙舞狮的美学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法则外,还用“气韵”、“形神”、“趣”、“意境”等特有的传统审美思想来显示自己的美学内容。为提高舞龙舞狮欣赏水平、推广普及舞龙舞狮运动服务。  相似文献   

18.
《楚辞》中既有对现实建筑的描写,也有对想象建筑的勾勒.由前者,可以窥探古楚建筑的形貌和风格,从而发掘出蕴含其中的壮丽、精致、柔美、与自然相合的审美理想,以及尚红、接受龙蛇意识、鸟崇拜的文化特征;从后者,可以感受到诗人所寄寓的洁身自好的人格,渴望居于清明有道环境中与明君贤才遇合而一展宏图的情怀和志向.最后,从建筑与自然相融的视角,也可感受到楚民与自然亲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诗经·豳风·七月》中"女心伤悲"的原因和"殆及公子同归"的实质,一直是《诗经》研究者们争论不定的话题。从"诗六义"之"兴"切入,具体分析诗歌的情节以及情境,结合古文字学对"公子"一词详加训诂,再联系远古媵嫁婚制来考察,就能够给"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一个崭新而合乎情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从大生命观的视角看,审美发生不存在主客对象的对立,解构此主客关系后,也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的虚无,而是生命本来面目之空性显化在一切现象之中的和谐不二之存在美。一切美学现象,就是由这种本性自然显化的。美,是人类思想的界定,当思想从人类意识中生起,美丑也就建立了。在此视野下,为表述的方便,当首先辨清"本质"和"本性"的差异。随之,对审美发生的理解,就可以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提升到"审美发生是本性力量的显象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