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权力、动力和压力的三中心治理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理主体结构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研究现状、三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功能定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三中心治理主体的结构问题.结论认为:科学地划分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的三中心治理主体,分权使得治理主体或中心边界清晰,民主让治理主体拥有自由决策权和竞争,更易公共体育服务市场获得繁荣,法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对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然存在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理念不到位;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碎片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主体责任泛化;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等诸多问题.从增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意识;建立综合协调机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委员会;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完善政府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职责体系等方面提出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英国率先建立了公共服务体系,并对公共服务进行了多次改革。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具有了示范作用,各国政府纷纷效仿。总结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经验对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有借鉴意义。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主体共治的基础是分权;英国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模式是共治。而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包括:体育场地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制约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体育社会组织发展不充分;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市场机制不健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碎片化。得出启示:促进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平衡发展;构建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的"强政府-强社会"模式;建立健全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的市场机制;加快中国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从碎片化向协同性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模式选择与供给主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体育需求的多样性,要求构建公共体育服务多主体供给模式与之相适应.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中多元合作、良性互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善治理论为视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进行研究.解读了善治理论的产生渊源,分析了“善治”引入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价值,最后指出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善治”路径: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实现公共体育权利中心由体育行政部门向社会主体的转移;建立互补协调的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机制;建立有效的公共体育服务回应机制及其社会监管机制;建立公共体育服务的多元绩效评估机制;建立政府间、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主体间及其与其他公共部门间的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应用逻辑思维法、文献资料法等方法探索了公共体育“多中心治理”结构优化问题。从公共管理学多中心治理结构理论维度,对体育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体育志愿者、公民的结构职能进行分析,为建立公共体育多中心治理结构及模式,将发挥体育利益主体驱动力,形成高效运转机制,促进公共治理结构创新发展,推动公平公正透明的体育治理构造机制建设,这不仅促进了体育供给结构和水平提升,而且成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推进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围绕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阐释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及目标任务,并从明确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构建非均衡的公共财政政策、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主体多元协同互动的公共体育服务治理格局、制定“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国家标准”、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夯实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基础、健全公共体育服务的绩效评估和监管、监督机制等七个方面构思了“十二五”时期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机制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围绕公共服务"4w"的内在逻辑,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研究.认为:城乡二元发展的政策制度是导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发展的根源,财政支持"碎片化"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关键.诉求缺失是"离土离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体育生活现状.需求表达不畅是农村留守群体话语响应的实属无奈.从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参与主体责任缺失,资源配置短缺流失,绩效评估考核不当4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整理性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公共治理、乡村基层治理、村民民主自治3条路径8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是构建在"政府包办体育"的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上的,导致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严重脱离。实现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均等供给需要政府转变管理理念,构建多中心供给的治理逻辑,确立契约理念对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均等供给进行刚性约束,辨析公共纯度来厘清社会公共体育产品均等供给的优先层级。政府要通过选好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主体来构建多元供给格局,完善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体系来实现供给全面覆盖,丰富社会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结构来实现产品均衡供给。  相似文献   

10.
摘要:旨在探究政府购买体育服务选择项目制的根源及治理效果,推动政府体育购买的专业化、精准化和便捷化,为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提供理论参考。以文献资料法为主,通过对社会制度变迁中社会治理方式的变化分析体育购买服务选择项目制而非社区制的原因以及体育项目制的特征。研究发现:由于社区体育设施基础薄弱、社区体育组织能力不足以及财政转移支付的全面深入,项目制成为了当前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方式,这是制度主体和客观历史条件的选择,是多中心治理体系的要求,其有效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专业性服务的提供;建议继续深化体育行政体制改革,以政策为保障,以制度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积极吸纳社会资源与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发展和完善政府购买体育的模式和机制。研究项目制并不是为了否认其它模式,它们处于同一起跑线,都是新近政府行为中付诸实践的组织模式,不存在制度依赖、路径依赖以及存增量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困境与破解: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多元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应该由以往的“单中心服务模式”向“多中心服务组织”的模式转化,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机互补是解决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供给不足的关键。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应该着力于以社区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推动学校与社区体育的有机融合;改善政府管理部门与社会体育组织之间的关系,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奠定基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创新社区体育组织的管理;政府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四个方面入手,构建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与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逐步制定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均等化的规划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多元参考模式,完善社区体育发展的考核制度是当前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以改革为路径推进供给结构调整与完善。面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良善发展面临的价值冲突,政府需要公平有效地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兼顾不同领域、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和不同利益之间的公正协调。善治理念基于不同领域和方面的价值权衡问题,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对体育治理措施,和体育秩序稳定的状态共识的达成,同时也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侧结构优化过程的法制化。因而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应当深入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协作,完善规范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强化满足并创造需求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及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并分析近10年有关公共体育服务的文献,发现存在两个比较重要的理论问题:1)学者混合使用"公共体育服务"和"体育公共服务",但两者内涵一致,称谓上表现出不规范、不严谨;2)较多学者从公共体育物品角度定义公共体育服务,内涵理解表现出片面性。从词语结构、复合词构成、概念的多角度分析,运用调查法、访谈法,并结合实际,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服务"称谓更可取;公共体育服务是政府职能在体育领域的延伸,体育公共物品只是这种职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以国家治理为视角,采用文献参考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新的发展路径。现实困境是:由于传统的体制机制束缚,政府主体的强势与非政府主体的弱势,导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社会化程度不高;由于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渠道狭窄、合作机制缺失,导致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偏低;由于纵向层级化整合机制与横向网络化协调机制矛盾交织,造成体育公共服务治理机制运行不畅;由于技术落后、人才匮乏,造成体育公共服务治理的专业性不强。发展路径是: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化治理格局,优化有法可依必依的法治化环境,建构运转高效有序的智能化机制,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专业化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摘要: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是体育社会组织中的一种,具有公益性、实体性、民间性、服务性的特征,在政府转变职能的背景下,其是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但是,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学界对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都少有关注,相关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从治理的角度,提出通过构建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内外部治理结构,完善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的治理,进而尝试寻求解决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存在的问题的路径,填补研究的空白。研究认为:1)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内部治理结构以理事会为核心,理事会代表组织各利益相关方行使决策职能,共同对组织进行治理。监事制度是组织内部自律的体现,通过监督理事会和执行机构负责人,防止内部出现违背组织使命的情况。2)体育类社会服务机构的外部治理包括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  相似文献   

16.
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公民的基本体育权利是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之根本要义。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呈明显非均衡状态。体育公共服务财政支出逐年下降、体育公共服务的事权和财权不对称、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合理、体育公共服务财政的"自我监管"是体育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财政制度表征。市场失灵为财政政策法规保障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制度规定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法保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实行财权与事权的统一、制定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创设公众参与的财政预算制度、实行有效的政府绩效考评机制等手段将保障体育公共服务逐渐向均等化过渡。  相似文献   

17.
体育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管理体育公共事务的过程。体育治理应以善治为价值导向,实现体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善治导向下的体育治理含义进行探讨。认为:作为善治的体育治理就是形成高效、公平、自由、有序的体育秩序新格局;高效,即提供有效、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公平,即体现政府、组织和个人等相关者的体育利益平衡;自由,即形成包容、互动、和谐的体育治理环境;有序,即法治,建立规范、健全的体育治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