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蔡元培的体育教育观整理与研究,结果认为: 军国民体育是蔡元培体育教育观的核心,体现了学校体育的社会价值观,面向全体学生是蔡元培体育教育观的主线。其他的体育教育观为:提出“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强调体育促进“诸育”发展的作用、强调“全员运动会”的教育作用、反对选手制竞技体育、提倡青少年体育与卫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对当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蔡元培“完全人格、体育之首”体育教育观仍是当下学校教育重要指导思想、蔡元培提倡的“全员运动会”观是学校运动会的改革方向、蔡元培“面向所有学生”是学校校长搞好学校体育的航标、蔡元培提出的“体育与卫生相结合”原则对于青少年体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摘要:为进一步澄清学校体育在学生体质发展中担负的角色及其限度,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边界的体育教育观,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体育、体育与学生体质的相互关系问题。研究认为,体育是实现学习者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的“体育”主要包括三层含义,分别是“目标的体育”“活动的体育”以及“课程的体育”。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属于“目标的体育”,对它的实现需要我们确立一种超越体育课程与活动的“泛体育教育观”,即将提高学生的体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学校教育而不只是学校体育的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并通过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政策监督反馈机制、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优化,实现包含体质健康水平在内的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蒋南翔的体育教育观进行了提炼与分析。结果认为,蒋南翔的体育教育观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强调学校教育“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观;重视“三育并举”,培养出“三好”人才;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提出了“不懂体育不能当中学校长”观点;在普及的基础上,搞好“四好代表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蒋南翔体育教育观对当下中国学校体育的启示:落实蒋南翔“健康第一思想,处理好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的关系;贯彻蒋南翔“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精神,从娃娃打好“身体”基础,为国家健康工作六十年;根据蒋南翔对学校校长的要求,鼓励学校校长们“懂得体育、热爱体育”; 按照蒋南翔校长对学校学生运动员“三好”的要求,抓好运动员文化课学习。  相似文献   

4.
摘要:朱光潜的体育教育观散见于对其教育观的研究中。这些观点至今仍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与启示价值。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朱光潜的体育教育观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结果认为,朱光潜体育教育观主要表现为6个方面:强调“全人教育”必需重视体育;倡导通过体育运动改变社会风气;反对选手体育,提倡普及体育;提倡终身体育;注重体育与卫生、优生、保健相结合;重视体育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促进作用。对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是:有助于凸显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的独特价值;有助于做好学校体育的普及工作;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有助于处理好学校体育与卫生、保健等工作关系,以期为改进与完善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昌济的体育思想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教育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形成了顺应当时社会潮流的理论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倡导体育救国,注重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是其体育思想的时代特征;强调“教育不可不置重体育”,充分肯定了体育运动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其体育思想的核心;提出了简单的养身保健方法,并身体力行,是其体育思想的态度。在建国60周年之际,对开国领袖毛泽东的恩师——杨昌济的体育思想进行归纳与整理,以期为将来我国的体育事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进行研究,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存在学生体质健康下滑、体育课程设置不科学、学生科学健身知识和健康素养不够、学生体育活动参与时间不足,不同层次的体育课程衔接不够、场地设施不足等现实困境。所以加强学生身体教育、健康教育和运动技能教育;深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构建衔接紧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的联合机制,发挥学校体育在健康战略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王国维是集教育学、文学、美学、史学等众多学科领域皆有丰硕成果的国学大师,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体、德、智、美”四育并举的教育家。关于王国维体育教育观的前期直接研究资料很少,其间接相关的观点与论述散见于对其教育思想的研究中。这些观点与论述不乏对当今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仍具重要借鉴价值的真知灼见。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历史分析等方法对王国维的体育教育观进行了独立系统地整理与研究,结果认为:王国维体育教育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提倡四育并举的教育”、“重视儿童体育教育”、“提出人体运动的解剖学与生理学依据”、“主张身体、德道、知识教育相辅相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对当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以期为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初期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萌芽与发展,并反思与改进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的经济水平和消费状态,全民体质,人均场馆面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人口构成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的现行国情,认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必须坚持增强体质,保护健康,预防疾病并重的思想,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增长协调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综述保尔·朗格朗教育理论前期研究基础上,对朗格朗体育教育观进行了探讨,认为朗格朗的体育教育思想为:“身体”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运动技巧的阶段性,体育运动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深化改革具有借鉴与启示:学校体育的连贯性与整体性,技能技巧练习的阶段性,了解与爱护你的身体。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必然、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研究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肩负着增强体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必然。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实然困境,导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目的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基础性、本质性的问题。目前,对学校体育目的界定的观点较多,这对体育课程的选择与制定影响重大。“体质派”认为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体育多目的论”认为增强体质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或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育教育是运动教育。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翻阅大量与学校体育教育及教育目的等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从健康与体质的辨证关系;从体育教育的社会本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及两者的辨证关系来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研究认为体育教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健康中国”和“互联网+体育”的内涵及时代背景。以“共享单车热”为切入点,探索共享单车兴起的原因及对健康中国建设的影响。认为共享单车具有丰富居民运动方式、缓解国家财政压力、促进全民心理健康等优势,能够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开展,展现“互联网+体育”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是联网和体育产业的融合还存在着制度层面、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的问题。健康中国背景下,“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互联网体育立法,构建法律保障机制;创新治理方式,实现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强化大数据平台建设,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增强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全面发展兼个性化的教育观、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身体锻炼的同时发展集体性、分段式的儿童游戏、教师观察学生、建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实际,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意义:强化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锻炼个人身体的基础上发展集体意识;儿童游戏具有阶段性,指导要恰当;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的技巧;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纪律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进行分析,结果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全面发展兼个性化的教育观、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身体锻炼的同时发展集体性、分段式的儿童游戏、教师观察学生、建立自我形象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实际,认为马卡连柯体育教育思想对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借鉴意义:强化体育活动的作用在于锻炼个人身体的基础上发展集体意识;儿童游戏具有阶段性,指导要恰当;体育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的技巧;正确处理体育教学中的课堂纪律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乌克兰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认为学生的健康教育是教育和教学的首要工作,坚持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健康教育观,倡导“相互渗透”健康教育理念,以及建立“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保障.苏霍姆林斯基健康教育思想对当今中国学生健康教育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深化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借鉴各国新的理念促进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通过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逻辑推理法对加拿大安大略省2015年《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1-8年级)》的文本进行解读与分析。结果显示,该课程标准具有以下7个特点:凸显“健康”的核心地位,并将“健康”的理念渗透在课程的各个环节;重视生活技能的培养,并贯穿于健康与体育课程的始末;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使其具备活跃、健康生活的能力;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提升健康与体育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注重学校-家庭-社区联动作用的发挥,为建设健康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构建学业评估新模式,倡导促进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注重在课标文本中渗透相关政策文件,加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这些特点对我们具有以下启示:加强“生活技能”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渗透与融合,注重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养;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体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贡献率;加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其他相关资源的整合,增强各方面的联动效能;重视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健康”成分,明确“健康中国”的建设责任。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现实,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分析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师资及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指出未能突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的核心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未能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紧密结合、未能处理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础培养与发展的关系、对教育实践环节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思想的教育与培养等是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理清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和发展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是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合格体育师资以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等观点。  相似文献   

18.
摘要:“健康中国”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思想和战略体系之一,其对体育全面承担健康治理工程做出了明确布局。鉴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制度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基于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体育发展为研究对象,对“健康中国”的体育使命及其实现的路径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体育应主动承担起相应的使命,才能基于社会整体的健康治理构建自身的动力系统;在“健康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体育的使命是多元、跨界和协同的,主要包括惠民使命、经济使命、文化使命、政治使命和生态使命;以上5个使命实现的关键路径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思想、创建和完善体育跨界发展的制度体系、重塑运动项目的健康促进体系和建立互联网的体育科技创新平台。研究目的在于为健康中国建设中的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文献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对徐英超的体育教育与管理实践作以梳理和归纳,就其体育实践及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以阐明其体育思想的要点与时代价值。研究表明,徐英超在近现代社会大变革中致力于发展中国体育,不仅通过体育教学、考察奥运、留学美国、访学苏联丰富其体育理念,更是在学校体育领域躬身实践,引导培育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形成深刻的体育思想。研究发现,他执守“体育救国”与“强体强国”的信念,践行文武兼备、均衡发展的育人思想,推动体育研究科学化,构建竞技人才培养“一条龙”的学院机制,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体质教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80年代的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徐英超的体育实践与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庆祝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系统地回顾他的体育实践与思想,能够激励我们继续践行爱国思想、赓续“文武兼备”育人思想,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待运动实践与体育过程,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推进北京体育大学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20.
结合我国目前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实施 ,认为要确保体育教育新理念的贯彻 ,必须注重体育师资的培养 ,而注重体育教师的培养 ,必须首先关注广大体育师资的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此 ,提出体育教师应在两方面作必要的理念更新 :1)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向素质教育思想的转变 ;2 )学科为中心的教育观向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