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为打造一个独具中华文化内涵的武术对抗项目,以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竞赛模式和竞赛规则展开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根据打造一个现代武术对抗类竞赛项目的实际需要,采取了“限定技术、精选技法、形成简明技术体系”的整体改革思路;经比赛试验可知,新的竞赛方法不仅消除了曾多年困扰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的顶牛、搂抱、抓衣服、像摔跤、满场跑等现象,而且使竞技太极推手比赛回归了传统,成为了众多太极拳家心目中的太极拳;采用先合手演练,再对抗竞技的比赛模式,既坚持了传统太极拳的“打练结合”,也具有浓厚的现代竞技体育气息,是一个突出的创新;在新的竞赛规则引导下,必将形成新的竞技太极推手技术体系,这正是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实践。以武术竞赛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太极推手伴随着太极拳的传承与演变而不断发展,在《太极拳论》与各代太极大师的逸事中,对太极推手技法的描述多处于一种理想状态。通过对太极推手的实践分析,尤其是对竞技太极推手中最后发放的典例技术动作的三维录像解析,认为太极推手实践中的技法与其理论差距较大,竞技太极推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仍形似变异的站立式摔跤,很难用拳论中描述的那些精彩技法来吸引观众;太极推手不适宜作为一种纯技击性的竞技运动走上擂台。  相似文献   

3.
摘要:为探索实施新规则对太极拳推手技术运用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影响。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一、二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太极拳推手比赛男子冠亚军决赛及2015年第八届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比赛各个级别前8强运动员的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新规则对太极拳推手的竞赛方法、裁判职责、评分办法、场地及服装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其指导思想体了现太极拳推手项目特色,增加了太极拳技法的运用。新规则对技术的主要变动是:第一,将活步改为定步推手;进攻时在盘手状态下进行;严格执行搂抱处罚、取消优势获胜。第二,鼓励使用技术动作,使用规定动作可累计加分。新规则对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影响:太极拳推手技法更加丰富,技术风格突出,项目特色鲜明。太极拳推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在对太极拳“核心”技术回归的前提下,注重太极拳盘手中“听”劲的提高、组合劲力的主动进攻以及“化发劲”转换能力的防守反击。  相似文献   

4.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问题上,众多学者都把太极柔力球项目与太极拳运动相提并论,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汲取了太极拳精华的拳理和功力之精髓”,或是“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为正确、务实地引导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方向,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核心思想、运动特征和运动形式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努力探求其文化根源,辨析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运动、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区别,还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的真实面貌,纠正不合实际的偏见言论.为此,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太极”不是某项运动的专有名词,它是宇宙万物普遍运动发展变化的法则,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拳是“太极”法则下的2个事物,是2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不能仅依据起源时间的早晚,囿于太极拳运动理念和其他球类运动概念来决定2项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对1994年全国太极拳推手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古老的太极拳推手向新兴的推手竞赛转变过程中,传统的技术要求和理论体系与现在的推手竞赛存在着各种问题。以1994年全国太极推手赛为研究对象,从比赛弃权和取胜场次,比赛胜负比分,使用技术动作,技术动作得分情况以及对运动员的有关问卷调查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发现问题,探讨太极拳推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马鑫 《保定学院学报》2011,24(3):111-114
太极推手运动是太极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太极拳的精华部分.通过对30名在校大学男生长期科学的太极推手训练并对训练效果进行针对性的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或课余活动中推广太极推手运动,将对大学生的体质增强、人格培养等多个方面起到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验法、定量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在竞赛规则下太极拳推手技法中“掤”的特质和原理进行了实践分析。研究认为:竞赛规则是影响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规则的演进促进了传统太极拳推手由双人体会、揣摩太极拳劲法变化的徒手练习方式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竞技性、观赏性、高强度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从理论层面上看,“掤”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仅是指某个技术动作,更是一种攻防意识和反应状态;从技术层面上看,“掤”是在两点接触控制外,第三点出现变化而形成的滚动的力,形成滚动力的要素与发力的方向和路线相关,从而达到破坏对手身体平衡的作用;利用试验方法阐述“掤”劲的原理、作用及延伸性,客观地反应太极拳技法背后的科学原理,为竞技太极拳推手技法在实际运用中的合理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体育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了探讨传统体育锻炼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将60名绝经女性,随机分为非体育锻炼组和跳绳、木兰拳、太极拳套路及太极推手等4个运动组,经10个月的实验.结果表明,非锻炼组骨量丢失,骨密度下降,4个运动组的骨密度均增加,并且太极推手组所测各指标及跳绳组桡、尺骨骨密度增加得更明显;经组间比较,太极推手组优于跳绳组(P<0.05),跳绳组优于木兰拳或太极拳套路组(P<0.05).结论:传统体育跳绳、木兰拳及太极拳运动对绝经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是积极的,是绝经女性抵抗骨量丢失,促进骨密度增大的有效运动,并且太极推手对骨量增加更全面,增大骨密度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推手中绷法技术生物力学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套路中的实战应用部分.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武术,对抗性竞赛项目。本文用三维高速摄影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测量的先进方法,对我国著名太极拳推手大师冯志强,王举兴等进行了测定,对传统的“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理论用现代生物力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手的太极球运动具有阻尼式滚轮效应,可将对手“引进落空”.还可提高本身的稳定性2至3倍.本研究填补了太极拳生物力学定量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挖掘整理太极拳推手充实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三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三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理之大成拳之规范--清代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宗岳《太极拳论》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其首开先河地构建了以太极阴阳学说为中心的理论框架,既总结了古典哲学众家之长,又颇有自己的见地和特点;同时用辩证的观点论证了太极拳基本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后人指明了一条太极之路。王宗岳《太极拳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典哲学与武术文化的最终契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太极拳的文化内涵的阐述,认为周易太极,阴阳五行,道教思想,孙子兵法,以至于道德伦理等中国传统文化都可以在太极拳中体现出来。具体剖析,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儒家的道德规范,道家的为人策略与养生技术,佛家的禅定方法,兵家的作战思路,最后简单阐述了太极拳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与传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简化太极拳操是在简化24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养生术,融入八卦掌扣步、孙式太极拳的跟步和退步等,把简化太极拳编排成操的形式进行练习。通过对简化太极拳操运动强度与规律的测试分析,找出适合群体,符合全民健身活动标准,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锻炼新方法和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传统”是对个性化的块茎事项广泛认同后,凝练出一统化的树状法则,使得文化在遵循这种普适规律不断地发明中世代相传。对“传统的发明”中,富有活力的民间块茎思维生成是一种充满自由的发明,这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具备高度整合能力的国家树状思维则是集大成的发明关键。经过实证与理性分析,源自民间、有待于国家进一步支持的,通过故事情节制造悬念、以丰富的传统拳种展示技术自由的“竞艺武术”是继“竞技武术”之后的“传统武术”的当代再发明。“竞艺武术”不仅符合当代体育竞赛属性,还充分地继承了武术传统,平添了传统文化含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失为武术文化演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摘要:武术理应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代表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运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发挥更为重要作用,然而,现实中,武术技术的发展差强人意。基于此,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武术体育化历史回顾和对武术的影响分析,对传统武术精华及其独特价值归纳,认为武术体育化是历史趋势,但被动体育化横向肢解了武术本体。武术应顺应搏击运动历史潮流,以中国传统武学思想为指导,以散打运动为基础,融合传统武术摔和站立拿技术,形成踢、打、摔、拿有机融合的技术体系;训练手段中,将太极推手、站桩、拍打等培养触觉和寸劲的传统训练手段融入现代格斗训练中;竞赛上完善踢、打、摔、拿四种技术为一体的规则体系,发挥规则对技术的引导作用。逐步形成既展现中国武术搏击特点、又彰显现代体育趋势的新型武术搏击项目。对于武术技术发展和创新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太极拳与初级拳同步教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提高太极拳和初级拳的教学质量,特采用太极拳和初级拳同步教学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并与传统教法进行对照比较,其实验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证实,采用同步教学能明显地提高太极拳与初级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谈新派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放宽对参赛服装的要求之后,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呈现出多彩多姿繁荣的新派景象,打破了以往在款式、色彩、面料上单一、古板、保守的局面。为更好地推动太极拳比赛的和谐发展,拓展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表现和发展空间,对它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