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落实专业认证理念、执行一流课程建设标准,文章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充分发挥智慧课堂教学的优势,更新教学理念,制定教学目标,加强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精选教学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利用学习通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按“三段十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施,融合课内、课外、网络三个课堂,分析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的学习数据,对准薄弱环节,实现精准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为背景,深入探讨“双线”融合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及教学设计安排。研究表明:“双线”融合教学模式是未来教改的新方向,教学设计应落实于“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明确教学目标、适时做好教学反馈、构建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实现“双线”融合教学设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英语专业教学中需要促进思政教育和英语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以及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文章首先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融入课程思政必要性,随后介绍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以及评价等阶段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国家战略背景下,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成为这个时代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聚焦课程教学,探究“互联网+”时代课程教学特点、变革的现实基础、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具有个性化、移动化、社会化和数据化的特点,将颠覆传统的教学。自带设备(BYOD)的普及应用为“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变革提供了现实基础。以翻转课堂为原型,BYOD支持下的“三段三阶”式翻转教学模式,即“课前基础性学习-课中深加工学习-课后拓展性学习”模式,有助于把学习从浅表逐步引向深入,实现教学目标、时序、活动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区开展了“三动式”(即课前“激”动、课堂互动、课后行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本文就“三动式”教学模式中“课堂互动”这一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谈点粗浅的认识和做法。一、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激发他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了重要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进行了阐明,从实践教学角度对信息化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从创新体育教学理念、建立信息化体育教学平台、完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三个维度,提出了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路径。并从课前自学、课中教学以及课后实践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化体育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将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教育要求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提出并实践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课前、课后和跨学科交流融合为支撑的“一个中心、三向延伸”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此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获得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程,承担着师范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重要使命,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习成效,对信息时代高素质师资培养及储备至关重要.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中,通过完善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探索出一条“课前基于任务驱动开展线上自主学习、课中基于问题和项目式学习促进知识内化、课后巩固拓展完成实践反思”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较好的解决了当前课程教学中知识内容丰富而课堂学时不足、个性化学习需求难以满足、学生学习主动性难以发挥等现实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目前项目教学模式实施中课堂教学时间紧、教学实施效率不高的教学实际,提出一种云环境下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模式。该研究首先论证此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然后针对项目课程,从课前、课堂、课后三阶段进行翻转课堂项目教学模式改革;最后选取具体课程和班级进行改革实践。实践表明,对于项目课程,该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协作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已成为必然.笔者基于任务型教学与自主学习理论,依托云班课与腾讯直播平台,结合大学英语精读课的特点,从课前云班课预习任务布置、课上腾讯直播与云班课并行进行讲解与练习等任务活动、课后云班课作业任务等三个教学环节完成英语线上任务型教学设计,进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利用O’ Malley& Chamot对于学习策略的分类,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法语综合教程》为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了“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大学基础法语教学模式构建的具体方案。该方案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为高年级的专业知识储备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保国精神是在国家发展和人民需要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时代铸就李保国精神,更需要李保国精神。将李保国精神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有利于提升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以传统课堂形式为依托,通过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渗透式教学模式。渗透式教学模式由“铺垫、思想渗透、行动渗透”三个阶段组成,具体来说包括六步,即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准备、展示与引导、习惯养成、延展行动。渗透式教学模式为弘扬和实践李保国精神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同时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教学准备、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四个环节入手,构建了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模式,以开放教育的企业运营与发展课程为例,阐述了SPOC模式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内容,探索SPOC混合教学模式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学声乐互动式教学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发展,声乐教学需要不断改革。互动式声乐教学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声乐课前、声乐课堂上、舞台实践活动中以及声乐课后需要进行双向交流。在声乐课前,师生互动式交流需要让学生主动回顾上次课堂内容、为本次课程精心设计开场内容、为学生收集和整理近期新闻;在声乐课堂上,师生之间要进行相互倾听的、相互信任的、情感体验的互动式课堂交流;在舞台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思维换位、模拟舞台情景,规范学生唱法、提高舞台形象,实施艺术教学、倡导汇报交流;在声乐课后,需要加强课后辅导,提倡课后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英语教学模式越来越受欢迎。微课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逐渐在教育领域发展,为我们探求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笔者尝试着探索在听力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应用微课视频的听力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双语教学环境、发展阶段、师资力量、学生意愿与外语基础以及产业环境等现实条件出发,适宜西部地方高校双语教学开展的教学模式应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将教与学活动向课前和课后延伸,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合理利用校内、校外各种资源,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从学到练、不断升化、紧密协调的完整体系。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需要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材料组织、分层次教学、分阶段实施和营造双语学习氛围方面调整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7.
将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有效融合,是实现翻转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程,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包含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再到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最终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在信息化教学中获得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审美经济架起了财经类专业教育与美育之间的联系,课程美育的实施是构建美的教育、实施以美育人和五育并举的重要路径。电商专业教学中以“美育+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结合“岗、课、赛、证”新要求,按照“学生兴趣+数据分析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真实商业应用。引导学生向善向美,按照课前引入美、课中感受美、课后表达美的课程思路,将美育贯穿于课程中,提高学生的职业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19.
反思型教研活动作为教学反思的一种形式,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专业引领为理论基础,生动的课例为载体,在三段(课前——课中——课后反思)二层(个人反思、群体反思)中进行,促使参加活动的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循环上升。现将中段数学组就如何运用旧教材达成新课程目标谈谈反思型教研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构建有效教学之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教学是教学过程永远的诉求,国内外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实施。本文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提出为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规范、科学、严谨地实施教学,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具体地讲,主要分为课前备课、课中施教、课后评价三个部分,并对课前备课、课中施教、课后评价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