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促进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亚运会对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要想保持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整合体育旅游资源、形成多中心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充分利用亚运场馆旅游资源优势,挖掘潜在体育旅游需求;加强亚运体育旅游遗产保护,拓展亚运体育旅游遗产营销发展空间;借鉴奥帆主办城市青岛赛后发展体育旅游经验,规避后亚运体育旅游低谷效应以及构建体育旅游开发动力机制、创新体育旅游新业态等策略,实现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对崇左市打造体育旅游城市品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认为:崇左市在政策环境、区域交通、体育旅游资源等方面都有优势条件,开发崇左体育旅游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议做好崇左体育旅游市场的功能、客源和消费定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分类和开发支持系统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体育旅游资源分为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和体育旅游人文资源两大类型。体育旅游自然资源又分为地貌类资源和水体类资源。体育旅游人文资源又分为民俗风情类和赛事、场馆建筑类等。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支持系统有政府政策支持;旅游经济环境支持;旅游社会文化环境支持;体育旅游资源支持;体育旅游客源支持、体育旅游人才支持等。影响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因素是资金投入不足;全社会对体育旅游文化的理解存在偏差;缺乏宏观调控和协调发展;注重观赏性而忽视参与性;体育旅游法规、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4.
杨茜  邓春林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8):1019-1020,1029
随着"冠名经济"在我国如火如荼地竞相运作,作为体育无形资产之一的场馆冠名权的开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广州亚运场馆即将开始大规模建设,也即意味着开发亚运场馆冠名权的时机将至.为此,就广州亚运场馆冠名权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州亚运场馆冠名权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对175m蓄水后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175m蓄水后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业将突显新的发展优势,如游客对三峡库区的旅游需求更加旺盛,客源增多;旅游资源将更为丰富,观赏效果将更为壮观;旅游区域将被扩大,将形成新的旅游时空格局;将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与优势。进而提出构建"一江两河四岸"体育旅游长廊,打造"多类多元"特色体育旅游模块;打造民族风情特色体育旅游文化品牌;构筑"金三角"特色生态体育旅游区等发展路径,为后三峡时代三峡库区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是一个关联度高、综合性强、带动力大的产业,加快酒泉丝路文化的开发.对促进酒泉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酒泉丝路文化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在空间上表现为境内与境外并重,需求上表现出游客对文物古迹最感兴趣,旅途时间以3小时到达目的地为最佳。在对酒泉丝路文化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整合资源、区域合作、构筑体系、凸显特色、分级开发等市场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广州亚运会场馆无形资产的赛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运场馆无形资产是亚运场馆赛后运营最具开发潜力的资产,开发运营得当能够发掘巨大的经济收益,实现场馆自主维持运转.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分析广州亚运会场馆无形资产赛后开发的现实问题后,指出广州亚运会场馆在亚运会结束后应大力开发其无形资产.建议应充分开发利用以亚运场馆冠名权、广告发布权以及豪华包厢为主的无形资产.要最大潜能地开发亚运场馆无形资产还应将职业体育赛事融入亚运场馆的整体运营战略,留住人才、携手专业运营机构,着力提升特许经营的层次、建立场馆运营联盟以促进场馆之间的协作.通过这些措施,充分发挥亚运场馆设施的优势和多功能性,追求各个场馆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旅游正在逐步成为崇尚身心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部分之一。大连是个开放的城市,旅游是其重要产业之一,发展体育旅游项目是丰富旅游行业内容、开发市场多元化和满足现代人新奇异的需求。本文从体育旅游的定义入手、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大连体育旅游的特征,重点阐述了可开发的体育因子的旅游资源,结合旅游资源并简单介绍了一些开开发的体育项目。  相似文献   

9.
为预测上海临港新城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为临港新城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上海市旅游集散中心、部分旅游景区(点)游客聚集地、少数企业或公司的白领族、部分社区居民中随机抽取调查对象,对涉及游客的基本情况、游客的一般旅游行为(习惯出游方式、兴趣爱好、消费水平、旅游项目等)、临港新城旅游的知名度和游客期望值、游客对临港新城旅游目标客源市场的初步判断等22个项目进行问卷调查,在对调查指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上海临港新城的旅游客源市场应以上海市和江浙两省的上海周边地区为一级客源市场,旅游业发展可融入上海区域旅游圈内,既可作为上海市民的远郊旅游目的地,又可作为入沪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选择.建议准确定位目标客源市场,加速开发特色产品,注重旅游地形象建设和宣传,增强可进入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时代体育旅游产业的品牌化推进策略,提出以下建议:彰显各地旅游资源优势,凸现民族区域特色,重点打造“人有我优,人无我有”的体育旅游品牌产品,加大品牌体育旅游与赛事的游客参与力度,扩展海外宣传,积极拓展体育旅游客源市场,方能持续推进体育旅游产业,使体育旅游成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朝阳产业,从而催生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州把承办亚运会作为发展契机,在亚运前后几年时间里承办了数百场体育赛事,推动城市跨越式 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现象。体育赛事作为一种文化丰富了广州城市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了城 市的文化软实力。在后亚运时期要从打造具有特色体育赛事精品、发展景观体育塑造城市形象、发挥区域 体育赛事网络优势、发展现代体育文化产业集群、提升体育新闻媒体传播效果和重视体育赛事人才资源开 发等六个方面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把广州建设成为国家体育名城、国际体 育竞赛中心和国际体育大赛交流中心。  相似文献   

12.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究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和公众对健身体育旅游观念陈旧;健身体育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活,市场促销意识不强,项目或产品建设缺乏力度;健身体育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健身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健身体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促进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体育旅游需求与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是《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为此,提出构建和完善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健身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加快城市周边乡村健身体育旅游度假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健身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充分利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资源的后续效应,拓宽休闲健身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及建立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等发展策略,破解制约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分析回顾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发展历程及调查北京建设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存在差距的基础上,通过对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的研究,认为筹办冬奥会对提升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影响力、国际体育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的竞争力、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质量和服务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效应。为更好的开发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正能量的释放,建议北京应借筹办冬奥会的发展战略机遇,构建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的网络体系、城市体育文化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加快北京城市体育生活化社区建设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筹办冬奥会促进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建设效应的发展策略,为北京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由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市健身娱乐业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0年亚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将会给广州的政治、经济、化以及体育产业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举办亚运会对健身娱乐业的影响为出发点,探寻了市场经济下,举办亚运会对广州市健身娱乐业带来的契机.为广州市健身娱乐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广州亚运会对于本土体育用品进行品牌营销的特殊意义,本土体育用品在广州亚运会上品牌营销的亮点和不足,提出了本土体育用品利用大型体育赛事进行品牌营销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本土体育用品提升品牌形象和销量,并最终通过一段时间实现品牌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举办之前,澳大利亚体育与旅游部充分考虑了奥运会的影响,在2000年初出台了全国体育旅游的发展战略,推动了澳大利亚体育旅游的发展.对澳大利亚的体育旅游发展战略、体育旅游市场计划和旅游白皮书等文献进行了调研,以求对我国在举办第29届奥运会前制定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增长极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实践为支撑,尝试性地运用体育产业学、体育旅游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归纳出湖北省都市体育业和旅游业耦合的优势条件,分析从产业分界走向产品耦合、市场耦合和制度耦合的过程,并提出都市体育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如何充分利用广州申办亚运成功的宝贵机遇,推动广东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从生理与生命科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文化学、经济学、信息论与传播学、管理学、市场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不同视角来探讨亚运和体育产业的深刻内涵和深层联系,提出了关于借助亚运推动广东体育产业发展的八个方面的战略与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广州亚运会以"激情盛会,和谐亚洲"的理念成功的闭幕,促进广州城市文化的全面发展。广州城市文化具有务实、开放、兼容、创新、进取、协作、敢为人先的国际大都市文化内涵。发挥体育赛事独特的文化功能,能更好地与举办城市本地文化的相结合,促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奥运会、亚运会和全运会运作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深入探讨广州亚运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如何发挥政府的优势、促进广东省体育产业的大发展,尤其是如何处理好体育产业与政府垄断的问题,对本届亚运会的运作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