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广东省高尔夫俱乐部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高尔夫俱乐部的发展在国内居于领先行列,目前已进入协调稳定发展阶段,并具备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限制性政策、税费过高、经营成本大和专业人才缺乏是广东省高尔夫俱乐部面临的主要困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推进,三地体育产业相互融合.基于河北省高尔夫俱乐部的休闲体育发展,运用调查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北省高尔夫俱乐部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包括影响高尔夫俱乐部消费者满意度的分析,最后得出研究结果.河北省高尔夫俱乐部消费特征为:新生高尔夫消费群体缓慢发展;高尔夫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促进消费动机形成;消费理念与高尔夫俱乐部文化建设不适应;高尔夫俱乐部服务质量影响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处理好消费者与高尔夫俱乐部的关系是改善河北省高尔夫俱乐部经营管理现状,实现创新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尔夫教育研究进行了综述。发现我国对高尔夫教育的研究总体上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研究内容主要涉及高尔夫人才的社会需求、国内高尔夫教育现状、国外高尔夫教育介绍,以及高尔夫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场地、师资、教材等方面,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尔夫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分析综合法对中国高尔夫职业巡回赛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发现,中巡赛虽然初具规模,但与国际六大巡回赛相比,面临着本土球员竞技水平低、赛事规模小、政策和体制缺位、赞助有限及公众关注度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相互作用使中巡赛陷入了恶性循环,通过与韩国高尔夫和我国网球职业赛事发展的进一步比校分析发现:公众关注度低是问题深层根源,顶级高尔夫球员的出现将会增加赛事受众,将中巡赛导入良性循环之中,在高尔夫球员增加和高尔夫入奥背景下,我们应从体制改革、教育、文化和国际化等方面促进中巡赛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高尔夫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辖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9洞以上)的发展现状以及高尔夫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江苏高尔夫球场发展迅速但南北发展不平衡、俱乐部经营状况不佳、消费价格定位较高、消费群体层次单一和本土专业人才短缺等。据此提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苏北苏中地区球场开发力度;发展高尔夫相关产业,构建高尔夫产业链;加大公众球场建设力度,扩大消费群体范围;发展高尔夫教育,加强人才和技术开发力度等对策,以期对江苏省高尔夫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高尔夫俱乐部现状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江苏省辖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9洞以上)的发展现状以及高尔夫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江苏高尔夫球场发展迅速但南北发展不平衡、俱乐部经营状况不佳、消费价格定位较高、消费群体层次单一和本土专业人才短缺等。据此提出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大苏北苏中地区球场开发力度;发展高尔夫相关产业,构建高尔夫产业链;加大公众球场建设力度,扩大消费群体范围;发展高尔夫教育,加强人才和技术开发力度等对策,以期对我省高尔夫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运用市场经济原理和体育产业的理论对高尔夫产业的概念以及高尔夫三大市场划分的缘由进行说明,在分析高尔夫核心、主体和相关三大市场发展的现状的基础上,围绕三大市场的市场培育展开论述,揭示了三大市场发展是以高尔夫球场为核心市场,带动其主体市场和相关市场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尔夫制胜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直""远""转""冲""弧""曲""准""稳"是高尔夫的主要制胜因素;其中"远""准""稳"是高尔夫的核心主导制胜因素;根据高尔夫的运动特征阐释了各制胜因素之间的总和、主导、突前、更迭关系。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构建高尔夫制胜因素结构模型和创新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打法风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我国高尔夫运动开展较好地区高尔夫俱乐部、练习场的会员和散客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归纳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尔夫运动参与者参与高尔夫运动的基本情况及参与意识和动机进行调查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相应建议,以推动21世纪我国高尔夫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众参与的普及性和高度的产业化、职业化是现代高尔夫发展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这种理解,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顾了高尔夫历经百年回归奥运的历程,分析了高尔夫回归奥运对于中国高尔夫发展的双面意义,提出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策略:大众高尔夫运动必须根据中国现有国情进行高尔夫球场和高尔夫项目本土化改造,发展高尔夫的群众体育社团,加强高尔夫文化宣传,提高大众参与程度;职业高尔夫运动必须改革现行的高尔夫行政管理机构和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以俱乐部模式大力推行高尔夫职业化,鼓励职业高尔夫运动员单飞等。  相似文献   

11.
解析中国大陆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查阅近年来有关高尔夫球文献,前往全国各高尔夫球俱乐部考察,通过对各俱乐部的专业管理人员、会员、教练员、球员的调查访问,得出高尔夫球场分布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高尔夫球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教练员素质整体较低,球员队伍尚显年轻,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等现状。从获得政策支持、运营成本下降、形成理论体系等角度分析我国大陆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的前景。为改善目前我国大陆高尔夫球的发展现状,促进中国大陆高尔夫运动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尔夫球运动政策规制与舆论环境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整理有关高尔夫球运动的规制性政策文件及传媒舆论,了解高尔夫球运动发展环境.研究表明,从政策层面上看,规制性措施多为土地利用与房地产开发方面,并没有限制作为体育本质属性的高尔夫球运动的发展.从舆论环境来看,存在因政策规制所引起的种种误区,需要从对高尔夫球运动的理性认识上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与专家访谈、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南方7个代表性的度假型高尔夫球场市场化运作特征进行了调查。在综合分析其现状基础上,结合当前高尔夫市场总体状况,就其进一步发展的发展策略提出以下建议:度假型高尔夫球场发展应加强高尔夫宣传,认识大众高尔夫休闲文化理念;与旅游、休闲度假地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彼此促进、良性互动关系;配套完善度假型球场软硬件设施,拓展客户来源;优化球场运作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企业运营机制,提高服务品质;加大球场营销措施力度,实现营销模式多元化;加快球场经营人才培养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厘清高尔夫球运动文化核心意涵的基础上,梳理高尔夫球运动文化中国本土化的演进历程。发现,高尔夫球运动文化以田园文化、俱乐部文化、贵族文化为核心意涵。在脱域与再嵌入的本土化历程中,中国高尔夫球运动文化已然开始展现出中国本土特色,但还未摆脱旧有文化框架,并使中国社会遭受其异化的消极影响。高尔夫球运动文化中国本土化的未来发展,需要在阻断其现有消极影响的同时,加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结。  相似文献   

15.
高尔夫产业是当今世界体育产业的重要内容,其对各国经济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国当前高尔夫运动发展的实际状况,对高尔夫产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高尔夫球产业覆盖面广,产品特点符合市场需求,发展空间巨大;进而指出我国高尔夫产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大众化而非贫民化,规范化而非无序化,理性化而非奢侈化。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类对美的欣赏和要求也越来越高,高尔夫运动作为一项高雅的体育运动日渐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从美学的角度探讨高尔夫运动,以期解析高尔夫运动的魅力所在,研究认为,高尔夫运动的美渗透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在它的服饰、规则礼仪、运动环境、技术动作之中,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论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高尔夫文化历史演变的分析和与中国社会文化的共性比较,阐明高尔夫运动具有竞技和休闲的双重社会文化特征。高尔夫运动体现了现代社会对礼仪、诚信、公平和平等的发展需求,非常适合在中国的发展和推广。面对中国高尔夫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指出全行业应该重新审视高尔夫文化在中国的传播,立足于文化定位的调整,依托高尔夫行业协会、高尔夫俱乐部和高尔夫媒体三方共同传播高尔夫文化。同时重点针对中国高尔夫协会的职能和权力缺失,建议中国高尔夫协会应该加快制定行业规范,由点及面推广高尔夫文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改变了中国高尔夫产业发展的政治形势和经济形势,对中国高尔夫产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运用逻辑分析法和公共政策分析法,分析了新形势下中国高尔夫产业存在的大众认可度较低和体制机制制约等现实问题;提出高尔夫产业回归体育属性、面向大众满足多元体育需求、落实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双层构架下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机制、理顺管理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等制度创新建议,为高尔夫企业、行业组织以及行政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