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 ,揭示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内在规律 ,引导和启发挖掘过杆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的发展趋势,找出符合正确的理论依据和客观存在规律的过杆技术.通过对目前5年我国13名优秀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效技术的拍摄,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以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术的影片解析所得运动学参数为依据分析比赛中助跑、起跳特别是杆上技术,研究得出正确的起跳技术是顺利过杆的保障,同时通过改变身体部分环节的位置主动降低部分肢体,而升高另一部分肢体,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罗马尼亚跳高运动员马蒂的过杆技术分析,阐述“抱膝滚翻”的过杆技术在背越式跳高中运用的可行性,为背越式跳高在技术上突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错误动作概念的确定,从技术动作的整体性出发,提出了背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教学中的常见错误动作,错误动作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以及“防止错误动作”出现的教学思想,以探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对技术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教学过程中,其技术构成可分为四个部分: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在教学中,每个部分各有重点和难点,而完整技术中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则是整个跳高技术的关键,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技术动作完成质量的如何,对完成过杆与落地技术和运动成绩有较大影响。因此,重点抓好这个环节的教学是为了减少以后的教学难度,也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数里,掌握好完整技术动作,为今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背越式跳高过杆落地技术的教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学的实践出发,依据人体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科学规律,分析影响背越式跳高过杆与落地技术形成的客观障碍,并依此提出新的教学程序和教法意见  相似文献   

7.
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技术的快速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助跑、起跳、过杆三个技术环节深入分析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技术的“三快”特点。得出以下结论:助跑阶段起跳脚着地瞬间较高的质心水平速度和最后两步良好的助跑节奏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起跳快表现为起跳脚蹬伸速度快,摆臂摆腿快且节奏明显。过杆快体现在头肩开始过杆时展体快,头肩过杆后挺髋快、臀部过杆后收腹举腿快。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边缘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移植输入到跳高项目中来,使跳高技术更加科学合理,本文通过对当代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分析,着重探讨助跑,起跳,过杆的新技术,为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1引言1.1问题的由来背越式跳高的完整技术由助跑、起跳、过杆(腾空过杆)、落坑(落地)四个部分组成[。1、2]由于以下原因,本文提出“背越式跳高的划船式起跳技术理论”。1)关于起跳。目前的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动作是以传统的“缓冲-后蹬”理论为基础的[。1、2、5]但是在短  相似文献   

10.
背越式跳高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存在不同类型的错误动作,"元宝式"过杆尤为典型,通过错误动作产生原因的分析,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富有实效的教学手段予以改进和提高,对掌握和提高背越式跳高技术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撑竿跳高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当今撑竿跳高的主要技术,结合世界优秀运动员的一些技术特点,从持竿助跑到过杆落坑等技术环节,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采用献法,分古代、近代、现代3个历史阶段对竞技体操单杠运动项目的发展(起源、发展和提高)进行了阐述,着重阐述了竞技体操单杠运动项目的形成过程及运动技术的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以防守为依据分析防守交又步、同侧步突破的防守方法.认为防守交叉步、同侧步突破与持球者突破的路线、防守的重心不稳定、防守者的撒步、防守时的抢住等几个主要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只要把这几个主要环节的技术掌握好,就可以保证成功防守交叉步、同侧步突破.  相似文献   

14.
运用灰色理论对我国110m跨栏优秀运动员刘翔的身体素质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100m跑和60m跨栏属于影响运动成绩的“大类”;(2)60m跨栏是提高110m栏运动员专项素质不可缺少的训练手段;(3)刘翔的专项身体素质结构较协调。如果杠铃全蹲和立定十级跳远同其他素质能更加协调地同步增长,则刘翔当时的成绩会有更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主要通过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肖钦和滕海滨完成的单杠并腿特卡切夫腾越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类型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对于提高我国单杠的技术水平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采集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优秀运动员"人/杠"重心间的距离明显要比一般运动员小;优秀运动员能够较好的维持"人/杠"重心在支撑面范围内;优秀运动员在提拉杠铃时能够表现出较大运动速度和拉力。认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可以作为在训练实践中评价运动员抓举技术优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第六届世界毽球锦标赛的观察与多年训练总结,对毽球防守站位阵型依网前人数分为一拦型与两拦型两类,对此进行了分析。一拦型是以攻手为核心的防守,表现形式为向心运动,二拦型是以原后排为核心的防守,表现形式为离心运动,并依此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考虑横观各向同性压电材料制成的压电杆的稳定性问题,将压电杆两端简支且沿杆长方向极化并施加压力,根据变分原理导出该杆的屈曲控制方程和相应的边界条件;利用摄动法求得非线性控制方程的解,并给出该杆的压屈临界载荷(分岔点)和后屈曲路径。结果表明:压电杆的压屈临界载荷以及后屈曲路径与电场并无关系,但屈曲的发生将导致轴向位移和杆两端电压的改变。虽然电场对这种压屈问题无法取得稳定性控制,但可以检测屈曲的发生和屈曲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