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作为碑铭宗匠,蔡邕在历代广受推崇,其作品的数量及文集的面貌在后世辗转流传中变异较大。至今所知最早汇集、收藏蔡邕作品的作家是西晋的荀崧,流传至今最早的蔡邕集版本是明代的兰雪堂华氏刻本。影响蔡邕作品流传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其政治节操、碑文写作、文学才华、史学才能等,还与文学思潮、文学风尚的转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感恩寺为明嘉靖时期由西北蒙古族鲁氏土司建修的一座汉风结构式藏传佛教寺院,寺内现存一通刻碑,详细记述了当时修建感恩寺的各项事宜。对碑文进行考释,兼及论述碑文所涉关于鲁氏修建感恩寺的缘由、鲁氏家族的汉化和宗教信仰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仁裕神道碑发现于1983年,碑文记述了王仁裕生平事迹及作品名目。神道碑既有宋代碑刻的特点又兼具唐时风格,碑文的书法是后人研究书法艺术的宝贵石刻。王仁裕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神道碑记载的王仁裕的诗歌,笔记小说等作品可补史书之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神道碑因受保存环境的影响而产生了各种病害,为加强神道碑的保护并延长其寿命,合理保护方案的提出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早在《诗经》、楚辞的创作时期,就有一定的模拟创作的迹象。两汉时期,在赋的创作中也表现出模拟创作的倾向。魏晋时期,模拟创作的创作风气进一步兴盛,对魏晋时期文体论的发展成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时人进一步关注文体的特征;开始辨析文体的源流;相近文体被区分开来,也出现了按体选文的文集。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学具有多种表现形式:诗、赋、骚、书、序、记、词、楹联等,这些文体大多数在萧梁以前时期就已经存在,并且有了较大的发展,有的甚至已经相当成熟。文章欲从《文选》所著录的作品来看萧梁以前的旅游文学作品的文体分布和文体发展情况,从而管窥旅游文学文体在旅游文学初期阶段的使用概况。  相似文献   

6.
诗序体是悄然兴起于东汉末年的一种新型诗歌体式。诗序体的产生,虽然是受了“赋序合一”等的影响所致,但与蔡邕对其之艺术实践大相关联,因为蔡邕集中的《樊惠渠歌并序》一诗,是现存最早的一首诗序体。此外,蔡邕善于从事“文序合一”之创作的举措,也为诗序体的问世提供了坚实之基础。由于诗序体开创了诗歌审美的新格局,所以魏晋六朝的诗人们均特别喜爱这一新型的诗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是陶渊明。而此,所体现的则是蔡邕对文学史之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从篇章结构和修辞特征两方面展开对小说《红字》的文体分析研究。在对篇章结构分析时,为了突破文体学在小说分析上的局限,借鉴了叙述学的"叙述方式"、"视角"等概念,关注了该作品对故事事件进行的艺术性安排。  相似文献   

8.
园记是记体散文中一个次文类,伴随着园林的发展,起源于魏晋时期。中唐时期出现“园记”之名,由此创体;宋代出现大量园记作品,因文立体;明清时期园记创作更加繁荣。园记正体以园林纪事为主,描写园林景观兼有体道究理的议论。园记在流变过程中既尊体又有破体。园记破体方式表现为借园林题名议论说理;以赋体之法铺陈园林景观;用骈体为园林状物写景。园记别体形式有托物寓意;篇末系以诗歌,韵散结合。  相似文献   

9.
历来人们习惯以儒、道两家来评论阮籍思想,并形成了三种主要认识:其一认为阮籍思想属于道家,其二认为阮籍思想归根到底属于儒家,其三则认为阮籍思想是儒、道两家思想交替演进发展的结果。本文通过对阮籍作品的解读,对其人其事的梳理及对魏晋时期政治时局、士人风气及其他旁支因素的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以儒、道标准机械地评介阮籍的思想。阮籍思想的矛盾及其痛苦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面对儒、道两家哲学时难以抉择的两难表现。  相似文献   

10.
江淹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生经历和个人思想性格的原因江淹的赋作突现了以哀取胜的特色,无论从作品的主题还是抒发的情感都体现了这一特色,这样的特点正是魏晋文学重抒情的重要表现,故而江淹的作品在上承元嘉下启永明的文学历程上抒写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生活处处有学问,只有留心方可得。”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从邻居烧饭的柴堆中发现一块焦桐木,用它制作出了一把“焦尾琴”。原本是一块毫无用武之地的焦桐木,到了蔡邕手中却变成了一把音响效果极好的乐器。习作也是如此,如果不善于材料的发现与积累,又怎能写出一手漂亮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雷跃龙作为明朝末期及南明永历时期云南玉溪籍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他的卒年有4种不同说法,其中地方文献多予采纳"1661年死于咒水之难"一说,但找不到史料支撑。"广通兵乱被执因痰疾死于庚子(1659)"、"被洪承畴寻访送归辛丑卒于家(1661)"出于同一碑文却相互矛盾,且记叙又都不合常理,漏洞百出。"隐居腾越雪山为僧",为众多史料记载,应是事实,而"为僧后活到79岁,归葬新宁"则还需更多史料支撑。  相似文献   

13.
陕西户县重阳宫,是全真教祖师王重阳修炼、归葬的地方,也是全真教三大祖庭之首。从金元时期开始,统治者常有为重阳宫刻石立碑的传统,重阳宫也因此积聚了大量碑石文物,形成蔚为壮观的祖庵碑林。在众多碑石文物中,尤以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最具特色,学术价值也最高。大元宸命碑就是五通蒙汉双文合刻的圣旨碑之一,通过此碑,我们可以对元朝时期的蒙汉翻译句式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通过碑文也能折射出元朝时期的相关历史事件,应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西汉前期的政论文具有政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双重特点 ,以及作者的政治家与文学家合于一身的双重身份。武帝时期 ,董仲舒一路本色汉文的兴起 ,以及混世的生存选择与先秦遗响文风的多种新变 ,都明确地显示了政论文的黄金时期已经到了它的尽头。  相似文献   

15.
《乞力马扎罗的雪》是海明威自认为艺术技巧上最为成功的作品,小说中描述了主人公哈里在面对死亡时的一系列心理状态,如对往事的回首、对人生的感悟、对死亡的恐惧、对人生的厌倦,包括对死亡的超脱,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其立体效果不仅令人震撼,而且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6.
方铭 《职大学报》2013,(5):22-25
北京大学教授褚斌杰先生是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教育家,他在五十多年学术生涯中,写下了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古代文学教育,特别是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与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褚先生的学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对褚斌杰先生有关先秦两汉文学研究以外的中国古代文体研究、白居易研究等的贡献做一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赵无极初学绘画的探索时期开始,然后论述赵无极到达巴黎后的转变,其作品中体现的中国特性及抽象元素,展现赵无极在巴黎发现中国,最终呈现具有中国特征的抽象画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中自然观的发展演变到了北宋时期,在儒释道三家合流的思想背景下进入了全新的阶段.欧阳修文学中的自然观是有着全面启示意义的样本.本文从欧阳修的自然观具有双重性这一观点出发,通过其作品提供的直接线索,以求完成对欧阳修自然观在人生各个阶段发展历程的完整透视.  相似文献   

19.
《新编全唐五代文》与《全唐文》相比,内容体例方面有四个特点:(1) 增收了大量篇章;(2) 注明了收文出处;(3) 校勘审慎仔细,校脱补残,改讹正误颇多;(4) 重写补写了作者小传。从东汉开始的骈文,至唐五代形成了广为流行的时代风尚。唐初古文倡导者以雅正刚健的古文来对抗朝野流行的浮浅靡丽的骈文文风。然韩愈之后古文家追求奇奥文风,不为大多数文人接受而古文消沉。可以说,整个唐五代时期骈文一直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的普契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真实主义歌剧作曲家,他的《波西米亚人》是其在中年时期创作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部作品充满了美好的乐汇,是晚期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