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科教兴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高校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坚持把反腐倡廉工作与高校的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 要注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筑牢党的执政之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任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21世纪,我们将面临新的国际形势和国际竞争,同样,我们的党建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保持我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对我党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系统纲领,从战略高度解决了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一核心问题,是基于历史经验对党的领导和执政问题所做出的新思考。因而,实践“三个代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提高执政水平的根本保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关键在于实践中不断创新,始终使党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努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之安。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它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对于巩固党的社会基础、实现党的执政目的、保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它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治国方略和认识上的深化,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新贡献。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要求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充分认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本文就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共产党员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长期执政,这是执政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笔者就如何正确理解执政能力、我党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加强执政能力的时代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提到全党面前。新春伊始,中共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只有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断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的重大关系,发展才有新思路,改革才有新局面,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上海内河航运建设,服务航运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对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实现政党职能、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的三大转变,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革命胜利的法宝;毫不动摇地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坚决捍卫党长期执政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顺利进行以及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保障。党长期执政理念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并仍将经受考验。在全党进行坚守党长期执政理念的教育应当成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党来源于群众,党员又能不混同于一般群众,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还是人民群众的工具。和谐的党群关系应该具有党群互信、党群合力、党群同利的特征。从理念创新、制度选择、机制试行、效果评估等方面看来,党群关系的和谐构建是个系统工程,不能轻率地地得出几条具体政策建议,而应看清方向、明白问题。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和培训,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流动党校制度的建立,如何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执政能力建设和终身学习中发挥自己特殊的优势和作用,使流动党校突出特色,市委党校广大教师做出了认真思考和研究。流动党校培训优势和作用在全市党员干部培训中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其战斗堡垒作用主要通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等途径来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是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特别是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过程中,法治和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社会控制机制,是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社会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当前存在社会发展的“失衡”问题入手,指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运用“合力论”整合社会发展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校园就是以师生为本,实现人、事、物、景、情的和谐构建;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明确办学理念,理顺管理机制,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文化,提供全程服务,以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和竞争力,让和谐高校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思想高地、文化高地和人才高地。  相似文献   

18.
绩效认同是民众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民众基本利益得不到满足,民众心理上的一种相对剥夺感也导致了绩效认同资源中的大量流失,其中政治认同流失的主要表现民众对党和政府形象认同的流失。因此,改善民生就成了增进民众绩效认同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精神指内化于体育参与人内心深处的思维习惯、观念和心态,承载着价值判断、意识追求等终极关注.以追求"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为宗旨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体育精神的典型代表.体育精神与人类和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探求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人类追求和谐美好的不懈努力.由于体育运动参与者的群体性和广泛性,体育运动的影响范围较其他社会活动更为深远,体育精神所倡导的团结友谊、互助关爱的和谐人际关系、"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伦理观念、广泛参与的合作精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对人类和谐有独到的贡献.中华体育精神所具有的国家集体荣誉感与建设和谐社会所需要建立的社会共同理想相契合;负重自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也正是我们在相对落后的物质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所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