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辽宁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大学生余暇体育现状进行比较研究 ,表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呈现一种融合态势 ,大学生余暇体育是高校体育的延续和补充 ,又是对高校体育教育效果的反馈与评价。大学生余暇体育反映高校体育社会化的程度 ,对于构建高校体育课内与课外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终身体育教育体系有其重要的意义 ,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体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通过科学实施高校体育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本文在简要分析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校体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化的关系,具体探讨了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特征、功能、结构和大学生社会化的内容、任务、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教育学、社会学、体育学、文化学等方面,对高校体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影响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充分发挥体育文化,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三位一体的作用,对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学校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哲学基础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当代的教育理念及其对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影响。结合我国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学校体育的“社会化”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代教育的本质。在我国当前政治、经济、社会、体育深入改革的形势下,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论学校体育中的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是社会的主体,教育是立国之本,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体育应重视体育的社会化功能。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使社会化功能成为一种自觉的具有科学形态的教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足的情况,就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问题,从大学体育社会化发展趋势与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培养大学生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践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这也成为了当前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所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然后提出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对策和路径。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体育教学进行的体育活动中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且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从人的社会化过程谈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每个人由出生到生命结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社会化活动,而青少年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此时接受的以体育教学为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的体育教育,对社会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竞技体育教育”向“终身体育教育”的转轨,提出了学校体育必须社会化,而学校体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创建体育俱乐部,通过本校体育俱乐部的创建以及所取得的成效,说明学校体育社会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按照新的教学大纲构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依据现代教育理论,从素质教育理念出发,提出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谐发展为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院96级学生五项身体素质指标的追踪测试以及对测试结果的分析,来阐述高校高年级体育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体质状况的影响以及对学生进一步深入教育,提高学生自觉锻炼的重要性,并对在高年级开设体育课和搞好高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接点。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双边”作用,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体育意识,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在校期间养成的锻炼习惯能潜移默化地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部分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实践环节、技能要求、教育专业类课程及卫生保健类课程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要突出专业课程与人素质教育,保证外语与计算机学习的连贯性,增设教育学类与体育卫生保健类课程,扩展学生体育教育与健康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试图从行为学角度出发,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运用心理学理论、学校体育理论、民族教育理论对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育行为特征以及引起这种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分析,希望找出适合于维吾尔族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力求为新疆普通高校的体育教育改革和21世纪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向高等体育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体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等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人身心健康的任务,从教育内容上看应包括人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体育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身心培养的教育属性,在实践上也应充分反映出教育属性的培养活动.体育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做人,做人甚至比做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师素质教育与师范生体育素质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一个热点问题。采用文献法,研究高等师范院校公共体育教学如何顺应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指出,应该抛弃原有狭小“身体素质”观,树立大的“体育素质”观,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结构。在重构师范生的体育素质时,必须改革原有教学形式、方法、内容以及体育课评价体系,使之与新的目标体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高校体育教育具有与社会相衔接的特点。加强"健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更有利于终生体育观念的形成及人才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健商"内涵的诠释与分析,指出提高"健商"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转变观念,改进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前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教育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束缚了体育教师本身陷入规定的、条框式的教学模式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造成学生目前出现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局面.现代体育教学是多元化的趋势方向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把教学的主体转向学生,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的体育教学方法,而运用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快乐体育,是从本质上为学生体育课"减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一直沿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符合自身职业教育特点的内容体系。如何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兼顾学生个体的差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来选择高职体育课程的内容,是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体育课程内容可分为认知内容、技能内容和活动内容3大类。在高职体育课程设置中,综合高职院校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身体运动技能(操作技能)、身体体能素质和身体形态素养的要求,将高职学生的职业实用身体训练分为车间操作、户外活动、办公管理和办公交往4大类,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锻炼。通过体育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发展、体育态度、心理发展和职业身体训练6大模块的教学过程实现高职体育课程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