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先导性部分,是引领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示范性内容,也是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关键领域。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围绕竞技体育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意蕴、历史成就与战略优化展开系统研究。认为,新时代我国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竞技体育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具有国家政治需求导向功能的竞技体育在服务大国外交、展示国家实力、重塑国家形象、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伟大成就。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竞技体育新的使命。竞技体育要紧密对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需要,优化战略路径,拓展功能价值,通过积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人才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范式探索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是必须回答的体育新时代课题,也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的历史使命。以回顾中国体育现代化历程为逻辑起点,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研究视域,采用政策分析、逻辑演绎等研究方法梳理中国体育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总结其历史逻辑、实践经验,以哲学思维阐述中国体育现代化实践向度。认为:1)中国体育现代化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为代表的党领导人的体育思想、体育论述为指导理论的体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成果;2)中国体育事业从贫穷落后走向兴旺发达、从体育大国向现代化的体育强国迈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结果,也是不断满足人民健身、健康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过程;3)体育现代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不断前行的伟大事业,在新时代必须着力解决“体育人口”“全民健身重点人群”“体育共同富裕”“体育精神文明”时代问题;4)体育的智慧化、法治化、标准化和国际化是中国体育现代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向度。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肩负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使命,是推进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回溯发展历程,分析演进特征,审思不足,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研究认为:立足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视角,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经历了恢复与重建、调控与完善、拓展与深化三个变迁阶段。其演进脉络呈现出价值定位从模糊到明晰,育人目标仍待全面渗透;文化逻辑从内隐到外显,文化特质尚待充分彰显;载体形式从单一到多元,内容体系亟待有序衔接的特征与不足。以体育学科课程图谱工具为研究方向,未来应强化顶层设计引领,明确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价值定位;完善课程理论建设,重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内容体系;创新教材编排模式,优化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呈现方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教育案例素材。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在体育领域深刻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重要任务和本质要求。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价值旨归,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主体动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形态,主要包括: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塑造身心相统一的个体新形态、构造14亿人口共建共享的社会新形态、打造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文化新形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新形态、创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研究方法,从政治、经济、人文三方面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即便在高度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彰显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传承与发展的对策,主要包括:通过发展电视媒体和网络信息等传播途径、加强项目创新、发挥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政府政策供给与资金投入等,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打造良好的发展与保护氛围。  相似文献   

6.
摘要:学校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一直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以我国学校武术教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历史研究法等探源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的形成模式,梳理学校武术教育百年的演进逻辑,并对学校武术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学理上的反思,以期为今后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提供借鉴。研究认为:我国学校武术教育是一种“后发内生”的发展模式;其百年的演进逻辑表现为:从“武体分离”到“以武入体”的“体育化”演进;从“强种卫国”到“文化传承”的民族主义演进;从“由拳入操”到“段位入校”的“套路化”演进;从“以武强身”到“武以成人”的“身体化”演进。学校武术教育“体育化”的发展逻辑使其丧失了自主性独立发展的生存空间;学校武术教育“套路化”演进消解了武术作为传统文化载体和技击表征的意义;学校武术教育应当承担起武术“拳种”传承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武以成人”的终极教化。  相似文献   

7.
“人本逻辑”的体育健身空间生产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出发,揭示“资本逻辑”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初期引发体育健身空间的价值与属性转变,最终导致无序蔓延性、非正义性和供需不平衡性等体育健身空间的样态。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生产“人本逻辑”主导的符合人本尺度、维护人本权利、满足人本需求的体育健身空间。研究认为:完成体育健身空间生产从“资本逻辑”到“人本逻辑”的转变,有利于实现体育健身空间“人本”价值的跃升,推动我国体育健身空间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8.
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蓝图绘制,“新型举国体制”是推进这一进程的有力方略。体育强国建设的多维赶超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保障,任务复合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主体协同,功能多元性需要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演进。新型举国体制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日益体现出“元主体”的治理特征,在价值取向上由为国争光的体育转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在资源配置上由人、财、物等硬资源的计划配置向人、财、物、文化、精神等软、硬资源市场化主导配置转变;在参与力量上由政府单一主体向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等多元力量协同增效转变;在发展环境上由原有的融入全球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格局构建;在作用领域上由重点服务竞技体育到更加关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新型举国体制拥有适用于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的“社会动员”模式,适用于竞技体育关键环节的“政产学研会”深度融合模式,适用于产业链升级和职业体育的“龙头企业”整合带动发展模式。提出了以“新型举国体制”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路径:包括发挥元主体价值,选定战略力量,设定重要项目,完善评估激励等。  相似文献   

9.
体育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成熟阶段的必然产物,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表明:工业化引致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城市化带来情感和思维模式的变化,民主化激发权利和权力样式的改变,现代化促进管理和行为模式的更新。与此同时,商业化催生体育表演价值的迁移,产业化带来体育健身价值的扩展,职业化推动体育观赏价值的提升,市场化促进体育娱乐价值的共享。对欧美一些主要国家的相关产业数据的分析还表明:体育对经济增长、就业、消费、社会进步等的贡献逐步增长。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业是几个主要欧洲大国和经济强国的第一大产业门类。对于中国体育产业而言,要实现繁荣发展,还需要强化政策实施、激发制度活力、鼓励企业创新,方能完善规模增长、贡献增加、企业盈利、职业诱人、专业热门等标志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0.
体育通过人类劳动及游戏不断演进发展,最终成为一种固有的社会文化形态;体育的本质及目的是达到更高、更快、更强,健身养生只是体育的延伸价值;运动和健身是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的衍生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体育的价值渗透于人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主要表现在自然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