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惩罚是学校教育中一种常见,却又常被部分教师误解和误用的教育方法。教育惩罚亟待澄清。教育惩罚是给予学生正确反馈,维持教学秩序、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必要手段,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包括:差异性策略、一致性策略、严密性策略、适度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从70年代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华民族的兴衰与存亡。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不仅成为普遍的家庭问题,而且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因此,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关于独生子女“现象”及其教育的问题,正越来越引起家长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主要就独生子女教育的困惑及对策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一、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提出独生子女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同样要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但是,由于独生子女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独生”,因此,在他们的身…  相似文献   

3.
惩罚的有效性是惩罚教育的最根本问题,关于惩罚教育的一切争论都终止于对惩罚有效性的研究.探讨了惩罚及其有效性,揭示影响惩罚有效性的时间、强度、教师态度、方式、学生的不安程度四个主要因素,以及有效惩罚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当前小学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日后的实证研究提供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重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阴影、预防心理健康疾病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与学生密切联系的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形势下,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中学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在独生子女中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有如下表现:孤僻、不愿与人他交往;任性,想怎样就怎样;自私,同学之间不能互相帮助;奢侈浪费,花钱无度;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弱;劳动观念不强,不会劳动.学校教育不但要对学生进行智力与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我们的老师和家长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惩罚是对个体施与心理或生理的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的出现,若适当、适度地加以运用,定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惩罚的本质及类型,并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惩罚的教育功能和对学生的不利影响,最后着重探讨怎样合理、有效地使用惩罚,发挥它的最佳教育效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惩罚是对学生严重的不良品德行为的否定或处分。惩罚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内疚和无比悔恨的情绪体验,促使他们从中吸取教训,纠正错误,痛改前非。惩罚具有一定的教育功效,因此。教师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时有运用。但是从报纸文章中反映出,目前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罚时,常造成严重后果。对学生采用体罚、罚款或训斥等方法,其结果只能会让错误伪装起来不敢暴露,达不到教育目的。并对学生身心发展不利,而且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体罚已经明令禁止,那么教育中是否还需要惩罚呢?答案是肯定的。针对目前存在的教育惩罚的度的问题,文中首先对惩罚、规训和体罚的概念作一辨析,接下来分析了教育惩罚的表现:使用范围的不当和目的的偏离,作出归因分析并提出教师做为教育惩罚的主要实施主体,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职业道德修养。同时时学生进行人本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独生子女具有个性独立、竞争意识强等优点,但是也突出存在争强好胜、以个人为中心等性格缺点。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本文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探讨了独生子女的学校德育问题,以期促进学校相关工作的完善,帮助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574名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分析了解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对《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政策的态度。结果表明:(1)大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内容比较认同,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政策认同均低于非独生子女;(2)独生子女对政策实施的认同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过程管理、教学配合、重视程度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3)独生子女对政策效果的认同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负面体验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要低于非独生子女;(4)独生子女在政策满意度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有显著性差异,且均低于非独生子女;(5)独生子女在政策行为方面与非独生子女差异不显著,但是在逃避和失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要低于非独生子女;(6)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加强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过程管理等途径来改变学生对《健康标准》政策的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独生子女群体的成长与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具有特殊性、局限性与优越性。在后天环境影响因素中,以教育对其影响最大。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反映出了当前独生子女教育的短板。基于"全面二孩"背景下独生子女关于二孩生育想法的调查,总结其中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的不足,对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对独生子女教育问题进行分析,为当下独生子女教育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9%的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非独生子女则为6.6%;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体育专业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且人际关系、强迫(P〈0.01)和抑郁、焦虑、敌对(P〈0.05)五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来自相同地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从九年制义务教育到高中大学,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一直向学生灌输着思想教育、行为教育、道德教育……然而,当今社会尚未全面形成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学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在家庭中尤其是教育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新的问题。当代青少年,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受各种不确定的环境因素影响,道德教育问题越来越突出,那么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独生子女的数量越来越多.鉴于当下独生子女的社会行为与传统道德观念形成的冲突,引发了人们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质疑.本文总结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柳州市在校大学生的交往焦虑状况,分析他们存在交往焦虑的原因,探究缓解交往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柳州5所高校62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总体程度偏高;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是否是独生子女,本、专科生之间的交往焦虑水平差异显著。结论: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独生子女、专科层次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本文将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形成的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教育愈来愈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塑造健全完整的人格。因此,心理健康这个名词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教育者的谈话中。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使人具有正常的心理状态,协调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小学阶段开设心理健康课是时势所需。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当代的独生子女在亲人的保护下娇弱的成长,若没有健康的心理,就经受不住外界的风吹雨打,没有承受失败与挫折的勇气。因此,小学的心理健康课就是要让学生有积极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心境、尽  相似文献   

18.
利用心理弹性量表,对某高职学院的在校二年级30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弹性的生源地、性别和独生子女等三个方面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心理坚韧和心理乐观在是否是独生子女和性别上存在差异;在生源地的问题上,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心理乐观维度存在差异。结论:性别、城乡和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校园霸凌作为当代中国独生子女教育问题的缩影,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校园霸凌现象发生的中小学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极易受暴力影视作品、父母语言行为和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形成恃强凌弱,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过分溺爱的家庭教育、缺乏道德评价的学校教育等是导致校园霸凌事件的重要原因。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中小学以学校体育为抓手,通过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健全人格道德等方式有效预防校园霸凌事件发生,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了独生子女教育上存在的五方面障碍,即环境障碍、心理障碍、性格障碍、智育障碍、能力障碍。这些障碍的产生是多方面而且有连带关系的,预防、疏导独生子女的教育的障碍是一项复杂的家庭工程、学校工程和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