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066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2.9%的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有中度以上心理障碍,非独生子女则为6.6%;体育专业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体育专业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且人际关系、强迫(P〈0.01)和抑郁、焦虑、敌对(P〈0.05)五项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性;来自相同地区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来自城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且差异具有显著性。建议高校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也应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以改善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辽宁省40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文献分析基础上,采用《中文网络成瘾倾向量表(CIAS-R)》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研究了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差异,以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1)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这三个变量上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都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年级变量上大一学生成瘾倾向最高,大四最低,二三四年级呈逐渐下降趋势;非独生子女网络成瘾要低于独生子女。(2)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高神经质、精神质的人表现出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自尊这一人格因素探讨不同出生次序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自尊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郑州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独生与非独生、非独生子女中不同出生次序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差异不显著。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人际交往困扰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非独生子女中,不同出生次序大学生在与人交谈困扰因子、人际交往困扰因子及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心理安全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亦是人们的基本需要。大学生心理安全感是保证大学生各方面朝着正常、合理的方向发展的基本条件。本调查以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的部分学生为被试,通过大量调研,笔者试图了解大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真实现状。研究发现:该校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在性别水平上,男生略高于女生,无显著性差异;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心理安全感水平比非独生子女的水平要低,但无显著性差异;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大一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高于大二,但无显著性差异;班级干部心理安全感水平要显著高于非班级干部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水平。  相似文献   

5.
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体质健康现状与体育锻炼行为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依据对苏州大学2007级162名肥胖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1)肥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率达到9.26%,其中男生的强迫症状因子占比例最高,而女生的敌对症状因子占比例最高;(2)肥胖大学生的9项症状因子的平均得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但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部分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3)肥胖男生的所有因子得分均低于女生,焦虑症状因子中存在显著性差异;(4)肥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整体上呈现出“城市高于农村”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16周“瑜伽”教学探讨瑜伽运动对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大一聋哑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测试实验前、实验后身体和心理素质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互比较,实验组体重和皮褶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腰围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肺活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心率非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立定跳远和闭眼单脚站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坐位体前屈非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顽强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实验组记忆力、情绪稳定和意志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环境适应非常显著(P<0.01)。结论:16周瑜伽运动能有效提高聋哑大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水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信心水平测试》、《自陈式气质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自信心水平、气质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问题.结果表明: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自信心水平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而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气质类型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而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心理健康量表(SCL-90)对230名家长(家里有子女进入大学开始住校)进行调查。最终206名有效被试结果如下:总体看大部分中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部分人心理健康有待于调整;不同性别中年人在心理健康偏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偏执水平显著高于男性;不同居住地的中年人在心理健康躯体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农村中年人躯体化程度显著高于城镇中年人;不同文化程度中年人仅在躯体化表现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父母与非独生子女父母面对孩子入学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显著差异;子女离家对中年人的影响较大,心理健康各因子大都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拖延现象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为了解大学生拖延行为现状,运用心理学规律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引导大学生克服拖延的相关建议.采用Aitken拖延问卷对某高校1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拖延现象在男女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拖延行为的平均成绩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年级差异(p<0.001).城镇与农村的平均分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分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大学生的恋爱幸福感现状,笔者采用大学生恋爱幸福感问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恋爱幸福感性态度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来自城市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恋爱幸福感的某些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恋爱幸福感存在差异,恋爱幸福感总体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政策态度及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对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学生的政策态度对体质测试数据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日常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而且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2)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态度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执行和效果不认同,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满意度不高,并存在不严格遵守的情况。(3)高校需要加强学校体育政策宣传,针对学生的政策态度展开政策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锻炼和认真测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2.
对体育与非与专业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较非体育专业学生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行为意向和行为控制感,但是行为认知得分低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男性较女性有更好的行为习惯、行为态度和行为控制感,但主观标准低于女性.研究提示要充分重视性别差异在体育锻炼中的作用,体育专业学生应提高其锻炼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应对方式。方法:对220名大学生进行应对方式问卷的测试。结果:①在求助应对方式上男女大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②在退避应对方式上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③医学与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显著差异。④来自城市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在幻想应对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应对主要表现在求助、退避和幻想方式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升其健康水平。方法:用数理统计法对826名在校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生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好于女生,班级干部与非干部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类型时间管理能力三个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5)。非独生子女在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类型、活动总的时间管理能力与独生子女具有显著性差异(P<.05)。男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总的时间管理能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1)。女生每周体育活动次数、活动时间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整体时间管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P<.01),每次体育活动强度、活动类型的时间管理能力与活动整体时间管理能力不具有相关关系(P>.05)。结论:良好的体育活动时间管理能力是青少年有规律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体育活动锻炼的系统化和科学性,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1308名高等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调查研究,发现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优于非锻炼人群;体育锻炼人群心理健康指数属于良好水平,而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指数则属于一般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心理健康水平略优于女生,但是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女生群体中,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根据调查结果阐明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载体。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等师范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对37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了解大学生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并探讨大学生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科目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2)大学生自尊在家庭来源差异、是否独生差异上显著,其中城市高于农村,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3)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高,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个体社会适应的行为方式为观测点,以个体社会适应的心理历程为线索,采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行为方式问卷》,对416名体育大学生和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体育大学生与非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存在显著差异,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明显优于非体育大学生。2)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性别和运动成绩级别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3)体育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四年级在自尊自主和压力应对这2个维度上的均值低于其他3个年级。4)不同运动专项的体育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特征显示,开放自信、自尊自主是不同体育项目大学生社会适应性心理品质的共性特征;田径项目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总均值及在开放自信、客观现实、情境调控3个维度上的均值都显著高于篮球和竞技体操项目大学生。此研究结果,为证明体育教育在促进和改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作用提供了更加明确具体的实证依据,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学校体育水平和质量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西藏高校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与特点,采用UWES-S学习投入量表(中文版)对413名藏汉族大学生进行学习投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一般,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活力、奉献及总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各维度及总投入上存在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独生子女,且在奉献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农村大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高于城市大学生,且在各维度及总投入上都达到了显著水平;西藏高校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一般,需要加强促进学习投入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特点与性格倾向的关系,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第一套性向测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的性格倾向与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中学生的应对倾向是积极的;总体上,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民族和性别上差异显著,在家庭所在地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民族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在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上差异显著,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中学生的性格倾向在民族上差异显著,在性别、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卢谢锋编制及修订的《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内蒙古四所高校320名蒙汉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内容涵盖了大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生活自理、专业以及择业等五方面的学校适应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族大学生在总体适应状况、学习适应、角色适应和环境的总体认同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大学生;女大学生在角色适应维度上得分显著低于男大学生;来自农村的学生在总体适应、学习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总体认同适应上显著低于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源地在学校适应总体、环境总体认同适应维度上存在显著主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