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深刻地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同志多年探索判断改革和各项工  相似文献   

2.
在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第一标准,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目标和生产目的标准.作为一个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它们体现了改革的三个不同层次,回答了改革的是是非非,成功失败.  相似文献   

3.
个体私营经济可以在多个社会中形态并存 ,个体经济既不姓社 ,也不姓“资”。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必然趋势 ,只有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来施政 ,才能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很快,文学要跟上大好形势,切实地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就必须创作出更好的作品。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使我们对文艺的功能,文艺的目的和文艺的标准,存在着片面地理解,这种片面性表现在过分地强调姓“资”,姓“社”,强调思想政治的教育作用,而忽略了文艺的根本任务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要达此目的,必须充分认识社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标准和"三有利于"标准本质上都是"实践的结果"标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的结果"的根本标准和主要标准;"三有利于"标准是"实践的结果"标准在社会历史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充实、丰富和深化了"实践的结果"标准,同时又为实践本身的检验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立党、执政、建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商品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人们的共识。但有的同志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场经济仍存有疑虑。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一再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姓“社”姓“资”的区别。这段话是对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实践的高度概括,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可以说,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否巩固并得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8.
"三个符合度"作为高校教学评估的指导思想,其理论价值在于: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目标评价模式",强化了教学评估要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引导了我国高校培养目标向多元化发展,有利于科学评价观的建立和保护评估对象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区域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在"三个符合度"的运用上应遵循系统性、现实性、方向性、科学性原则.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生产力标准问题。早在1979年10月,他就明确指出:“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总之,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总结了我国十几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在南巡谈话中最终形成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判  相似文献   

10.
自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我国理论界对市场经济的研究热烈起来。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对市场经济的本来面貌虽有了一个初步的共识,但争论仍大。一是市场经济到底是姓资还是姓社?报刊发表的文章很多,又有正确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但仍有不少人在背后议论:“社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
张秀芳 《职大学报》2006,(1):114-116
本文通过探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及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对社会文化主义心理学对我国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4.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5.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足球职业联赛中存在的“假、赌、黑”现象进行分析,认为“假、赌、黑”现象是我国足球管理体制冲突的结果,是中西方足球文化对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社会转型过程必须付出的代价,是回报率过高形成的利益驱动,是立法与执法方面缺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李建光 《职大学报》2010,(1):107-109
《淮南子》认为"圣人"是"衰德世"的产物,"圣人"尚不是"真人",但经过修炼终可以成为"真人"。"圣人"是体道者,同时,也是治世者。"圣人"治世的最高境界是"自然无为"而治,通过"圣人"的治理,社会能返回到"至德世",在"至德世"中,有利于体道修真者成为"真人"。  相似文献   

20.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