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文化悠久 ,气候各异 ,地貌百态 ,构成了丰富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 ,通过政府管理 ,社会投资 ,进行产业化、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将会促进西部地区的文化、经济进步 ,加速文明进程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作为我国新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就是要有效利用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全面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农业发展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西部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的出路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解决不好农业问题,西部大开发将会遇到异常艰巨的困难。我们现在所指的西部是10个省市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  相似文献   

3.
某一事物要成为财产,不仅要求具有价值性,而且能够现实地为主体控制与支配。自然资源因其天然性、非独占性、难处分性和整体性等特征,决定其不适合作为财产或者不应该仅作为财产来对待。强调自然资源的非财产性,有利于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自然资源价值观,实现自然资源多元价值的发挥,促进自然资源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缓解与克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环境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4.
1.乡村自然资源的类型和特点1.1乡村自然资源的类型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被人类利用或在一定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用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乡村,通常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人口稀少、相对独立并具有特定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景观的非城市化地区.所谓乡村自然资源,就是存在于乡村地区能为人们所利用的各种自然要素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光、热、水、土地、生物、矿产等资源.自然资源既是乡村自然地理系统的构成要素,又是乡村地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地区差距形势严峻和资源价格上涨的背景下,日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究竟有着怎样的作用呢?初看,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应该为我国西部发展带来契机,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一大原因。但放眼国内外,颇为残酷的事实却是自然资源丰富的经济体其经济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自然资源贫乏的经济体,产生了所谓的"资源诅咒"。对"资源诅咒"的产生,其存在性证明和传导机制研究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将不仅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改善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会给我国的旅游业特别是体育旅游业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通过分析西部体育旅游业自身的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民族体育旅游特色突出及国家政策扶持等发展优势,就西部体育旅游业如何迎接北京奥运的问题,提出了加大宣传力度、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及做好迎接和后勤工作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当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技能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指出高校社会专业运动技能课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社会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提出改变运动技能培养方式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西部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原有的“高资本投入、高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却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西部地区主要沿用以大量消耗资源为特征的粗放型工业发展模式,非但投入和产出效率不尽人意,而且带来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浪费,使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累积性问题日益严峻,极大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搞好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相似文献   

9.
采用调查法等对西部中小城市宜宾市民的全民健身现状进行调研.结果表明:我国大城市与西部中小城市市民从事体育活动认知程度、体育人口、体育消费、社会体育指导、体育自然资源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对此,建议:市政府应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加大体育资源的开发,在改造市区的过程中考虑体育场馆建设;主管部门要尽快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成人体质测定制度,推广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加强企业、单位、社区的社会体育建设,为市民创造良好的健身环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对自然资源依赖性大,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并且原有生产模式导致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迫切要求产业转型与调整。发展生态旅游可改变传统的产业发展路线,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六盘水市是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典型代表,对其进行生态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探讨六盘水市生态旅游发展路径,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的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相对薄弱.但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规律决定了西部地区可以凭借自身具有的资源禀赋,走特色体育产业发展之路,构建西部地区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和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三种战略的比较与选择,从西部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乡二元结构的实际情况出发,论证了西部体育应选择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并指出西部体育的非均衡发展,应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促使社会体育增长极的形成,立足西部地区体育资源的优势,选择健身休闲业为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从比较优势出发,建立和培育竞技体育的主导项目.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全面分析了旅游业的内涵,提出了体育旅游业的新概念。在充分阐述我国西部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从理论与政策、体育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备、设施和体育旅游资源等方面,对发展我国西部体育旅游产业的潜力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别具特色的地理条件、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丰富独特的民族风情和初具规模的旅游环境。认为培育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市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自然条件,体育旅游人口的继续增长成为必然趋势,极具吸引力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和地域性人文景观开发前景广阔,训练基地成为体育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透视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业的社会经济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民族体育旅游业由于其关联与辐射作用而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剖析了其在弘扬民族文化,脱贫致富缩小区域差异;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外汇收入与回笼货币;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诸方面的促进作用,从而引导人们关注西部民族体育旅游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分析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参与人口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和劣势,进一步提出了提升西部农村地区群众体育开展实效性的途径,包括场地器材选择的针对性、体育人力资源和项目资源建设、发挥乡镇体育和返乡农民工的带动作用、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等。旨在从西部农村实际出发,推动西部农村群众体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体育旅游发展前景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法,全面分析了体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并就体育旅游所属类别作了明确界定。在分析西部体育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作四点预测: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将为西部体育旅游业源源不断地输入客源;西部体育旅游业是西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西部体育旅游业是西部经济腾飞的"切入点";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借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将快速完善,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的发展状况和其开发的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在民间、学校等各方面已有所发展;该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一系列党和国家的优惠政策作后盾,加上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开展和其自身吸引力,充分证明鄂西地区土家族民族体育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并就该地民族体育开发提出了如下对策:社会各部门加强合作,促进和谐发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推广力度;打造土家族民族体育新品牌等。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的战略选择与可持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生态体育理念,分析鄱阳湖地区发展生态体育战略选择及其现实意义,探索"人-体育-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并提出了建构生态体育文化、科学制定区域生态体育规划、开发生态体育自然资源、挖掘生态体育人文资源、完善城乡体育生态化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地方性体育社团的生态化发展等六大建议,为鄱阳湖地区的自然景观改造、城市人文景观设计、居民生活方式的生态体育追求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为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特别是生态体育环境建设提供价值和目标论证,促进鄱阳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以资源配置理论为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资源的配置现状、成因及其发展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遵循资源配置的自然规律是前提、以资源配置的社会规则为导向、实施体育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以计划机制为主向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体育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实现从粗放型到集约式的体育资源配置方法,改革和完善举国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